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记者: 目前乳品标准的高低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乳品标准的高低对我国乳品工业健康发展将产生哪些影响?另外,我们现行的乳品标准是在以什么样科学数据作支撑的情况下制定的?谢谢。
邓海华: 这个问题请在台下就坐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副所长、研究员王竹天回答。
王竹天: 怎么来看待标准的高和低,需要辩证来看,它如何来适应我国当前经济情况下的发展问题。刚才农业部的专家已经解释过,蛋白质指标2.8和2.95的问题,因为2.8是农业部经过大量数据调查反映出来的,2.8是最适合于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刚才陈院士已经解释过,它和我们现在所饮用的食品质量没有直接的关系,换句话来讲,我们现在所食用的不管是液态奶还是奶粉,质量和以前相比都没有任何降低,从某种指标和要求上看,标准还提高了很多,在安全性能上我们给予很多的保障。比如婴儿配方食品,我们所有的指标跟国际标准相比,都规定得更严格,而且根据我们国家本身的特点,还制定了一些更为严格的规定。从总体来看,我们这次清理后的标准是提高了,而且更适合于现在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北京电视台记者: 刚才两位专家都说了蛋白质含量的降低不会影响现在在市场上买到的这些奶粉和鲜奶的质量,能不能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不会产生影响?
陈君石: 应该这样来认识这个问题。大家看一下液态奶的蛋白质,包括酸奶的蛋白质,再看看奶粉的蛋白质,就可以发现我们没有倒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前后比较并没有倒退,所以对消费者的健康没有影响。而且国家标准是“最低”标准,企业标准要比这个高。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现在乳品企业数量正在逐渐减少,换句话说,规模化的程度会越来越高。而在一些大的企业,大家可以看一下他们的企业标准,就不是我们国家标准这样的,所以国家标准一定是“最低”标准。我建议大家不要光盯住生乳,奶制品经过加工成奶粉后蛋白质的含量就不一样了。生、鲜奶是2.8,奶粉的蛋白质含量又高上去了。其实是通过食品加工,把水分挥发掉了,它的蛋白质含量跟原料是不一样的。
吴和平: 刚才我重点解读了蛋白质,也有媒体说菌落总数好象也是一种倒退,也是比较低的。我简单说一下,菌落总数它主要是反映奶牛健康的一个指标,反映牧场卫生条件、冷链、质量控制的一个指标。刚才我讲过,目前我们国家小规模奶牛养殖比例还是较高的,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仅为23.1%,这种小规模养殖的现状短期内是很难改变,虽然我们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近几年加大了投资力度和政策支持的力度,每年规模化养殖比例也都不同程度的有所提高,但还需要一个过程。养殖水平低就造成了生乳菌落总数相对较高。
根据我们对某一个大型加工企业的调查,这个企业今年的4月份在某地区一共收购了86家小规模养殖户,奶牛养殖小区,2684批次生乳,菌落总数每毫升50万以下的比例占49%,100万以下的占67%,200万以下的为85.3%,200万以上的仍然有14.7%。这也就表明,奶农对卫生标准、卫生条件和操作规程的认知和熟练程度也会影响到生乳的菌落总数。刚才有人问,现在指标比86年指标降低了,86年生乳收购标准中规定,每毫升内细菌总数分级指标进行评级,一级为小于等于50万,二级为小于等于100万,三级为小于等于200万,四级为小于等于400万,大家可以再查资料是不是这样。
当前我们颁布的生乳国家标准当中,菌落总数为200万,能够保护大量的中小规模养殖户的利益,维护我国奶牛当前产业实际,维护我国奶业稳定发展。随着奶牛场的水平进一步的提高和加工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生乳菌落总数必将会逐步的降低。刚才陈院士讲的非常对,这种生乳不是直接饮用的,是需要加工的,应该说它是安全的。大家回去再对比一下86年的标准就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经济参考报记者: 有三个问题想问一下专家,第一,刚刚有提到标准里面的一些数据的变化,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维护我国中小奶牛养殖户的利益,我想请问刚才所说的76.9%的小规模养殖户,小规模的定义是怎样的?第二,刚才有专家也提到标准可能会随着发展、随着我国奶制品行业的变化会有所变化、有所提高,这是不是会对我国的奶制品行业迎来一个整个布局的洗牌的新的时代?比如加速行业的整合。
吴和平: 关于小规模是什么概念,我指的是100头奶牛以下作为小规模。纵观世界奶业的发展都需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粗放经营到集约化经营,从松散经营到规模化经营,整个行业各个环节都存在重新洗牌、整合和不断扩大规模的过程,我们奶牛养殖也会是这样。很多发达国家,包括我们国内一些先进的城市型养殖模式也是这样过来的,由散户最终发展到规模化养殖,从而提高奶牛养殖的水平,提高奶牛生产的效率。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