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解放军报综合

对一个特殊群体的摹写

来源:解放军报
2010年07月17日06:46
  “高六七班”,1967年毕业的高中班的简称,一个特殊的群体。它特殊在作为“老三届”中的一部分,该上学时没学可上,该上班时没工可做,到了农村、农场;特殊在与共和国一道历经磨难,共和国蓬勃发展之时,他们却青春已逝,渐行渐远,给人一种英雄迟暮的沧桑感……这些特殊,最终形成了这个群体的特质。

  我选择这个群体作为写作对象,是因为我熟悉并对他们寄予深情;也因为这个群体可以作为“标本”,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共和国历史的特殊阶段和层面,反映其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留下生命化的缩影,进而成为激励人们前行的精神财富。

  “对于长篇小说来说,生活是在人的身上表现出来的。”(别林斯基语)长篇小说写人的生活,写生活中的人,而“高六七班”这个特殊群体的特殊经历,决定了人物命运是多种多样的,生活是斑驳陆离的。他们从出生到现在已近60年,时间跨度大,很难通过几个人物表现出这个群体应有的丰富性。于是我没顾及写作上的一些律定,仅主要人物就写了8个,每个人物单独成章,结构全书。我写这8个主要人物,没有从头道来、平均用墨,而是各写其最精彩的一段,力求生命化地展示历史。司芬从“文革”开始写到她下乡,丁向红从下乡写到入伍,苟有福从返城写到粉碎“四人帮”前夕……最后一位张建华则仅写了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即企业进入体制改革后的几年。每个人物的一幅幅画面,串联成了色彩斑斓的历史长卷。

  丁向红没与大多数同学一道留在条件较好的坝区插队,一个人到了艰苦的瑶族山寨,在那里办起了小学,成了知青中的典型。幸运地入伍成为宣传队女兵班长后,她想通过“做思想工作”来展示自己的特长以求提干,便时时盯着别人,找别人的茬儿,自己反倒在登台演出时穿反了裤子。面对这样的挫折,她作了人生的反省,主动要求当了炊事员、饲养员。在提干希望破灭即将退伍时,她为抢救驻地群众的财产冲进火海,为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张建华的父亲是县委书记,他从小教育儿子,无论如何办事须以百姓利益作为标准。张建华调回家乡后放弃干部待遇,从工人干起,后来担任锡矿矿长。他处处维护工人利益,在个别领导为了谋求私利,决定将国营矿山低价卖给私企老板时,他坚决反对、斗争,直至弥留之际仍在呼喊:“你们不能这样对待工人!”在沉重甚至晦暗的底色上描摹出一个个光彩的形象,是我在写作时的追求。

  “高六七班”从那个特殊的年代走来,其成员的经历不可能不充满坎坷与奋斗,我想以此为支点,写出与他们紧紧相连的历史,从国家艰难的岁月中引起反思,从国家昂首阔步的年代汲取力量。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