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地处青藏高原南缘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70%的收入都来源于“木头财政”,很多群众靠砍伐、加工和运输木料为生。从1998年起,国家决定停止长江上游天然林采伐,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西部大开发10年间,香格里拉县积极发挥人文与自然旅游资源优势,精心打造高原民族特色生态旅游品牌,大香格里拉区旅游经济圈初步形成。同时当地也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环境治理,实现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青山碧水带来了“绿色”经济,生态旅游产业如今已成为香格里拉的第一产业。2009年,以香格里拉为旅游核心区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共接待中外游客40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近40%,众多当地群众也从中获益致富。
这是海拔3300多米的云南香格里拉高山草原美景(2009年10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摄
这是香格里拉松赞林寺的秋日美景(2008年10月11日摄)。松赞林寺始建于1679年,是云南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群落,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摄
这是香格里拉松赞林寺的秋日美景(2009年10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摄
这是两名外地游客穿上藏装,在香格里拉一景区内合影留念(2010年3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摄
这是外地游客和当地群众在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内一起跳锅庄舞(2010年3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摄
这是一名外国游客(左)在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内游览(2010年3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摄 (责任编辑: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