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涨薪影响企业发展疑似是“真实谎言”

来源:法制日报
2010年07月05日07:20
  一语中的

  志灵

  据媒体在珠三角的调查,富士康涨薪事件确实刺激了很多企业和工人,关于企业涨薪的传言甚嚣尘上,而真正涨薪的企业寥寥无几。即使在压力下宣布了提高工资的企业,工人的实际获益也大打折扣。记者还援引中山大学教授林江刚刚在东莞进行调研的结论:东莞企业平均可以承受的涨薪幅度为3%-5%,最好的企业也只有10%左右(7月4日《华夏时报》)。

  无独有偶,也有媒体在东莞的调查数据被披露出来:对于一些代加工企业来说,加薪之后,基本上侵蚀掉0.5%的利润,净利润只有1.5%。同时被披露的还有一组数据:这些代工企业如今绝大多数利润率不超过10%,电子制造服务业平均毛利率自2006年的6.2%骤降到如今不足3%,而净利润则不到1%。玩具业在1990年时还有高达30%的利润,到2006年就基本无利可图了。

  如果把这些数据综合起来看,涨薪是绝对错误的做法,因为这会进一步挤压企业的生存空间,甚至导致大量的小企业倒闭,而这些吸纳就业能力很强的企业一旦出现问题,对于劳动者来说绝对是一场灾难,毕竟失业是比拿低工资更为严重的问题。对于这样的论证逻辑,我想很多人一定会与反对最低工资制度的理由联系起来,没错,这一争议的矛头指向的绝对是最低工资制度,这不仅仅是逻辑上的原因,也是实践中的必然,因为这些企业绝对不可能主动涨薪,只可能随着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而“被涨薪”。

  但问题是,据此得出的结论一定是可信的吗?我想一定会有人说数据都摆在这里,不相信什么总不能不相信数据吧?我要说的是,看看这些被罗列的数据,有多少具有绝对的科学性,要么是企业自己说的数据,要么是我们并不知道以什么为样本得到的研究结论,这其中会不会有企业经营者为了维持目前的利润格局,故意耸人听闻成分?正如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所言,“我告诉你们,不要相信老板的话。很多报告说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利润才2%、3%,如果我是一个老板,如果一个投资只有2%的利润,我为什么要投资,我放在银行都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

  我不敢说刘开明的观点就一定正确,可同样不能肯定的是涨薪会影响企业生存的说法。因为,我同样会拿出一组数据来证明,即便上涨了20%左右的最低工资,也不足以维持工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广州市总工会的一项调研表明,劳动者用于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生活消费资料、精神文化的需求以及延续劳动者后代的那部分必须的消费资料,在广州大约起码是1000-1200元,而且这一最低工资里面实际上还包括了工人每月向社保中心缴交的退休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金、生育保险金,扣除“四金”之后工人每月所剩无几,大概仅有500-600元,甚至更少。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工人不通过加班挣一部分加班费,实际上根本没有生存下去的可能性,这也就是为什么富士康等一些企业加薪被指为“明升暗降”的原因,当工人不加班甚至都无法维持自己基本生存条件时,加班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那么由大量加班所产生的这些工人“无偿贡献”的利润,是否算在企业的生存利润之中,这些都是有待于进一步澄清的事实,至少目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些数据既不能证实也无法证伪。那么,涨薪影响企业生存会不会是人为炮制出来的一个“真实的谎言”?我不知道真相,但我相信这是决策者必须通过实证调查尽快弄清楚的问题。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