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政担保、地方人大担保相继被叫停后,融资性担保公司不约而同地背起了地方政府融资的重任。尤其对湖北而言,这个因年初宣布12万亿元投资计划而饱受舆论重压的中部大省,其对地方融资担保行业更是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质疑风暴下的整改通知 昨日(7月5日),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在其官网发布公文通知称,自7月起,在未来的5个月时间里,该委将联合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北监管局两家职能机构,集中对全省各级各类的融资性担保机构进行整改。本次整改对象是湖北省范围内从事融资担保业务的担保机构,包括公司法人、非公司企业法人、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及其分支机构等。
对此,有业内人士猜测认为,这次融资担保行业的整顿和12万亿投资计划有关系。一位长期在武汉从事投融资业务的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由于融资性担保企业大多都是利用高息和固定回报等方式来吸引客户,这会吸纳社会上很大一部分资金。政府这次整改,有可能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也表示,湖北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12万亿的融资计划任务,但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又是有限的,所以这次行业整顿和12万亿投资计划之间是否有一定的联系,确实存在这个可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湖北省经信委融资担保业规范整改工作组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我们这次行业整顿工作只是根据国家部委的有关要求,结合湖北省实际进行的一次例行整改工作,和12万亿投融资计划没有任何关系。”
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为保证投融资的正常健康,湖北正在积极推进《实施<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办法>细则》的制定工作,目前已形成征求意见稿。
行业漏洞加剧融资风险 自去年下半年起,融资性担保公司逐步取代财政担保和地方人大担保,成为保证地方GDP持续发展的最后一根稻草。重望之下,融资性担保行业内存在的运作规范性差、行业定位不清、监管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日益被各级政府提上议事日程,尤其是那些越来越依靠此类公司进行融资的地方政府。
湖北省融资性担保行业的现实情况并不让人乐观。湖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理事芦英武对 《每日经济新闻》坦言:“很多融资性担保企业并没有取得银行的授信额度,到目前为止,整个湖北融资担保行业里有银行授信额度的企业不超过30家,武汉也不超过15家。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说:“融资性担保行业的高利润率决定了高风险。而且,因为大多数这类企业和金融机构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就使得融资担保企业的风险非常有可能就转化成为金融风险,这肯定是国家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据记者了解,到目前为止,就是对融资性担保公司如何进行绩效考核这一类的基本制度设计,在我国尚无统一要求。
12万亿的湖北方式 一方是乱象未艾的最后的融资担保平台,一方是已经放出去的12万亿豪言壮语,湖北最终选择了一条史无前例的创新之路。
日前,湖北省政府下发文件,要求用3~5年时间,在全省建立起省市县三级贯通的湖北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平台。根据部署,到2012年,省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要达到20亿元以上,各市州至少要设立1个注册资本金1亿元以上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各县市区至少要设立1个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以上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与此同时,按照行业属性划分,湖北先后成立了圈投、城投、煤投、农投、交投、能源投资等多家实体投资公司,把辖内国有企业分门别类地纳入这些投资公司并将其辅业进行变卖以融进需要的资金,同时将国企的优质资产替政府做担保,为12万亿项目融资。
对此,董登新在其博客中撰文直称,筹钱方式(融资渠道)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是湖北经济发展的严重滞后,直接影响了蛋糕做大,并导致财政缺钱,“投资大跃进无异于饮鸩止渴。”
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他同样表示:“政府融资的目的就是圈钱,说白了就是比政绩。”他认为,地方政府融资一旦超出其自身承载能力而过度负债的话,就会产生政府信用风险。“规模这么大的融资,必须要求政府具有可持续偿债的能力。”
据湖北省经信委主任欧阳万坤介绍,目前湖北共有注册资本亿元以上担保机构31家,3亿元以上3家。2010年一季度,全省担保机构共为6020户企业提供担保76亿元。
(责任编辑: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