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心理行动”含“策反”意味 美军部队易旗改名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7月04日08:16
  心理行动,是美军在越南战争期间启用的一个词汇,专指对战场敌对势力采取心理战术以期促使对方放弃抵抗的一项军事任务。如今,美军正式弃用“心理行动”一词,认为这一词汇过于“肤浅和直白”,以致对方可轻易明了行动内容和目的。

  心理行动部队随之易旗改名。

  取而代之,一个中性部队番号出现:军事信息支持行动部队。

  去色彩

  美联社2日援引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发言人肯·麦格劳的话说,军事信息支持行动一词,可更加准确地反映部队在战场上使用传单宣传、无线电广播播音、高音喇叭传话等方式对敌方士兵和平民传递信息的任务。

  “改变用词的最主要原因是,心理行动,常常在国内和国外引起敏感,让人误解行动,”麦格劳说。 美联社报道,弃用“心理行动”一词的指令,来自五角大楼最高层。防长罗伯特·盖茨的政策制定顾问们认为,“心理行动”带有浓郁“冷战色彩”,含有明显“策反意味”。

  特种作战司令部的“心理行动”指挥所位于布拉格堡,正式名称为美军第四信息行动组,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所有执行心理行动任务的士兵均在这一基地接受训练。

  特种作战司令部麾下有著名的陆军三角洲特种部队和海军“海豹突击队”。

  换番号

  熟悉这一“用词变调”过程的一名五角大楼高级官员告诉美联社记者,弃用“心理行动”的指令将下达至美军全军,但各军如何重新命名原“心理行动”部队由各司令部自行决定,使用“军事信息支持行动”一词只是特种作战司令部的选择。

  对于一些美军部队来说,这一用词改变让他们“心凉”。 从表面词义上说,“心理行动部队”让人感到这一军种有特别之处;而“军事信息支持行动部队”仿佛是一支编入后勤部队的支援组。

  曾在1986年至1988年担任美国国防部长办公室心理行动主任的退役上校艾尔弗雷德·H·帕多克认为,部队改番号是出于政治目的。

  “不知何故,"军事信息支持行动"让人产生累赘感和包袱感,拖泥带水且难于理解。”

  帕多克认为,换词,乃至给相应部队更改名称,是军队妥协于政治的又一表现。

  惹不悦

  去年上映的美国影片《以眼杀人》以伊拉克战争为背景,描述了一群在伊拉克战场上的美军特种心理行动部队。影片中,美军特种心理行动部队中有一支超自然间谍队,或称精神间谍,他们每天的训练课程就是用眼睛盯着山羊看,从而用目光杀死山羊。 但在现实世界中,乃至现实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心理行动部队的主要任务是空投传单。2003年伊拉克战争打响后的两三年间,驻伊拉克美军心理行动部队经由投放传单的方式,呼吁伊拉克武装人员放弃抵抗,投降美军领导的联军部队。

  美军心理部队的前身,是越南战争期间美国陆军的一支特别宣传队,他们当时在越南施行一个名为“展开手臂项目”,旨在“招降”越南士兵。美联社说,当年这支部队让越南俘虏撰写“招降声明”,制成传单空投战区,号称促成约20万越南武装放弃抵抗。

  美联社3日报道,眼下改变用词、更换番号的文件已经获得国防部长盖茨以及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埃里克·索尔·奥尔森的签字认可。但不少人对新番号不很喜欢。

  “军事信息支持行动,说起来实在绕口,”帕多克说,“心理行动人员今后都不知该怎样描述自己的任务。”(凌朔)
(责任编辑:马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