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宣告诞生。
1981年,深圳国际商业大厦在全国第一个推出“工程招投标”方案。
1983年,2万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深圳,支援特区建设。
1984年,新华社报道,深圳国际贸易大厦主体工程建设速度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纪录。“深圳速度”由此名扬海内外。
1987年,深圳率先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营科技企业,鼓励技术要素入股和参与分配,对非公有制经济实施奖励措施。此举催生了日后华为、中兴等一批高科技民营企业的诞生,促进了全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诞生。
1995年,深圳提出“二次创业”。
1999年,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开幕,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类展会。
2004年,深圳特区外的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进程全面铺开。深圳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行政建制和农村管理体制的城市。
2005年,深圳获评首批全国文明城市。
2008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定位深圳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国际化城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
2009年,《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方案》获国务院批准。深圳定位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自主创新的领先区、现代产业的集聚区、粤港澳合作的先导区、法治建设的模范区。
2010年,国务院就广东省《关于延伸深圳经济特区范围的请示》作出批复,同意将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将宝安、龙岗两区纳入特区范围,从2010年7月1日起实施。 (来源:深圳特区报)
(责任编辑: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