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谋求破解就业难题发达国家各有招数(图)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7月14日10:0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谋求破解就业难题发达国家各有招数

  资料图片:2010年5月21日,在美国纽约曼哈顿举行的一场招聘会上,求职者排队等候与招聘单位面谈。美国劳工部5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意外增加了2.5万人,总人数升至47.1万人,而市场原本预计该数据会有小幅下降。新华社记者申宏摄

  新华网北京7月14日电

  新华社记者

  就业关乎民生,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世界各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通过各类经济和行政手段创造就业。这其中,一些发达国家经验值得参考借鉴。

  美国努力推动经济增长促就业

  美国自2007年12月进入本轮经济衰退以来,已有约800万人失去工作。这也是自二战以来美国历次经济衰退中失业人数最多的一次。虽然美国经济已经逐渐复苏,最新数字也显示美国6月份失业率为9.5%,跌落至两位数以下,但仍在较高水平徘徊,显示出美国就业市场压力依然很大。

  增加就业岗位,根本是要推动经济增长,从而刺激企业扩张,增加招工数量。为此,美国政府已经较长时期维持刺激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在货币政策上,美联储自2007年9月开始降息,将利率由5.25%降至2008年底的零至0.25%,至今维持低利率已长达一年半时间。

  在财政政策上,美国政府希望在家庭和私营部门疲软之际,扩大财政支出为经济提供动力。因此,2009财年美国财政赤字达到1.41万亿美元;2010财年预计进一步升至1.56万亿美元。政府通过增加支出,扩大了公共部门临时雇用人员规模。此外,政府还上马大型公共基础建设项目,增加就业岗位。 目前,美国正大力推行出口战略。政府认为通过鼓励出口,将促使出口相关产业回暖,从而带来更多就业机会。此外,政府还通过鼓励新兴产业发展,帮助各类创新型企业增加雇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曾指出,美国在清洁技术领域创造就业的潜力巨大。他还强调私营部门应在创造就业中发挥核心作用。

  除努力创造就业岗位外,美国政府还在完善失业救济、加强上岗前培训、鼓励创业以及改革社会福利和医疗保障制度等方面进一步推进,以降低失业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成本。

  德国老工业区调整经济结构促就业

  德国鲁尔区在老工业基地改造方面获得了值得推广的成功经验:在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得益于政府扶持,鲁尔区面对冲击采取积极措施调整结构,从而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让昔日的老工业区重新获得生机。

  德国鲁尔区原以产煤和炼钢著名,但上世纪60年代后在价格低廉的国际石油和钢铁产品冲击下,鲁尔区的采煤业和炼钢业被迫进行结构调整,促使大量煤钢工人转向第三产业,从而有效解决了失业难题。

  鲁尔区调整结构的重要内容是加强职业再培训。在政府资金扶持下,鲁尔区建立了全国最大的职业培训学院。通过培训矿工,使他们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从而能够转行。卫生健康行业如今发展成为鲁尔区吸纳就业人口大户。 此外,鲁尔区所在的北威州政府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通过了鲁尔区相关发展纲要,重点建立休闲和运动场所。数十年过去了,许多新的经济中心和教育中心从中诞生。

  德国同时鼓励学生培养创业意识,对创办中小型企业采取扶持政策。另外,吸引大型企业到鲁尔区安家落户,也是解决职工就业的有效手段,如1962年欧宝汽车公司在鲁尔区波鸿市设立分厂,现有职工4800人。

  除了政府投资之外,鲁尔区还积极利用欧盟地区发展援助基金。根据欧盟从2007年至2013年地区发展援助计划,北威州得到欧盟13亿欧元资金,加上北威州政府和私人投资,总计25亿欧元。新的发展资金主要用于使新建企业和中型企业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增加就业岗位。

  鲁尔区还特别重视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影视、书刊和艺术设计等“创意产业”也不断发展壮大。

  鲁尔区经济结构成功转型,传统的煤炭和钢铁行业被高新技术与创业中心、文化与旅游产业取代,医药、物流和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从而为创造就业提供动力。

  英国政府重视教育培训促就业

  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化,各国经济结构也在发生转变。为此,加强就业培训以便使劳动者适应转变是就业政策的重中之重。 五六十年前,制造业是各主要西方国家的主体产业,从英国来说,制造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在二战后约为70%,而到2009年底,在服务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的比例超过80%,与之相对的是,制造业就业人口比例大幅下降。

  如此大的经济结构转型必将给就业带来巨大的挑战,英国政府为劳动力转型也进行了巨大的努力。其中,加强教育和就业培训是就业政策的重点。

  上世纪90年代英国政府就推出了一种为期一年的全日制就业教育培训计划,对象是年龄在18岁至24岁的高中或大学新毕业生。政府发给一定数量的培训津贴,培训内容主要是当前社会需求量比较大或者即将产生大量就业机会的工作和工种。

  再比如,对于25岁以上、失业超过两年的人员,政府出资努力安排他们进入企业进行培训,雇主只需象征性支付一些津贴。经过企业培训的人员往往就具备了一定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经历,从而为找工作奠定了好的基础。

  英格兰中部的曼彻斯特长期以来是英国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但作为英国老工业基地,曼彻斯特在二战结束后的半个多世纪里,经历了从制造业减少到服务业崛起的凤凰涅槃般的经济转型。 曼彻斯特政府和企业顺应趋势,及时引导经济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抓紧就业转型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如今,曼彻斯特已成为英国一个以金融、服务业、交通、教育和体育为支柱经济的城市。近十几年来,曼彻斯特的经济多元化转型仍在加速。

  目前,影响英国就业增长的一大因素是福利制度有待改进。由于福利条件相当优厚,使得不少人尤其是文化低无技术的人依赖政府福利而不去工作,缺乏找工作的积极性。就此,英国新政府已经决定紧缩福利开支以迫使人们去努力寻找和参加工作。(综合本社记者谢鹏、胡小兵、王振华报道)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