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国际观察

评论:核恐怖袭击离我们很遥远吗(图)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7月17日07:45
资料图片:原子弹爆炸瞬间

  本文原载于《世界军事》2006年第1期,美国《当代历史》杂志文章,编译:张刚、霍黎明;编辑:闫嘉琪

  当今世界,恐怖活动风声鹤唳。那么,骇人的核恐怖袭击是否会发生?地球是否会因核恐怖活动而颤抖?乐观者认为:恐怖组织无意制造核灾难;恐怖分子无法获取核弹和核原料,更无能力制造核弹;对恐怖组织的军事清剿可以将核恐怖袭击扼杀在"摇篮"中……但是,类似的观点过于理想,对核恐怖袭击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不足以作为世界可以远离核恐怖袭击的理由,个中缘由且看本文一一道来。

  误区之一:恐怖组织无意制造核灾难

  "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前,很多人认为:恐怖分子不需要大量的伤亡,不想制造核灾难,他们需要的只是轰动效应。对大多数恐怖组织来说,上述论断可能是正确的,因为他们的活动区域多集中于某一地区,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不利于它们达成自己的目标(如夺取本国政权等)。但是,像"基地"组织这样的跨国集团,其目标是全球性的,核武器的巨大威力对他们极具诱惑。他们经常使用极端手段向支持者和追随者们显示暴力的作用,且目标明确--给美国及其盟国造成最大可能的破坏。

  "基地"组织认为,阿富汗人的自杀式袭击曾迫使苏联从阿富汗撤军,也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关键因素之一。"911"事件已经给美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打垮美国,必须发动更具威力的爆炸袭击。2001年12月,本拉登对手下人说:"在万能的真主的帮助下,我们打败了美国,美国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我们必须继续发动爆炸袭击。你们应当寻找美国经济的节点,然后摧毁它。"实际上,"基地"组织成功实施的各次袭击,就是想通过大规模的爆炸使美国经济崩溃。使用威力巨大的核弹毁灭美国的大城市,恰好可以达到他们所追求的理想效果。

  早在2003年以前,本拉登和全球圣战者组织就企图获取核武器对美国及其盟国实施攻击。本拉登把寻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称为"宗教义务"。"基地"组织的特工曾多次设法购买失窃的核原料。他们还试图招募核武器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在阿富汗的一个"基地"组织藏身处,发现了许多从网上下载的关于制造核武器的资料。

  误区之二:恐怖分子无法获取核弹和核原料

  很多政府官员相信恐怖分子得到核原料的可能性很小,但这样的论断太过理想。核武盗贼不仅曾经成功地在俄罗斯偷走了核原料,而且没有漏出一点破绽。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布过一系列核原料失窃事件,其中有些事件得到了所在国的证实。比如,1992年,在一家从富铀矿中提炼可裂变材料的工厂里,一名工人利用账目系统的漏洞,以正常废料的名义顺利偷走1.5公斤的高浓缩铀。类似的案件并不罕见。

  令人遗憾的是,世界各地核原料的贮存依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在俄罗斯,大量贮存的核武器和潜在核原料,由于缺乏经费,安全防卫部队装备简单,通信装备缺失,如遇到恶性抢劫,后果不堪设想。世界其它的相关场所安全观念落后,不少涉核场所的巡逻哨兵为避免枪支走火,枪里不装子弹,有些地方甚至让没有武装的职工看守大门。据统计,目前全世界40个国家的130余个研究反应堆在使用高浓缩铀,但很多安全措施非常简单。有的国家虽然高度重视核贮存的安全,但却面临"基地"组织残余武装分子的威胁以及来自内部的高级技术人员的窥探,这些技术人员在全球各地从事核技术的交易。核贮存的安全隐患俨然是个全球问题。

  的确,恐怖分子或敌对国家很难和盗取核原料的人员接上头,核原料的盗贼也不易找到合适的买主,有时会因为到处寻找买主而被警察抓住。但是,他们总有接上头的时候。只要愿意出大价钱,就可能买到武器级铍。恐怖分子的密探一旦发现核弹头的动向,就可能千方百计地搞到它。在俄罗斯与中亚的边界上,走私活动猖獗,阿富汗的许多海洛因从这里流向欧洲市场。如果恐怖分子也通过类似渠道获取核原料的话,那么这个世界可能面临巨大的灾难。

  误区之三:生产核原料和制造核弹是天方夜谭

  很多核专家和分析人士坚信,恐怖分子想生产核原料和制造核弹几无成功可能。一名欧洲安全分析家说:"真正制造核武器是非常困难的。像伊拉克这种资源丰富且拥有优秀核专家的国家,都未能成功地制造出核弹,恐怖组织更没有能力制造核弹。"

  这种说法存在很大漏洞,它忽视了制造精细的核弹和简易核弹之间的巨大差别。制造一枚安全可靠、精确、由导弹和飞机运载的核武器,必须在正规的兵工厂,进行精确的设计和制造;然而,如果想制造一枚简易的、使用卡车载运的核爆炸物,就简单多了。使核原料发生链式反应从而实现核爆炸的原理很简单,只需要将足够数量的核原料迅速地集中在一起,即可发生链式反应,从而引起威力巨大的爆炸。1945年,美国投放到日本广岛的核弹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造的"枪式"核弹。制造这种核弹的基本知识可以从公开的文献中找到。但是,使用钚材料无法制造这种"枪式"核弹。因此,即使恐怖分子得到钚或者一定量的高浓缩铀,也不太可能制造出这种核弹。但他们还可以选择制造一种"内爆式"核弹,即把一定形状的爆炸物排列在定量的钚和高浓缩铀的周围,引爆爆炸物使核原料迅速集中,引发核爆炸。对恐怖分子来说,设计和制造这种核弹难度也很大。但是,他们有可能制造出比较粗糙的"内爆式"核弹。

  1977年,美国技术评估办公室曾得出这样的结论:"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一个小群体完全有可能制造出简易核爆炸装置。他们不需要大量的技术设备,也不必进行核试验,只需要在公开市场上,花费100万美元左右购买一些不起眼的机械加工设备就可以了。这样的团体至少需要两个人:一名在几个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和掌握理论知识的人和一名精通相关技术的人员。"早在20世纪60年代,原子能机构就曾做了一个验证性实验:3个刚毕业的物理学研究生,在没有进行专门核武器、核原料和爆炸方面培训的情况下,成功设计了一枚"内爆式"核弹。美国参议员比登曾经问过这3个核武器实验人员,恐怖分子如果获得核原料,他们能否制造出简易核弹,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

  如果能得到专业人员的帮助,恐怖分子制造出核弹的概率将大增。"基地"组织已经做出实际行动,设法寻求核专家的支持。本拉登和他的助手曾经约见了两名核武器专家,向他们施加压力,希望他们提供制造核武器方面的帮助。2000年,俄罗斯的一名官员曾说,塔利班当局曾试图招募俄罗斯的一名核武器专家。

  同自己制造简易核弹相比,恐怖分子更愿意引爆偷来的核弹。当然,恐怖组织想盗取核武器可谓困难重重。即使搞到核武器,如果搞不懂武器的详细说明,将无法引爆核弹。美国的很多核武器都安装有电子锁,如果不输入密码,根本无法引爆。现代化的核武器,如果多次输入错误的密码,或者试图绕过电子锁,那么该武器将会永远瘫痪。糟糕的是,老式核武器(尤其是战术型)很多都没有安装现代化的安全设备,如果不慎被恐怖分子获得,他们可能引爆核弹。美国和俄罗斯已经销毁了大量危险的、缺乏安全设备的核武器,但均未承诺摧毁所有这类核弹。在巴基斯坦、印度等核国家,核武器甚至可能没有装备现代化的安全设备,尽管多数核武器可能是拆开后分散保存,但依然非常危险。

  误区之四:恐怖分子需要某个国家的帮助来获取核弹

  曾经担任联合国驻伊拉克核查员的澳大利亚外交官理查德巴特勒说过,"恐怖组织只有在某些掌握核技术的国家或者个人的帮助下才能获得制造核爆炸物的能力。"在美国政府内,这种观念比较盛行,同时影响着对美国的战略决策。美国一些政府官员认为:如果恐怖分子获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首要途径来自敌对国家,那么就要制服这些敌对国家,使其不再向恐怖分子提供武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就出台了"先发制人"战略,这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理论依据。

  事实上,认为恐怖分子必须在某个国家的帮助下才能制造核武器的观点是错误的。正如前文所述,在没有国家帮助、秘密资料及相关技术领域的详细知识的情况下,只要能获取核原料,一小组精英的恐怖分子可以独立设计和制造出粗糙的核弹药。恐怖分子获取核原料的危险确实存在。

  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去降低敌对国家向恐怖分子提供核武器、核原料或核技术的机会,都无法阻止世界各地的恐怖分子通过其它途径获取核弹。只要有保护不善的核原料和核弹,就存在核灾难的危险。要想保证核原料不落入恐怖分子手中,解决办法不是对相关国家采用外交压制,而是要进行全球合作。

  误区之五:海关可将核弹和核原料拒之境外

  有人强调加强海关检查,希冀以此将核弹和核原料拒之门外。美国海关总署的高级官员曾声称,"911"事件之后,海关采取了严格的安保措施,在美国的机场、港口等安装了放射性物质检测器,核原料和核装置入境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虽然美国加强了海关检查能力,但难免存在漏洞。美国的边界线很长,每年都有数量庞大的火车、汽车、飞机和轮船通过,核原料有可能就藏于其中。每年数万非法移民、数千吨非法毒品流入美国境内,核原料或核弹不是同样可能顺利过关吗?面对毒品、恐怖分子、核原料等各种非法活动,每个国家的海关都显得很脆弱。核原料可以轻易地放在手提箱里,一枚组装的核弹可以放在有篷货车、集装箱或者游艇里。经验丰富的恐怖分子无论选择哪一种途径都不好对付。

  钚和高浓缩铀的辐射很弱,距离较远,尤其是被其它物体遮挡时,不易检测到。虽然检测技术发展很快,理论上可以发现被隐藏在行李和集装箱内的核原料,但是过分夸大技术的作用必会吃亏。如美国海关官员装备了"放射物告警机",但后来发现轻度防护的高浓缩铀即可蒙混过关,甚至直接把一个装有高浓缩铀的袋子放在检测器前面,也未见告警。目前,美国正在研制一种更精密的检测设备,可以同时检测高浓缩铀和铍,但是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应用到工作实际。

  还有一个可能是,如果一个载着核弹的船正在驶向美国主要的港口,那么在它到达码头被检查之前,可能就会引爆核弹,制造大灾难。为此,"911"事件后,美国国内有人甚至建议把海关检查点设在其他国家的港口,但操作难度可想而知。

  误区之六:采取军事行动可消除核恐怖威胁

  美国总统布什和一些政府高官屡屡声称,美国拥有强大的国防实力,完全有可能预防恐怖袭击。布什在2004年的《国情咨文》中强调:"美国正在打击恐怖主义……作为反恐的一部分,我们正在对抗那些可能庇护恐怖分子,为其提供核生化武器的政权。美国和盟国一致认为:我们不能生活在核恐怖威胁的阴影下。"

  可是,靠军事行动就能消除核威胁吗?当然,美国及其盟国尽其所能消灭具有核野心的恐怖组织很重要。成功的军事打击,使恐怖分子疲于奔命,能大大降低恐怖分子实施核袭击的可能性。不可否认,"911"事件后,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大大削弱了恐怖组织实施大规模袭击的能力。但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系列恐怖事件再次证明,"基地"组织及其附属机构仍然有能力实施轰动全球的袭击行动。美国关于恐怖分子窝点和恐怖活动方面的情报有限,并不能完全消除人们对恐怖分子制造核弹,实施核攻击的顾虑。有效的打击有核野心的恐怖分子,必须同世界其它各国合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阻止核武器和核原料落入恐怖分子手中方是上策。

  核恐怖威胁解决之道

  当然,核恐怖威胁总体上还是可以解决的问题。制造原子弹的必需成分铍和高浓缩铀在自然界并不是天然存在,人工提炼又非常困难,如果能够阻止恐怖分子获得核弹和核原料,就可从源头上控制核武器的扩散,这是避免核恐怖威胁最有效的途径。国际原子能机构曾经做了大量工作去监视、销毁前苏联和世界各地的核武器和核原料的贮存。这些努力取得了切实有效的成功,对世界安全做出了贡献。大量的核原料已经永久性地摧毁;核武器的贮存点的安全措施也得到了加强;为了防止失业的核专家和工人因生活困难铤而走险泄露核秘密,还专门为他们安排了临时工作。

  未来,要切实避免恐怖分子和犯罪分子获得核武器,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首先,美国必须快速、灵活、广泛地执行新的"削减全球威胁行动"计划。该计划主要在世界范围内阻止工厂拥有潜在的核原料。其次,美、俄应加强合作,以确保俄核武器的安全。除了最敏感的核设施外,美、俄两国应该增大各自核领域的透明度。两国应该达成一致协议,完成必须的核安全升级。两国需要在发生核事故的责任问题上达成协议。责任问题使销毁大量核原料的计划延迟,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整个合作体系可能会瓦解。第三,美国、俄罗斯和其他国家必须实施全球合作,以确保那些不能轻易转移或销毁的核原料不会流失,使其安全措施标准化,有效阻止恐怖分子和罪犯得到核原料,降低核威胁。在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家,由于关键的核设施的透明度非常低,目前无法知道那里的安全状况。因此,必须设法说服这些国家,使他们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以确保核安全。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