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西部大开发要有突破口
文/健君
中央将在7月上旬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座谈会。在这个关键节点,人们既看到西部大开发取得了丰硕成就,过去十年西部地区GDP年均增速超过11%,同时也看到,与同期东部地区相比,仍落后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西部大开发的十年,东西差距还在持续扩大。
当然,期望短短十年就改变过去几千年积累起来的西部落后状况,不现实也不科学。然而不能否认的是,1999年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后,尽管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民生保障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下了大力气,却没有在体制上创出一条适应西部社会经济特点的发展新路,更没有催生出一个深圳那样的窗口或榜样,像为中国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那样也为西部摆脱落后贫穷打开新的发展境界。
西部大开发之初,中央就提出了“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二十字目标。但在具体执行中,现实的体制环境难以给这些内容留出充裕的创新空间。
目标和方法不协调。党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目标是一个小康社会的概念,但现行行政考核体系是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由此,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很容易变形为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这种“GDP挂帅”的简单方法带来的后果,一方面与目标“南辕北辙”,另一方面不协调性不断挫伤西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力度不足。东部地区引领改革开放,是该地区干部群众的智慧所致,更是举全国之力的政策倾斜的结果。相比较,占全国80%陆地边境线、与13个国家接壤的西部,对外开放政策广度有限、深度不够,远落后于东部。体制改革方面,亮点是2007年重庆试水“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但远不能和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的改革政策相比。这些大大制约了西部地区干部群众创新发展的热情和智慧。
“东重西轻”观念仍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东部地区取得的巨大成就,在提高东部战略地位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对东部经济和东部发展经验的依赖,也影响到一些部门和地方领导干部轻视或忽视西部的战略地位,在制定政策或影响决策中有意无意地折扣了西部发展的政策、投入等资源,削弱了西部大开发具体实施的效果。
因此,西部大开发要有大成就,只有先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摆脱“GDP追赶”的“死路”,才能“杀”出一条适合西部现实环境的发展道路,才能在2020年和全国一起走进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