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四年将离职
曾经历六方会谈重启、两届总统访华等大事件
本报专访美使馆发言人——
中美已是伙伴 外交辞令跟着变
她,经历过两届政府的更替,亲历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四年在华担任使馆新闻发言人的经历,让她见证了中美关系从“对手”到“伙伴”的转变。
她,就是即将离任的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发言人史雯珊。在即将奔赴泰国担任美国驻清迈总领事之前,史雯珊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这也是她在离任前最后一次接受的专访。
回首在华四年经历,史雯珊坦言,她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中美两国、两民族之间除了分歧,还有更多的共通点”;离开中国,最让她感到不舍的,是与中国友人结下的深厚感情;最难忘的经历,是她在六方会谈重启的关键阶段,以及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会议筹备的过程中,见证了中美关系的日趋加深和紧密。
上任之初
正赶上六方会谈重启
有3个孩子的史雯珊通晓汉语普通话、泰语、法语和西班牙语,来中国之前分别在美驻墨西哥使馆、泰国曼谷使馆和香港总领事馆担任新闻官。
2006年8月,史雯珊正式上任,成为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的新任新闻发言人。
“四年前,我刚上任时,原以为在中国的工作不那么忙!”史雯珊回忆说,2006年10月,她刚到美国驻华使馆上任不久,就遇到了外交重头戏——六方会谈重启的关键阶段。
时任六方会谈美国代表团团长、美国助理国务卿的希尔几乎每月都来北京造访一次,而且这个频率持续了两年之久!
从那时起,作为驻华使馆新闻发言人,史雯珊就感到了所肩负的担子之重;而且随着中美关系的日益加深和紧密,这个担子也越来越重。
总统访华
接待挑战新闻官体力
接待首脑访华,对掌握媒体资源的新闻处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在此期间,各媒体的采访需求骤增,领导人在华的活动行程也需要协调。因此,这时候也是使馆新闻处最热闹、最忙碌的时候。
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美国前总统布什访华。史雯珊告诉记者说,当时,为了随时应对中外媒体的采访需求,新闻处几个新闻官不分昼夜轮流值班,还在酒店里包下一间客房,供值夜班的人员白天也能小睡一会。
2009年11月,奥巴马访华期间,正值中美关系开局良好,奥巴马参观北京名胜的兴致也颇高。
使馆新闻处工作人员回忆起当时一个有趣的小细节,11月18日当天,北京刮起了刺骨的北风,奥巴马在随行人员的陪同下到长城游览。他顶着寒风,独自一人登上了八达岭的三个烽火台,却让在下面等候的使馆陪同人员“冻得直哆嗦”。
中美对话
“我只能用惊人一词来形容”
2010年5月,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召开。两国关系在经历了之前数个月的摩擦和波折后进入回暖稳定期,美方似乎十分珍惜这次与中方加强沟通的来之不易的机会,特意派出了总人数近200人、阵容庞大的代表团。
其中包括希拉里和盖特纳,以及商务部部长骆家辉、卫生与公共事务部长西贝利厄斯、美国贸易代表柯克、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罗默、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等重量级官员。
这下,可忙坏了负责接待他们的美国驻华使馆的官员们。
“这次经历,我只能用惊人一词来形容!”史雯珊说,在美方代表团在京与会的7天时间里,需要参加50多场在不同地点举行的官方活动!而这些活动均由使馆各个部门来协调安排,用车、出行路线等繁琐的后勤工作,都出不得半点差错。
为了做好这些协调工作,新闻处的三四十名人员从一两个月前便开始准备了,同时还调用了其他部门的人力和资源。在筹备会议期间,大家加班加点是常事,一天工作18个小时也不足为奇。
史雯珊说,那段时间里,她几乎每天都和同事们在使馆工作到深夜,回到家也就只有三四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了。
新闻应急
用黑莓手机及时回复媒体
随着中美关系的日益密切,中外各媒体对中美关系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美国驻华使馆为此安排的新闻采访活动也成倍增加。
史雯珊透露说,从2006年到2009年,使馆每年安排的发布会、专访等新闻活动数量从200多次增加到近500多次,翻了一番。
2006年,六方会谈重启,史雯珊有一次到外面开会,把手机放在了使馆,等会议结束回来时,竟发现有60多个未接来电!
从那时起,使馆新闻处建起一套新闻应急机制,设值班手机安排专人接听,由使馆新闻处几个新闻官轮流值班,随时回应媒体的采访需求。
此后不久,新闻处也启用了具有实时电子邮件服务的黑莓手机,使用这种手机可以随时查阅邮箱,接收新邮件。而记者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就从使馆的这个做法中得到了“实惠”。
当时,本报有一个紧急采访任务需要马上联系到史雯珊,但记者试图拨打她的手机却一直无人接听,只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她发邮件,没想竟然在两分钟之后收到了回复!后来才知道,原来史雯珊在会议间隙拿黑莓手机刷新邮箱,看到了记者的紧急采访需求,便及时给了答复。
外交辞令
从“对手”到“伙伴”说法更谦和
“中美两国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合作时代,两国不再是对手,而是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史雯珊说,自奥巴马上任以来,中美关系就进入了一个“积极的、全面的、合作的”伙伴关系。在对待一些意见分歧上,美国不再一味地施压,而是对中国采取尊重和理解的态度。
有意思的是,伴随着美国高层外交辞令的变化,美国驻华使馆对外宣传的口径也发生了变化。
史雯珊告诉记者说,过去在美国政府对外发布的声明中常看到的指正口吻的语句如:“中国应该……”的辞令,现在出现频率已经明显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我们觉得,我们认为应该……”等更谦和的说法。
而随着中美合作关系的加深,“中美合作”也成了使馆新闻发布中常见的高频词。
难舍中国最想念的是朴实友好的中国人
还有几天就要离开中国了,史雯珊告诉记者说,她和家人最近一直在忙着打包行李。
当记者问及她最想带离中国和最不舍的东西是什么时,史雯珊笑着回答说:“离开中国后,最让我想念的当然是中国的许多美好的旅游胜地,以及当地朴实友好的中国人了。比如云南,便是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美丽的地方!”
对于最想带离中国的物品,史雯珊说,外交官的工作让她经常需要搬家,所以她不会带太多东西。但有三件物品一定要从中国带走的,就是有着浓浓中国特色的刺绣品和烛台,以及最让史雯珊爱不释手的一件旗袍。
寄语继任者
“一定要跟上中国发展的步伐”
目前,史雯珊已经向接手她工作的使馆新任新闻发言人包日强做好了交接工作。
史雯珊说,中美关系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更为成熟的发展阶段,随着中美关系的日趋加深,美国驻华使馆新闻发言人的工作也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对于继任者,史雯珊结合自己在华工作四年的经历,也给出了一点重要建议,就是:“一定要抓紧时间,跟上中国发展的步伐!”
史雯珊感叹道,在中国工作的这几年,让她最为震惊的是中国极快的发展速度。不论是北京奥运会筹备工作的进展速度,还是美国新馆建成前周边环境的改建速度,都快得惊人!
她还透露说,使馆在网上建立的博客受到了广大中国网民的热烈回应,但当使馆人员询问他们对博客的意见时,网友们却提出了“只有图片和文字,应该添加视频内容”的建议。
“所以说,我们得加把劲,才跟得上中国各方面发展的步伐!”史雯珊幽默地说。
寄语中国
“中国人正处于一个有趣的历史时期”
最后,在采访结束之前,史雯珊给中国人送上了祝福:“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已越来越自信,中国人正处于一个有趣的历史时期,你们的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也将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本版文/记者李莎/记者柴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