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综合

交通警示“严禁向乞讨者施舍” 严苛之中现无奈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0年07月08日08:13
  中广网北京7月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8时02分报道,最近,在河北石家庄一交叉路口,交管部门竖起了两块“新式”交通警示牌:“为确保道路交通安全,严禁向乞讨人员施舍钱物”。【评:"严禁向乞讨人员施舍钱物"应得到市民理解】
“新式”的交通警示牌(资料图)

  这一定是想制止在马路上、车流中的乞讨行为。很多驾驶员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十字路口等红灯或车速放缓时,乞讨者蹒跚而至。有的背着孩子敲打车窗;有的拿着简陋的工具擦抹挡风玻璃,拂去车上的尘土;如果司机不愿意施舍,有的便赖在车前死磨硬缠,甚至干脆当街跪倒,令驾驶员难堪无比。

  交管部门的做法无论从职责本身,还是公共安全的角度出发,都是值得肯定的。这种乞讨方式既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又给城市形象抹了黑。可是这样的交通警示牌能起到多大作用?不是“严禁乞讨”而是“严禁施舍”,把矛头只指向了施舍者,未免有些不近人情。

  其实站在交管部门的角度想一想,也确实很难。面对乞讨者这一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不能依法处罚,只能说服教育,把他们送到救助站。而这也无异于扬汤止沸:这边没了,那边有;今天走了,明天来。所以无奈之下就把杜绝这种现象的希望寄托在施舍者身上,大家都不给了,他们就不会再站在马路中央了。

  乞讨是社会问题,交管部门的提示只是一个方面,若想根本解决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他们中间,有些是真的遇到困难,被逼无奈才流落街头,这就需要民政部门和慈善机构的救助。可另外一些根本不想改变现状,乞讨对他们来说就是“工作”, “城里磕头,家里盖楼”的顺口溜,着实让人吃惊。更有甚者被幕后的黑手所操纵。这就需要细致的调查来甄别,并且出台相应的法规加以惩处。

  这块交通警示牌中,“严禁”一词着实刺耳,乞讨者有谋生的权利,施舍者也有给予的自由。这本应是道德范畴的善意倡导,如此一来,却成了法律规定的强行约束。所以我们建议将“严禁”改成“请勿”,或许更容易被人接受。

  都说忠言逆耳,可有时亲切的劝慰更能起到警示作用。人性化的执法拒绝冷若冰霜的禁令与说教,一个敬礼、一丝微笑、一句温馨的警示标语,还有重庆女交警罚单背后那可爱的钥匙链,无不践行着警民关系如一家,和谐交通靠大家的美好心愿。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