黑龙江省自2004年进行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以来,全省各地乡镇党委、政府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要求,着眼于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把为农民服务放在了突出位置,全力做好群众的“服务员”。
“在农业税免征之后,农民的经济发展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增强,乡镇政府的原机构职能已难以适应新时期农村全面发展的需要,必须改革。”黑龙江省编办市县机构编制处处长李明源对记者表示。
在推进“小政府,大服务”的渐进式改革过程中,乡镇机构的服务理念得到加强和凸显,“父母官”的意识逐渐淡化,“服务员”的身份定位重新进入群众视野,并赢得信任,直接带动了为农服务水平、方式的改进和提高。
面对新形势,黑龙江省从“瘦身”起步。据统计,经过本次改革,全省乡镇党政机构精简49.7%,乡镇事业机构精简43%,乡镇行政编制精简23.3%,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精简30.2%,机关工勤人员事业编制精简23.3%。
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当地政府围绕提高为农服务水平这一中心工作,对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重新进行整合,对职能和编制重新进行配置,将原先3办5中心整合为平安办、经济办、服务办3个机构,把工作重点转向为农民求安求富搞好服务,建立起新的工作机制。
与此同时,为确保农村稳定大局,黑龙江省“以人为本”,坚持自愿退休、自愿退养,公开竞争上岗,透明操作,制定优惠政策等措施,妥善安置分流人员,不搞一分了之。
为更好地履行服务承诺,黑龙江省乡镇机构在“瘦身”的同时,积极推动“变身”,由偏重经济发展,转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抓好经济发展和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上来,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据介绍,过去乡镇政府在职能运行中,存在着重上面下达任务的贯彻落实,轻农民现实需要等痼疾,不利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为此,黑龙江提出由行政命令驱动向农民需要驱动转型,从群众的基本需求着手,重视基础性服务和精神文化服务建设,做群众的贴心人。
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契机,各乡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把修建乡村道路、农技培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饮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站建设、校舍改造等项任务作为重点积极推进,切实促进农村各方面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如哈尔滨市道里区太平镇政府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巴彦县华山乡帮助群众按照每一家格局个性化设计沼气池,并通过协调电力、网通、广电等部门,提高了供电能力,保证程控电话、有线电视的随时安装及故障排除,真正从细节做到让群众满意。
在服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巴彦县华山乡重点发展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在各村建立农民文化室、农民活动中心和文化休闲广场,积极组织群众开展有意义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促进了文明乡风的形成;通过加强乡卫生院和各村卫生室的技术设施建设,培养提高乡村卫生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成为可能。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被黑龙江省当作提供为农服务的重头戏。黑龙江提出在工作方式的服务转变上,各地乡镇要跟踪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产前重点抓市场,产中重点抓指导,产后重点抓销售,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供全程服务,政府的服务角色也得到最大认同。
据李明源介绍,大庆市各乡镇政府在帮扶单位的扶持下总计转移富余劳动力38万人,实现收入36.4亿元。龙江县全面实行为农服务全程代理制度,无偿为农民代办59项行政审批事项和30项公共服务事项,仅黑岗乡一年就为农民代办400多项事项,为农民节省5万多元。
勃利县永恒乡发动乡村干部,帮助农民落实经济作物订单面积6万亩;产中组织科技人员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产后为群众穿针引线,提供信息56条,还协调佳木斯塞瑞糖业公司建立了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的甜菜收购站,解决农民的销售问题。
为扮演好“服务员”的角色,黑龙江省不断完善干部考核机制,考核由重形式转变为重内容。巴彦县华山乡为推动乡干部服务群众,制定了规范的干部考核制度,明确岗位目标,量化考核指标,实行激励约束机制,形成了干者奖、懒者惩的制度保障。
从先行试点到全面深化,黑龙江省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6年间,全省各地紧密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服务身份定位,积极稳妥推进了乡镇机构改革,完成了地方机构从“管理员”向“服务员”的角色转变,实现了服务职能的回归和提升。(记者强勇)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