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下午4时37分,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前,一支温度计显示气温超过45摄氏度(左),另一支温度计则已无法显示读数。当日,北京继续迎来高温天气。这是从7月2日起,北京迎来持续的第5个高温日。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摄
新华网北京7月6日电 6日14时,北京奥体中心、十三陵等部分地点出现了41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滚滚热浪在5日北京气温达到50年来7月上旬最高纪录之后,继续横扫京城。北京正经历少有的高温酷暑考验。记者6日走上街头,深入车站、医院、商店,去体验“高烤”中的北京。
交警:在粘脚的路面指挥交通 最近几天,北京持续的高温天气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躲在太阳晒不到的地方,而首都的交警们却依然坚守岗位,在炎炎烈日下指挥交通。
6日上午10点半,蓝天格外通透,没有一丝云彩。记者步行到西单路口,西城区交通支队六部口大队的交警杨金岭正站在路中央指挥交通。他时刻注意着路况,不时用手扶一下墨镜,几天的功夫把没有被遮盖的皮肤晒成了古铜色,而墨镜保护下的眼眶,成了两个白眼圈。
相关阅读: 骄阳似火。阳光直射在柏油路面上,已经微微有点发软粘脚。杨金岭告诉记者,他一般早上7点上班,晚上6点下班。但这两天值班,除了吃饭,基本一直在路上。“没办法,干交警的几乎都这样,你看这儿的肉,也比胳膊白多了。”杨金岭掀开自己的袖子,给记者展示了他短袖底下那部分挺白的胳膊。
上午11点,西城区交通支队六部口大队一警区警长徐建宇开着警车来给民警送冷冻过的矿泉水。他告诉记者,整个长安街的特点就是没一块阴凉的地方。为了防暑降温,支队给交警们准备了仁丹、十滴水、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药品。后勤方面也会给执勤的交警送些凉的矿泉水和酸奶之类的降温饮料。他表示,虽然警力紧张,但是还要尽量让交警每半小时倒一次岗。
谈到减轻民警工作压力的时候,徐建宇说:“队长和警长,如果没有定点指挥任务,就给一线交警们替会儿班。在路上时间长了,就和附近的群众熟了,有时候执勤碰见他们,他们对我说"歇一会吧",我就觉得特亲切。”
环卫工人、保洁员:水杯1升换2升 上午11点,清扫宣武门路段的环卫工人小王,刚清理完一个路段,正准备换班。三轮车的车筐上放着装满水的大塑料杯。
刚当两年环卫工人的小王对几天来的高温环境已经习惯了,“我们单位每天发两瓶矿泉水,每月60元降温费。这几天工作时间从每天8小时调整到了7小时。”气温虽高,可小王还要穿着长袖的橙色工作服。
“我们的衣着因为有要求,必须穿工作服,不能穿短袖。由于这两天气温太高,就拼命喝水。现在水杯已经从过去不到1升换成2升的了。”小王说,“我们有的职工中暑了,虽然热,但活儿还得干呀。”
国家大剧院护管工人李永艳负责大剧院外环境卫生的巡查和卫生保洁。她感觉今年的高温天气来得太突然,“主要是紫外线太厉害,我们今年都抹防晒霜,以前发了都不怎么用,今年不用不行了。”大剧院的管理非常人性化,防暑降温措施很到位。“每天都有冰棍儿吃,挺不错的。”
高温天气突袭,国家大剧院行政事务部副部长王璟明介绍了防暑降温措施。对于露天作业的工作人员,调整排班,进行轮岗;每天提供2瓶矿泉水,中午、晚上提供绿豆汤;发放防暑降温费和相关福利;对室外保洁人员,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管理,工作1小时,休息1小时。
北京西站:全方位服务保障乘客出行 “冰镇矿泉水,两块钱一瓶。”这是北京西站附近众多商家这两天最常喊的一句话。现在正值暑运高峰,记者在北京西站看到,来往人群有增无减。乘客候车大厅里,过道走廊边,天桥下、北广场等略有阴凉的地方,满是躲避酷热的人群。
北京西站党委副书记宋建国说:“暑运前,北京西站投资300万元增加了七组空调装置,并进行每天测温。同时在各候车室准备了充足的饮用水,基本保障旅客饮水,还增加了售票窗口和进出站口,又专门为老幼病残孕乘客服务,可以从专门的候车室进站上车。”
记者看到,为应对酷暑,售票大厅的空调全部打开,候车室的温度设定在26摄氏度。每个候车室中,都有饮水装置,候车乘客可以自行接水。
在售票大厅,下午买票的人比中午少了很多,大家对买票的环境表示基本认可。一位姓王的乘客,买到了去洛阳的车票,“售票大厅环境还不错,排了10多分钟买到了想要的车次”。
医护人员:“一清早,抢救室和病房都占满了” 室外烈日炎炎,医院里的温度要保持稳定、适度。装有中央空调的宣武医院室温在25摄氏度左右,“毕竟我们的病人有很大一部分是老年人,他们对空调温度很敏感,不能变化太大”。
记者在宣武医院看到急诊室挂号处前排着七八米的长队,大厅和走廊里满是或坐、或躺的输液病人,就连医生诊断室内的床铺也被急诊病人占满。分诊处值班护士李静告诉记者,就诊人数激增,床位非常紧张,留观室也已经无法容纳更多病人,可供病人躺卧的平车全部用上了。
急诊科主任秦俭说,急诊室的就诊人数平常200多人,而这几天每天都要达到300多人。“工作量很大,一清早,抢救室和病房就都满了。”这些病人中,直接中暑者并不多,主要病人是因高温引起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
“夏季高峰现在还没到呢。”秦俭对未来一个多月的病人收治表示了担忧,“当气温高,并且空气湿度也升高,感到潮湿憋闷,才是"病人最危险,医院最困难"的时候。”
商场、药店:纳凉用品、防暑药品充足 在北京长安商场,30多岁的售货员崔存环正在忙着向顾客推销凉席、枕席和竹垫。她说:“今年夏季厂家的床具从六月中旬开始加大供应,供应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加之近期高温的降临,前来选购的顾客人数在增加,更有不少顾客早在6月份就已开始预备充足的床上纳凉用品。”
中午来到商场的记者看到选购空调的顾客并不多。“因为中午气温太高,所以人少,晚上凉爽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来选购。”售货员解释了其中的缘由。
商店里准备纳凉用品,药店里防暑药品也有储备。北京同仁堂长安街店的销售员索先生说,虽然目前的销量与往年持平,但今年药店对防暑降温药品也已经备足。近期,顾客们多选择十滴水、仁丹、藿香正气水、花露水、风油精、清凉油等消暑药品。同仁堂从上午9点至晚10点营业,夜间也有值班,以应对顾客们对药品的急需。(执笔:杨维汉、张淼淼;参与采写:白振、王清霖、廖方舟、李浩燃、施元雪)
(责任编辑: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