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老人想要卖房养老,可因为户口的制约,恐怕难以如愿 |
晚报记者 钱朱建 实习生 沈天俊 摄影报道
家住临潼路的75岁独居老太王宁最近萌生了 “卖房养老”的念头。自幼患眼疾的王宁年轻时离婚,从此便独居在不到2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如今,她双目失明,每天靠钟点工帮持才能勉强生活。让她忧心的还有不菲的医药费,因为治疗眼睛用的是进口药,不能进医保,她微薄的退休金已无力承担。
“把房子卖了,进养老院和看病的钱就都有了。”王宁把希望寄托在住了几十年的房子上。但她没想到,因为自己的户口无处可迁,这套“冬寒夏热”的老房子根本无人问津。
老房冬寒夏热 老太艰难度日
王宁老人的家位于临潼路291号3楼,是一处破旧的老公房。7月8日中午,记者顺着逼仄昏暗的木楼梯一路向上,只见楼道里布满灰尘,墙角满是蛛网,楼梯还不时发出“吱吱”的响声。 “老邻居基本上都搬走了,周围房子大多出租了。 ”王宁老人身材瘦小,侧着身子站在门口,竖起耳朵对着门外,关注着来访者的一举一动。王宁告诉记者,大约一年半前,她的眼睛彻底失明,从此便很少出门。由于长期点眼药水,王宁的眼睛下方布满了眼垢。
王宁的家位于这幢老房子的顶楼,走进门,一股霉味扑鼻而来。客厅里有一张桌子和两个橱,上面凌乱地堆放着各种杂物,无一例外都积满了厚厚的灰尘。穿过过道,卧室门口的一根竹竿上晾着四五件换洗的衣服和刷碗筷用的丝瓜筋。 “我眼睛看不见,不可能拿到楼下去晒,只能放在这里阴干。 ”王宁说,打开屋顶的窗户,能有太阳照下来,但若碰上连续阴雨天,衣服就晒不干了。
王宁的卧室在最里面一间,这也是她日常最主要的活动场所。正对门的一张方桌上,放着快餐店刚送来的盒饭,桌旁的一个篮子和蛇皮袋里,塞满了各种药物的包装盒。冰箱、脸盆、微波炉、椅子等将房间塞得满满当当。“我已经习惯了这些东西的位置,要是别人帮我整理过,我还找不到。 ”王宁说,双目失明后,最初的一段日子特别难捱,摔跤、打翻东西是常有的事,现在已经慢慢适应了盲人的生活。
由于王宁家位于顶楼,在烈日烘烤下,热量迅速透过屋顶进入屋内,房顶的窗户和床头一个小吊扇是她唯一的通风降温工具。 “我这里冬寒夏热,一般人都住不惯。 ”王宁说。
烧水靠钟点工 看病找安康通
王宁告诉记者,她儿时得过红眼病,留下了后遗症,视力一直不佳。读到高二时,因为视网膜剥落几近失明。由于当时规定视力0.6以下不能考大学,一向努力读书的她放弃了学业,到上海低压电器厂当了一名操作工。王宁曾有过一段不幸福的婚姻,离婚后便一直独居。
20年前,王宁退休,一年半以前,由于青光眼和眼压高,王宁几乎完全失明。“我仍然在服药,不用药的话,眼睛疼得厉害。 ”现在,每次看病王宁要先联系安康通,让他们安排陪同去医院。
了解到王宁的实际困难后,当地居委会给王宁介绍了一名钟点工,每天上门服务半小时。 “离开钟点工,我一个人根本没法生活。 ”王宁举例说,老房子没有卫生间,自来水管也在楼下,钟点工每天要帮她清洗痰盂,还要烧好开水灌进热水瓶。此外,王宁每天换洗的衣服也要钟点工拿到楼下去洗干净,再拿上来晾晒。
平时家里万一有事,你怎么联系别人呢?面对记者的疑问,王宁显得胸有成竹。只见她慢慢挪动脚步,摸索着来到床头,先用手摸了一遍电话上的按键,然后笑着说,“这些数字我都背得出来。”随后,王宁按下了第一个数字,然后再摸一遍所有按键,按下了第二个数字。就这样,大约花了两分钟时间,王宁拨通了居委会的电话。
中午一餐盒饭 早晚都吃馒头
番茄炒蛋、油面筋、咸菜炒粉皮,外加一盒饭,这就是王宁的午餐。每天中午,快餐店的伙计会准时把饭菜送到,“菜不能都吃完,要剩一点晚上再吃。 ”王宁说,现在眼睛看不见了,她不敢烧饭,担心酿成火灾,所以早晚都是吃馒头。每次她会让钟点工帮忙买10个馒头放在冰箱里,每天早晚拿出来,放在微波炉里热一下吃。
除了生活上的困难,医疗费也让王宁不堪重负。“最近刚装了假牙齿,又花了近3000元。 ”王宁说,平时每个月都要去医院看眼病,而且因为病症特殊一定要看专家门诊,长时间排队先不说,医生开的进口药不纳入医保,每个月要五六百元。此外,王宁平时还要服用一些控制血压的药物。
尝试卖房养老 遭遇户口难题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宁从收音机里听说了“卖房养老”的办法,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她也萌生了这个念头。 “进了养老院,生活起居有人照顾,居住环境也会比现在好很多,还能跟其他老人一起聊聊天。 ”王宁说,她现在每月的退休工资是1400元,但进养老院每月至少要2000多元,更何况每月看病还要花钱。 “就算把房子租掉,一个月房租也就500元,同样不够。”王宁说,她想来想去只能把房子卖了,才能解决眼下的困难。
但中介公司告诉王宁:“像你这种房子,人家要买的话,图的就是能把户口迁进来,你的户口迁不掉,谁会愿意买?”原来,按现行政策,王宁必须找到落户的地方才能把自己的户口迁掉,但独居的她根本没地方可迁。
记者从附近一家房产中介了解到,王宁的房子大概可以卖到40万元左右,但如果户口问题不解决的话,就很难卖掉了。
法华颐养院院长顾鹏飞告诉记者,两年前她也曾碰到类似情况,一对孤老夫妻想卖掉房子住进该养老院,也是在迁户口的问题上卡了壳。“为此,我还专门写过报告,但最后还是没能解决。 ”顾鹏飞说。记者了解到,要办理户口迁移必须要有户口迁入地,但像王阿婆这样的独居老人,要找到能落户的地方又十分困难。不少考虑“卖房养老”的老人,最后都是因为户口问题打了退堂鼓。
以房养老推行慢 “倒按揭”产品难觅
卖房遭遇户口难题,那么将房屋抵押是否可行呢?
其实,早在2004年底,中国保监会就拟在广州、北京、上海等全国几大重点城市,试点推出主要面向老年群体的住房逆向抵押贷款的寿险品种。但时至今日,这一模式产品还未落地,仍处于研究领域,缺乏相关政策支持是重要原因。
我国虽已颁布 《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等法规条文,但对于倒按揭的住宅逆抵押信贷模式,目前尚缺乏正规的法律规范。《物权法》出台之后,虽然解决了房屋70年产权后的物业自动续期问题,为“以房养老”的倒按揭模式扫除了一定障碍,但是如何处理具体纠纷、政府机构如何监管等问题,还有待落实与细化。
除去国家政策及具体实施细则的缺失,评估、精算的复杂也让有关金融机构望而却步。记者致电多家银行后获悉,各家银行都没有此类养老金融产品。
据了解,倒按揭的评估标准非常复杂,除了估算房屋价值以及未来房价走势,还要估算老人寿命,潜在风险巨大。同时,银行还要培育一批类似保险精算人的测算人群,这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