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北京四区合并获批准 > 10四区合并评论

“崇文”“宣武”俱成京华烟云 人文传统更陌生

来源:上海商报
2010年07月03日00:56

  “崇文”“宣武”俱成京华烟云

  于德清

  近日,北京宣布四城区合并计划获批,东城区与崇文区合并、西城区与宣武区合并。合并之后,崇文和宣武两区的名号将自此消失。

  近年来,首都经济发展成果显著,然而,四个中心城区从四面八方被朝阳、海淀等区包围,囿于既有行政格局而发展空间有限。而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又被分隔为四,在核心区、核心地段的规划与发展方面,亦受制于行政扯皮、步调不一等因素,而难以充分发掘其价值。

  如前门大街一带位于四区交界之所,于是,前门大街的开发即深受“行政割据”弊端之害,而存在配套和周边定位不协调等问题。这导致前门大街重新开张之后,面临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字号小吃尴尬退出的局面。所以,此次行政区划的合并,无疑有利于首都核心区向内挖掘发展空间。尤其是作为原来行政区划分界的宣武门西大街到崇文门东大街一线,将会从此打破“南北分治”的格局。这是紧邻长安街的又一条东西纵贯线,如解决了“行政割据”的问题,无论是地价还是发展机会都将不可同日而语。

  尽管合并行政区有利于向内拓展北京核心区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减少行政机构和财政供养人员,但是,此次并区没有保留崇文、宣武两个称号,实在是憾事一件。

  行政区划的名称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连接着一个地方的过去与未来。崇文区和宣武区是目前北京最早的行政区。这两个区皆由原来北京内城的崇文门和宣武门两座城门得来,若论历史渊源皆有数百年的历史。崇文门更是元大都时期的北京城就有的城门,不过那个时候叫做文明门,民间又称作哈德门。宣武门自明朝时即已命名,宣南一带即是外来客商云集之处,菜市口更是有名的处决犯人之所。宣武区和崇文区可以说是由历史而自然形成的行政区划,而建立在历史沿革的基础上,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与民间商业生态。

  然而,我们城市的现代化往往不是寻求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之间的对接,而是将过去变成废墟瓦砾,从物质到文化全面割断城市的人文传统。宣武门和崇文门的实体早就已经不存在了,如今,宣武区和崇武区的名号又将撤销。当人们失去了崇文人或宣武人的身份认同之后,实际上也失去了对历史的认同。

  可以预见的是,将来,从宣武门西大街到崇文门东大街一线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开发。这片北京城最古老的地方,将出现一副最新的面孔。这或许可以令土地财政暴涨,令税收增加;这可能又会带来新一轮对老城区的拆迁。今后,崇文门和宣武门只能以那几条街道的名称而继续存在,而那一条街道的名称实质上就变成了一个城市历史的“墓碑”。历史由此变成了一种抽象的存在,难以再给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提供意义价值与定位自身的坐标。

  当崇文区和宣武区成为京华的历史烟云之后,这个城市与其自身的人文传统将更加陌生。 (作者系北京资深评论员)

(责任编辑:梅智敏)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