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世界日报》当地时间29日刊出社论《美在峰会中继续衰退 中加成为赢家》。社论说,在加拿大召开的八国集团峰会和20国集团峰会已曲终人散。在这场峰会外交中,美国虽然继续奥巴马式“谦卑”,但影响力仍持续“下降”。
文章摘编如下:
在加拿大召开的八国集团峰会和20国集团峰会已经曲终人散,主办国引发争议的10亿加元安保费用,虽然没有用在恐怖攻击之上,但因为多伦多的示威抗议演变成破坏性的暴力骚乱,警方全力对付,倒也让加拿大纳税人觉得“物有所值”。
峰会几乎没有完全形成共识的目标与行动计划。然而,峰会传递的最清楚信息是,八国集团峰会已经“夕阳西下”,但20国集团峰会的机制尚没有达到“旭日东升”,因此前者成为食之无味的“鸡肋”,后者则还是青涩不熟的“苹果”。当然,将两者比较,20国集团峰会的取向仍然符合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而八国集团峰会则难脱精英主义的窠臼。
虽然八国集团峰会依然用支持非洲建设、对付贫富差距的“老调”来展现其“政治正确”、“慈善心肠”,但因为其内部“同床异梦”,各唱各的调,各家都有自己难念的“经”,比如英国和欧盟强调对付债信危机,削减财政赤字,美国则要求不要轻易退出刺激经济复苏的计划,难以形成引导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新方向,因此,最后的宣言仍然从经济事务转向“外交事务”。 至于20国峰会,显然结果更为丰富积极。峰会赞扬中国推动汇率改革以及扩大内需的努力,手段就比以往八国峰会的“通牒式压力”有效,而强调继续刺激经济复苏的同时,也对短时间里财赤“减半”形成共识,这就把重建世界经济平衡发展的动因解释得更为合理,而不是老一套的寻找“替罪羔羊”。
当然,在这场峰会外交中,美国虽然继续奥巴马式的“谦卑”,但一如峰会期间美国足球队在16强赛中惨遭加纳淘汰所昭示,美国的影响力仍然持续“下降”的趋势,华盛顿非但无法主导峰会的议题,在阿富汗战争的结束等问题上也遭遇巨大压力。
与美国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中国不但继续成为峰会的主要角色,同时,中国的灵活手段尤其是在峰会前宣布人民币汇率弹性化,以及胡锦涛对主办国加拿大进行国事访问,以释放利多确保渥太华在会议议题议程上保持公正,不倾斜华盛顿,也让北京成功避免成为两个峰会上的批判目标。
至于主办国加拿大也左右逢源,非但成功主导峰会议程,发挥了“另类”的领袖功能,同时也取得了让对银行加征风险税“无疾而终”等具体的成果。更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能够两面讨好,但又不失自己的立场,并让全球20国集团包括美国在内,形成在2013年财赤减半的共识,可谓“居功至伟”。当然,这样的成功与加拿大此次投入巨资主办峰会亦不无关系。 (来源:中国新闻社)
(责任编辑: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