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正义网2010上半年舆情报告”新鲜出炉

来源:正义网
2010年07月06日10:48

  “正义网2010上半年舆情报告”新鲜出炉

  正义网北京7月5日讯 回顾2010年上半年的政法和反腐热点,几乎每一起事件都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生态,面对日益汹涌的权利诉求,面对无时不在的舆论监督,相关部门如何因利势导,消减网络在传导负面事件上的渲染效果,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舆情对于法治的推动作用,是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要课题,也是正义网舆情工作室梳理发布正义网2010上半年舆情报告的初衷。

  舆情分布:正义话题热度升温

  上半年,从公众热衷的讨论话题看,视角越来越集中于关注社会公平、执法公正、司法正义等问题,这些公共性的话题往往能吸引大批网民参与其中,最后产生巨大的舆论效果,如“李庄案”中对律师权利的关注、“赵作海案”中对国家赔偿的关注、“福建南平血案”中对儿童生命权利的关注、“神木法官入股煤矿事件”中对法律正义的关注、“山西问题疫苗事件”中对少儿健康权的关注、“四川巴中白庙乡全裸晒账本”中对阳光财政的关注、湖南“天价芦笋片”事件中对医疗公平的关注等。网络上日益升温的正义话题,激荡起无穷的舆论力量,对问题最终的治理和解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地域分布

  从整个舆情分布看,上半年正义舆情事件多发生在中原和沿海地带,(如图),其中尤以河南、广东最为突出。

  河南:在我们评出的15个政法舆情热度案例中,就有3起发生在河南,分别是:河南商丘赵作海案河南漯河访民“被精神病”事件河南尉氏公安局抓精神病人充杀人犯事件。尤其是赵作海案,使得河南司法机关陷入舆论的漩涡当中,成为全国的舆情热点地带。除此之外,还有河南鲁山“喝开水死”事件等,也都吸引了大批网民将目光投向这个中原大省。

  广东:由于地处沿海,媒体自由度相对内地而言更高,公民参与公共事件的热情也更高,加之地方领导对于网络监督的重视,这些因素将广东推至全国的网络舆情热点省份。虽然上半年只有“中山女市长落马风波”入选反腐舆情热度排行榜,但例如广东南海“心源性猝死”广州“睡觉死”广东茂名官场地震等事件,每次都引发了轰动全国的舆论海啸。

(图片说明:本图根据正义网舆情监测系统2010年上半年以来采集到的媒体报道、论坛帖文和博客文章数量,按地域进行分类抽样统计得出。)

    (图片说明:本图根据正义网舆情监测系统2010年上半年以来采集到的媒体报道、论坛帖文和博客文章数量,按地域进行分类抽样统计得出。)


  除了上述两个省份,湖北、湖南、江苏、河北、浙江等也是舆情高发省份,例如在湖北发生的“郧西网友发帖被拘案”、襄樊“服毒死”荆州“洗脸死”等,在湖南发生的“天价芦笋片”事件、郴州工业氧医用事件等,都是全国有名的热点舆情事件。

(图片说明:本图以红、橙、黄、蓝四种颜色由高至低标示出了2010年1-6月期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体的舆情热度。舆情热度由各省相关热点的媒体报道量、论坛主帖数、博客文章数加权综合所得。其中综合热度值在90以上的省份为红色区域,60-80区间的为橙色区域,40-60区间的为黄色区域,40以下的为蓝色区域。统计数据由正义网舆情监测系统采集所得。(注:港澳台地区暂不在本次统计之列。)

    (图片说明:本图以红、橙、黄、蓝四种颜色由高至低标示出了2010年1-6月期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体的舆情热度。舆情热度由各省相关热点的媒体报道量、论坛主帖数、博客文章数加权综合所得。其中综合热度值在90以上的省份为红色区域,60-80区间的为橙色区域,40-60区间的为黄色区域,40以下的为蓝色区域。统计数据由正义网舆情监测系统采集所得。(注:港澳台地区暂不在本次统计之列。)


  (二)领域分布

  总体上看,上半年正义网络舆情分布的领域依然集中在“执法不公”和“贪污受贿”上(如图)。其中政法舆情热点领域前三位分别是“执法不公”、“司法腐败”和“司法不作为”,与以往不同的是,网络舆论对“司法不作为”的关注度急剧提升,而实践中此类现象还比较多,仍未引起司法部门的高度关注,这可能会成为未来舆情演变的重要方向;在反腐舆情热点领域中,高居前三位的分别是“贪污受贿”、“公有资产流失”和“用人腐败”,公众对公有资产流失关注度的提高,表明舆论对公共利益问题的敏感,也凸显出网民监督意识的提高和监督旨趣的扩展。

2010年上半年政法舆情热点领域分布 

 

(数据说明:本图数据根据正义网舆情监测系统2010年上半年以来采集到的与政法领域密切相关的媒体报道、论坛帖文和博客文章数量,经过分类抽样统计得出。) 

    (数据说明:本图数据根据正义网舆情监测系统2010年上半年以来采集到的与政法领域密切相关的媒体报道、论坛帖文和博客文章数量,经过分类抽样统计得出。) 


2010年上半年反腐舆情热点领域分布
 

(数据说明:本图数据根据正义网舆情监测系统2010年上半年以来采集到的与反腐倡廉密切相关的媒体报道、论坛帖文和博客文章数量,经过分类抽样统计得出。)

    (数据说明:本图数据根据正义网舆情监测系统2010年上半年以来采集到的与反腐倡廉密切相关的媒体报道、论坛帖文和博客文章数量,经过分类抽样统计得出。)


    通过对上半年舆情热点的梳理,突出的领域如下:

  1、拆迁仍是正义网络舆情的“重灾区”。进入2010年以来,频频发生的强拆和暴力对抗事件,如江苏邳州暴力征地事件、郑州一村民为阻止拆迁开车撞人致4死11伤案、黑龙江富锦数百村民不满圈地与武警冲突、农民自制土炮轰退百人强拆队等,使拆迁、“拆托”以及拆迁腐败成为舆论焦点。

  2、“被精神病”成为正义网络舆情新热词。湖北省十堰市的网友彭宝泉,因拍摄了几张群众上访的照片后,被送进派出所,并被派出所送进当地的茅箭精神病医院。随后,媒体再度爆出河南漯河市农民徐林东“被精神病事件”,以及湖北法官到省高院举牌上访被称精神病,从而使得“被精神病事件”更引发社会关注!舆论不得不发出“还有多少正常人‘被精神病’”、“‘被精神病’事件频发根源何在”等追问。

  3、官员落马推演反腐网络舆情风暴。上半年,两个系统的反腐风暴额外引人注目,一是江西国土系统反腐风暴,包括南昌市原国土局长等13名县处级国土官员先后涉案落马,激起舆论对国土系统腐败的诘问;另一个是近期发生的中国民航系统反腐风暴,包括民航局原副局长宇仁录、民航局华北局原局长黄登科、首都机场原董事长张志忠、发改委民航处原处长匡新等在内的多位民航高官要员落马,使得“航线时刻”审批内幕备受关注,民航权力寻租也成为网络讨伐对象。除此之外,北京“天上人间”的查处、神木法官入股煤矿事件、广西来宾烟草局长“日记门”、河北王亚丽造假骗官案、广东中山女市长落马风波等,都证明反腐是网民不舍不弃的焦点。

  4、公共安全牵动正义网络舆情神经。以福建南平血案为典型,上半年在学校、幼儿园附近发生的一系列针对儿童的恶性案件,无疑牵动人心,由此带来的公共安全问题成为正义网络舆情的重要话题,各种反思不断,对政府的法律义务呼吁声声。

  5、冤假错案再引正义网络舆情反思。以赵作海案为中心,网络舆论对冤假错案的关注再度升温,这是自佘祥林案后的又一次舆情井喷,引发了政法部门、法律界人士和普通网民的全方位反思,相关的制度性成果也随即推出。

  (三)部门分布

  2010年上半年正义网络舆情部门分布 

(图片说明:本图根据正义网舆情监测系统2010年上半年以来采集到的媒体报道、论坛帖文和博客文章数量,按部门进行分类抽样统计得出。)

    (图片说明:本图根据正义网舆情监测系统2010年上半年以来采集到的媒体报道、论坛帖文和博客文章数量,按部门进行分类抽样统计得出。)


    从部门分布看,上半年公安执法仍是舆情高发领域。从贵州安顺枪击案到四川内江特警抢尸事件,以及江苏邳州暴力征地事件,警力动员的问题再度升温;北京警方查封“天上人间”等娱乐场所,河南尉氏公安局抓精神病人充杀人犯等,也都将公安执法置于大众评判的案台。由于公安既是行政执法部门,又是刑事执法机关,在处理突发事件中处于一线地位,因而容易引发舆情危及,在上半年的公安舆情中,绝大多数是负面案例,对公安执法威信造成不良影响。

  另外,法官也成为引发舆情的焦点身份,无论是云南富源法官嫖宿幼女案,还是山东法官办案索贿被录像事件,抑或是陕西神木法官入股煤矿事件,都将法官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些负面信息对于民众司法公正感的挫伤明显。

  传播特点:网络助推舆论监督

  通过对上半年的案例研究,我们认为政法和反腐网络舆情在传播上具有如下特点:

  (一)报道来源上“网贴曝”比例加大

  传统的新闻事件都是媒体记者采访报道,随着互联网公民记者现象的出现,很多事件的新闻源是网贴。在上半年新闻热度排行中,直接由网络曝光而后传统媒体介入引起的舆情事件就多达10余件,他们是:安徽马鞍山6·11群体事件,广西来宾烟草局长“日记门”,河南固始县行长猥亵门,湖北郧西网友发帖被拘案,辽宁庄河千人下跪事件,三亚社保局招考门,山东新泰集中选拔“80 后副局长”, 四川巴中白庙乡全裸晒账本,河南尉氏公安局抓精神病人充杀人犯,云南昭通女科长检察院死亡事件等。其中,天涯杂谈的一篇名为《中国第一个全裸的乡政府》的帖子,造就了一场关注财政公开的舆论盛宴。广西来宾烟草局长“日记门”事件,最初也是源于网上流传的日记,日记现身后,网友迅速展开了“人肉搜索”,酿造成一出“网事风云”。而更具典型性的当属“不配合强奸案”,其舆情路线图完全是从网贴到新闻,当时出现在浙江某网站论坛的那篇《强奸犯遇强烈抵抗生殖器折断而亡,被奸女子被判有罪》帖子,以新闻惯有的格式进行发布,以导语的方式讲述法院判决结果,可谓以假乱真。除此之外,“三亚社保局招考门”也是网友“地主橙子”在天涯论坛城市副版三亚版发帖爆料,山东新泰集中选拔“80 后副局长” 也起源于某网站一篇名为《令我十分震惊的任命公示》的帖子,河南尉氏公安局抓精神病人充杀人犯事件中也出自人间正道论坛管理员“admin”在热点论坛发帖。

  (二)传播功能上不同媒体“各有千秋”

  网络打破了信息竞争格局,但不同性质的媒体仍然抢占舆情高地。就传播功能而言,中央级网络媒体改变了以往传统媒体信息发布的滞后状态,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站成为新闻的重要发源地。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法制日报、检察日报等中央级传统媒体,虽然对热点舆情的关注时效性上相对落后,关注面比较窄,一般只遴选在全国有影响的已经充分发酵的重大热点事件予以关注;但权威性和报道深度都极高,在网民中的影响力极大。例如,陕西神木法官入股煤矿案,起先是陕西地方媒体披露的,在央视作了《一名法官的自我举报》专题报道后,该案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舆情效应,迅速演变成一起全国性舆情事件。

  与此同时,地方媒体极尽挖掘舆情信息源,尤其是地方论坛、贴吧在舆情传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些地方网站直接成为全国性舆情事件的“策源地”,如安徽马鞍山6·11群体事件中,就是由网民在马鞍山娱乐论坛发帖“大润发附近怎么那么多人围观呀,有图有真相!第一时间发图”率先爆料了这一事件,并配发相关图片和视频。当晚,类似爆料贴在马鞍山OK论坛,安徽论坛等安徽地方论坛均有出现。而无论是辽宁庄河千人下跪事件还是陕西神木法官入股煤矿案,都是地方媒体“贡献”出来的案例,随着网络舆论的热炒,很快由地方性事件演变为轰动全国的网络群体事件。

  另外,微博客等新媒体在舆情传播中呈现燎原之势。在人们还在为“微博”发展会不会长久而争论的时候,微博、手机网等新兴媒体已经势如破竹地介入到公共事件舆情当中,在新闻发布、舆情监控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今年进行过一项2117人参加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9.0%的人关注微博,25.6%的人已经使用微博,43.4%的人正打算用。今年2月,广东省肇庆市公安局和佛山市公安局率先开通微博,4月30日,广东省公安厅及21个地级市公安局全部开通公安微博并上线,5月11日上午广东公安微博群在网上亮相。两会期间,两会代表也纷纷开通微博,“微博”议政也有了非一般的基础性与广泛性。与此同时,官方也积极占领这一新兴信息平台。正义网两会专题开设了“法律微博”栏目,与关心法律检察工作的热心网友共话两会。在法制网制作的全国两会专题中,较有特色的是推出了两会手机报及与手机网友的互动版块。

  (三)舆论推动上网民贡献率飙升

  上半年的舆情案例研究表明,网民对重大法律事件舆情的贡献率高达60%,几乎在所有的舆情事件中,网民积极评论对媒体增加报道量具有推动作用。如陕西神木法官入股煤矿案、广西河池王子发案等都是网民和媒体共同推动问题解决。而纵观上半年网民推动、影响正义网络舆论的方式,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为案件“贴标签”,媒体以及公众越来越倾向于给网络曝光的政法事件“贴标签”,而对政府通报中所呈现的具体案情则“选择性失明”,这最集中的体现在网民对各种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关注上,看守所每一次意外死亡,网民都发明一个新名词,为其贴上一个新“死法”标签,而不管官方通报的事实如何;另一个就是“网民直播”,甚至走下网络直接参与到事件的现场。例如在福建网民发帖称女子遭轮奸致死案一审时,网民就通过电脑现场播报审判进展,而针对福建3网民的遭遇,由于涉及网民表达权的边界,不少网民频频跑到法院门口“围观”,甚至打出“公平和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的口号予以声援。这种新的变化,既折射出政府和司法公信力危机,也反映了网民介入公共事件的方式变化,值得重视。

  (四)效果辐射上专家意见影响扩大

  由于政法领域、反腐倡廉领域的舆情事件与法律息息相关,因而最能吸引关心社会公平正义的法界人士的关注,使得意见领袖和知识达人的介入影响进一步扩大。这种特点早在孙志刚案中就已发端,至今更为普遍。相比普通网民而言,一些学者专家具有知识分子的秉性,崇尚独立自由,而其舆论效应较之常人要大很多倍。而上半年的一些案例看,意见领袖积极介入甚至直接推动事件舆情发展以及事件的实体解决,越来越成为知识分子“改造世界”的方式。最典型的就是李庄案,吸引了贺卫方、何兵、秋风、张千帆、箫翰、王建勋、刘桂明、季卫东、刘仁文、贾宇、陈忠林、许章润、龙宗智等一大批法学名家的参与,采取召开研讨会、撰写评论文章、接受记者采访等方式,关注并影响舆情发展。在李庄案尘埃落定之后,仍有法学家在网络上组织“网审李庄”的模拟审判和研讨活动,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个案的意义。

  综述评析:面对舆情事件理性最可贵

  综观上半年整个网络舆情状况,网民参与热情不减,事件处理更加彰显民意,官方应对越发重视,与此同时,网络介入的膨胀态势也让理性显得越发珍贵,不同群体的立场冲突也局部扩大,对法治的伤害也需着重关注。

  (一)知识阶层与普通网民存在立场鸿沟

  由于法律特别是司法,乃是一项十分专业的知识,在价值取向不同的背景中,人们对政法网络舆情事件的看法会存在极大差别,这种差别在一些事件中体现的极为明显。例如李庄案中,法律界人士多从制度层面剖析其价值意义,关注程序正义的程度更高;但作为普通网民,则倾向于就事论事,认为李庄这样的“黑律师”不值得去保护。又比如,在陕西神木法官入股煤矿案中,民众的声音几乎一致,完全不理会一审中“效力性规范”与“管理性规范”的术语和司法解释,而单凭简单的法律认定和道德规范下判断。再比如,最高法院最近发布文件要求各级法院树立“调解优先”理念,把调解适用范围扩展到行政、轻微刑事案件等领域。对此普通网民并无多少质疑,但法界人士则提出了诸如“‘调解优先’意味着法院回避是非判断”、“‘调解优先’是对当事人诉讼权的限制”等质疑。上述立场鸿沟,表明普通网民与法律理性和规律尚缺乏必要认知,而专业人士则一味沉迷于心中的知识理想,缺乏对大众的教化与沟通。对于这样的观点差异,舆情收集部门当有所甄别、兼容并包。

  (二)理性成为网络舆情事件的“稀缺品”

  几乎每一起重大的案件背后,都能看到汹涌的民意表达。在一个成熟的法治社会,民意有充分的表达空间,而司法最重要的品格是独立性,并不会被民意随意左右。但中国正处于改革和转型时期,民意参与和监督的理性不足,司法的信任度不高,二者尚未形成良性的互动。在诸多官员落马案中,网络民意的愤慨体现出强烈的“有罪推定”色彩,网络跟帖中更是不乏谩骂、诋毁之词,理性的声音仍是“稀缺品”。不仅如此,就连积极介入的法律专家和知识人士,也凸显出某种急功近利式的表达和干预,而放弃了对法律问题的研判。

  (三)官方高调应对化解危机诚意不足

  从中央部门的立场看,无论是公检法还是其他政府部门,都高度重视涉法舆情事件的应对与处置。在年初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就提出了“加强反腐倡廉舆情网络信息的收集、研判和处置,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而在6月18日至6月26日举行的全国400多名纪委书记集训中,课程的重点就是“如何运用互联网”。最高院、最高检早就重视收集网民意见,最高人民检察院专门组织力量收集编辑每日《涉检网络舆情》和每旬《政法网络舆情》,并举办了“政法网络舆情应对高级研修班”等活动。但是,与高层重视的态度相比,基层执法部门的应对意识则大打折扣,虽然也注重舆情的应对,但骨子里并未拿出诚意来化解危机。例如在山西疫苗事件中,面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王克勤经过半年多的艰辛调查报道,山西省卫生厅有关人员几乎是第一时间就通过新华网做出否定性回应,并表示问题疫苗的相关报道基本不实。面对负面报道首先想到的就是否认而不是深入调查,难免招致网络舆论的质疑。恰如外媒所言,“山西政府从否定报道到后来承认监管漏洞,其短时间内的态度转折和信息性质变化,既反映它第一时间的防御性动作在舆论和媒体面前的无力,也增加了外界对其政府行为的怀疑成分。”

  (四)着力提升网络舆情引导能力

  针对上半年个案中折射出的应对诚意不足、调查浅尝辄止、回应粗制滥造等现象,正义网舆情工作室认为应当借鉴国内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和制度,提高司法部门网络舆论应对能力。比如可以通过网络即时、主动、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尽快澄清虚假信息,消除误解、化解矛盾,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可以吸纳、培养优秀的网络人才,利用这些人才创建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搭建政府与公民沟通互动的平台。我们目前只看到了利用评论员来引导和启发网民思考和判断是非,却忽略了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对网民关注的本地区公共问题实行信息收集和趋势分析及后果研判,如果做实这种舆情信息分析和研判工作,将更加有利于把握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责任编辑:李夏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