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43分报道,近日记者接到河南省通许县群众反映,该县在建设产业聚集区时,强行征占农民耕地,本应支付给农民的征地补偿款,不仅没有落实发放,反而摇身一变成为群众“全民创业、自愿参与”投资款。征地补偿款如此使用是否合法?看似诱人的“投资计划”背后暗藏怎样玄机?
土地被征做产业聚集区 许多农民无地可种 河南省通许县隶属开封市,距七朝古都开封仅45公里的路程。近几年来,当地政府提出了城区东扩的口号,一个产业集聚区开始投入建设。而与此同时,当地一些村民的土地开始大量被占用。近日,记者前往地处通许县东部的城关镇进行采访。
“现在(政府)开发东边的工厂,都没有营业,就一个把门的。现在县里还要老百姓的地,老百姓不愿意给就硬抢,你不让他占,他叫公安局的来打,来了几百人来把你弄走。”当地村民告诉记者。
说话的是城关镇周庄村的村民,他们告诉记者,从08年开始,通许县占地2000多亩的产业集聚区开始征地。周庄村有800多口人,人均只有1.3亩地,到今年年初,村东边仅剩的170多亩耕地也被强行征占,很多村民已经无地可种。
园区内荒草丛生 管委会称征地合法 村民口中的产业聚集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项目呢?通许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刘广平给记者介绍了项目概况。“这个是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纳入全省第一批重点建设的175个产业集聚区范围之内,而且园区都已经过省国土厅、环保厅、建设厅专家的评审,区占用的土地是省政府批准的、是合法有效的。”刘广平说。
按照刘主任的说法,这个经过层层科学论证的项目应该颇具前景,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那有好几百亩耕地,原来都是老百姓的好地,一等地,种的庄稼非常好,他们怕上面来看,就买了草籽撒到地里,上面来检查一看地里是草,以为都是荒地。”村民们说。
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通许县产业聚集区,一些占地上百亩的加工基地厂区中间,只有一排孤零零的钢构活动厂房,四周长满了一尺多高的荒草。
征地每亩补偿5万 只见利息不见补偿 村民们说,土地被征用后原本应得到每亩5万元的补偿,通许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刘广平也向记者证实了这一点。“按征地手续我们是付给群众了,这是不含糊的,你不付给群众,你是违法的。我们征地是按5万给老百姓支付的,给得高。”
既然已经承诺给老百姓每亩5万元的征地补偿,为什么村民依然怨声载道呢?原来背后他们另有苦衷。村民们说:“是补钱了,但钱还是在政府那存着,他们占地不给钱就光给利息。可谁都没见到钱,领导说补偿款在县里给我们存着。” “不见补偿,只有利息”,显然,村民们与刘主任的说法大相径庭。本该拿到每亩5万元的补偿款,根本没有到自己手里,而是被人拿去做了投资。对此,通许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刘广平却认为,这样做其实是一个让农民们一起“全民创业”的好方法,更何况村民们是自愿的。“就是群众自愿的,双方签协议,双方自愿,给你资金使用费。省里面不是有个全民创业吗?也等于是参与全民创业了,也等于是我们共享发展的成果。”刘广平说。
村民不认同被投资 无奈接受利息 能让小钱“生”大钱,刘主任描绘的生财之道听起来很诱人,可实际情况确实如此吗?当地村民并不认同,他们愤慨地表示:因为政府不兑现每亩5万元的补偿款,他们无奈之下,才接受了利息。
村民:都想要,谁不想要补偿款呢,也是五万但他不给钱,光给个利息,一万块钱一千块的利息。
记者:有没有说5万块钱本金啥时给你们呢?
村民:他们说是十年后,但有些穷人家房子坏了塌了不能住,写申请要补偿款他们也不给。
每年每亩5千元,这也算是“高息”了,可这些利息从何而来?管委会负责人介绍说:补偿款都被“借”到一家名为“通许县金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公司,利息由政府垫付;对此村民们并不认同,他们认为所谓的“利息”,其实就是当地政府在招商引资拉外地企业进驻、并将土地以高价卖出后,用卖地的钱给农民发放的。“他把这个地卖了,他说是给你5万块一亩,可他卖30万、40万一亩,他在这赚钱。要存在银行利息是很少,一万块可能在200,要是他们不给高,老百姓更不愿意了。”村民们说。
虽然“利息”从何而来,还有待进一步调查,但至少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政府承诺的每亩5万元的征地补偿款,确确实实没有发放到农民手里,“被投资”的遭遇让他们无可奈何。近来,一些地方政府和干部擅自截留、挪用耕地补偿款的现象屡有发生,这到底是一次“全民创业,共享发展成果” 的尝试,还是一次变相集资,截留征地补偿款的暗箱操作?《新闻纵横》将继续予以关注。(记者胡晓辉 王成)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任编辑:徐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