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19日讯 “孩子今年中考285分,现在连个读书的地方都没有,精神都垮了,我花了那么多钱,竟然得到这么个结果,连个讨说法的地方都没有。”日前,杭州读者杨女士给本报96068热线打来电话,控诉杭城某家教育机构收了高昂的培训费,孩子的成绩不升反退,中考结束后,连职高都没考上,眼看就要没书读了。
家长要求并不高,孩子上普高就行
辅导班称半年后考到430分没问题
杨女士的儿子在临平一所初中读书,成绩一般,眼看着考普高无望。她有些不甘心,一定要想想办法,让孩子有一个好前途。“我不指望重高,儿子没这个天分,只要普高就行,再不济弄个职高3+2也行。”
去年寒假,杨女士看报纸时,看到一则广告,是杭城某教育机构的。杨女士说,她现在只记得广告上说,有名师针对授课,能快速提高分数。她就心动了。
经过一番了解,心急的杨女士马上报名了,选择了价格最昂贵的1对1辅导。“他们跟我说,会派北大清华毕业的老师辅导我孩子,只要按照他们的方法做,半年下来,考个430分(普高线)没问题。”听到这样的承诺,杨女士一下子觉得孩子读普能有希望了,觉得找对了地方。
在机构劝说下,从补习一门到4门全报上
今年3月后,干脆不去学校,只上家教
刚开始,杨女士的打算是,孩子平时在学校上课,1对1辅导放在双休日。但在培训机构老师的建议下,从3月7日起,杨女士的儿子就不去学校了,全身心投入了1对1辅导。“半年下来,他只回学校参加了毕业考,拿了毕业证书。”
孩子先补数学,15次3000元,上了七八次后,老师就说了,“只补一门不行啊,要全部上。”杨女士一听,觉得有道理,4门课都报上了。一段时间后,杨女士觉得效果好象不明显,老师又说了:“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开始时效果会慢一点,后来就快了。”再过了一段时间,还是没效果,杨女士产生了怀疑,老师又做工作:“这是考验家长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住,马上就有成效了,现在放弃太可惜了。”
在老师的劝说下,杨女士坚持了下来,课一共上了101次,花费21000多元,可结果呢,中考分数只有285分,连职高都没有被录取。“我曾去了招生市场,一些比较差的学校说,我们要降分,再降也不会降到300分以下。”
现在孩子还在家里,杨女士连日来在外面奔波,到处找学校,“我想不到的是,1对1辅导竟然比学校40人一个班的还差,早知道这个结果,我还不如当初让他直接读职高了。”
机构保证,来上课的都是在职名师
绝口不提培训失败例子
在杨女士的指引下,7月16日下午,记者来到了位于建国北路海华广场四楼的这家培训机构。地方不大,里面有几间小教室,有学生正在接受辅导。
记者以帮亲戚家读新初三、成绩不好的孩子咨询为由,跟该培训机构一位姓夏的工作人员面谈。下面是我们的一段对话:
记者:1对1辅导多少钱一个小时?
夏某:机构的老师上,一个小时120元,聘请在职老师上,一小时150元,一门课至少要上15次(一次3小时)。
记者:你们的老师水平怎么样?
夏某:杭州一些知名民办初中的老师都在我们这里上课(他一连报出了好几所民办初中的名字),一些中高考阅卷老师也会来上课。
记者:我们花了那么多钱,能不能得到某些保证?
夏某:我们轻易不做保证,你先把孩子带过来,我们做一个会诊。在我们这里的学生,只要配合老师,中高考的成绩都有提升(接下来,他举了好几个中考取得不错成绩的考生例子)。
这时,边上一位姓张的女工作人员插了一句:“如果我教你们亲戚家孩子,英语考个100分没问题(总分120分),上次有一个英语60分的孩子,我只辅导了4天,成绩提高了30多分,你们如能来半年时间,我更有信心。”(杨女士说,机构教他儿子的英语,从原定目标90分,降到后来的72分,再降低到50分,最后告诉杨女士,50分都很难。)
记者:如果接受了1对1辅导,成绩不升反退,怎么办?
夏某: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发生,如果真的发生了,我们事先会有一个协议,按一定比例返还部分费用(杨女士说,她一直要求签这样一个协议,但直到现在,也没拿到这份协议书)。
夏某始终没有说出一个不成功的例子,而杨女士除了述说自己儿子的失败经历,还谈到了其他几个小孩的情况:一个今天要参加艺考的学生,花费比杨女士还多,因为没有进步提早结束培训;还有两个学生,在里面学习了1个半月后也离开了。
在职名师上一次课,800元学生成绩越好越要上
记者在采访杨女士的过程中,走访了杭城一些培训机构,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暑期学生培训市场非常火热,学生成绩越好越要上,家长往里扔钱一点儿都不痛,拼了!
在这个奇怪现象背后,记者同样发现,很多校外培训机构对外打出“在职老师”的牌子,吸引家长趋之若鹜,而在职重高老师到校外培训机构上一次课,3小时拿到的报酬,起步价是800元。有几个在杭州家长圈里有知名度的培训机构,负责人是重高辞职出来的老师,平时和中高考阅卷老师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高薪请他们做“方向性把握”。在接受家长咨询时,他们都有意无意暗示这种非同一般的关系。
培训机构暑假上新课,三期都爆满
学生成绩越好越要上
7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杭城一家比较知名的培训机构,该机构这个暑假一共开设了三期培训,数理化学科以新学期1~2个章节的新课为主。
第一期暑假班正在进行,但记者在该培训点看到,还是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前来补报名,工作人员说,暑假里三期培训班都已经爆满,很多家长只得报上秋季班。一位家长在边上说,她是7月初来报的名,“基本上都快满了,有一位家长说要回去拿钱,工作人员说,只能等2个小时,不然这个名额就要给别人了。”
趁学生下课,记者跟一些学生交流,发现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都不错。孙平是杭州一所重高学生,下半年读高三,他的成绩在班里属于中上水平,“在这个培训班里,我们班上就有六七个同学,很多人的成绩比我好。”
孙平说,这是他第一次在校外上课,“爸爸说,现在大家都报培训班,如果不报,会吃亏的。”还有一点,孙平说,在这家培训机构上课的老师,都是重高在职老师。
在职老师课外上一次800元
水平好名气高,一年至少挣10万
记者走访了杭城有一家据称做了10年1对1辅导教育培训机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这里有40%的老师是杭城学校的在职老师,“如果你要名师的话,比较困难,大部分都被预订了。”
这位工作人员说,如果是名师,他们选择辅导的学生,不是家长出了钱就一定能请到。“杭州排名在前几名的中学里面的老师比较难请到,成绩一般的学生,他们轻易不会辅导。”
陈钢(化名)是杭城一所知名公办初中的科学老师,这个暑假在外面租了个场地,招三个班150名学生上科学课。按照一名学生1500元算,这个暑假他的收入不是一个小数目。在他任职的初中,这是公开的秘密。
陈老师说,他给学生上课,不纯粹为了钱,“我是喜欢给孩子上课,很多人要把孩子送到我这里来,推脱不了。”陈老师上一届培训班里的学生,80%进了前三所重高,“因为科学拉分大,今年中考杭州市科学平均分125分,我带的学生平均分是160分,考到这个分数,进前三所肯定没问题。”说起暑期培训市场,陈老师说,现在的确有不少在职老师在培训班里上课,“到一些好一点的培训机构上课,一次3个小时,报酬起步800元。”陈老师说,水平好名气高,一年至少挣10万,暑假是大头。
生存压力下装清高是不行的
中青年骨干老师校内外两头忙
陈老师已经教书30年,年收入大概在10万左右,基本没有生存压力,但对于一些年轻老师来说,“一年四五万,要在杭州谈朋友买房子,靠学校里的一点收入,很困难。”
陈老师见过不少年轻老师,特别是教社会、体育这些副课的,收入不高,又没人请做家教和培训,在杭州根本没法生存。“他们交不到女朋友,在杭州待不住,回老家去了。”
陈老师说,他知道身边不少骨干老师都在外面上培训班,双休日上一两次,寒暑假也要上,“一年下来,收入肯定翻倍!”什么样的老师能有这样的条件?陈老师说,一般来说,年纪在三四十岁的中青年老师多一些,“要经验有经验,要体力有体力”。
但在别人羡慕的背后,这些老师同样要付出很多。陈老师说,这些老师都很辛苦,样子看上去很憔悴,“没办法,要想在校外培训班做,必须把自己的班级管牢,管好。”所以,这些老师每天起码工作12个小时,特别是初三老师,早上7点到校,晚上6点回家,每天还要批改作业、试卷,“校内校外要兼顾,有时候一周连一天休息时间都没有。”
陈老师说,他很理解这些老师,在杭州这样的城市,对很多老师来说,装清高是不行的。“做好本职工作,外面赚点,起码能攒起买房的首付,安居才能乐业啊!”
记者观察
把握家教的“度”
在职教师到培训班兼职,并不代表师德滑坡,任何一位在杭州生活的老师,在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事业的同时,也时时有生活的阴影袭来。家教培训市场的火热,是应试的竞争压力催生出来的怪物,考生和老师都在被动应战。关键还是在把握一个“度”上,以及中学管理层对在职老师的有效管理和业绩考核上。
记者曾经跟一群初中保送生聊天,问过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参加过校外培训?”绝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在长年开班的陈钢的科学培训班里,以民办学校的学生为主,成绩都挺好的,文澜、育才、采荷实验、建兰的,公办很少。
中考压力现在比高考大,分分都是学生的命根。成绩越好越要上培训班、请家教,为什么?陈钢老师说,民办学校内部竞争激烈,家长把孩子送进民办学校不容易,寄予的希望很大,一定要出成果的,“民办的初一,就像公办初三一样紧张!”陈老师说,在一所民办初中里,前10名到20名,总分差距不超过15分,“谁都不肯松,咬在一起,看谁坚持到最后。”最终在中高考上,差一两分可以让孩子有决然不同的结果。
于是家长有一个普遍心态,不希望自己孩子班里的老师去做培训,做家教,又希望在职的优秀老师给自己的孩子上家教。说到底,激烈竞争让家长只剩下了一个目的:想方设法让孩子的分数再拔一两分。
家长口口声声为了孩子前途好,但你认真倾听过孩子的想法吗?记者在该培训机构碰到了几位学生,成绩有好有差,好的还要提升,差的想抓住最后的希望。初二学生袁斌说,他只喜欢打篮球,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妈妈一定要我来,一个小时200元来这里上课,我都不知道在听什么。”袁斌说,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开一家体育用品专卖店,一个星期跟朋友打两次篮球。
优秀的学生,他们在想什么呢?一位新初三暑假在三个培训班里度过的女生说,她的爱好是旅游和弹古筝,本来想趁假期把更多精力放在培养和发展兴趣爱好上的,可现实是,为了中考冲前三,只好把古筝束之高阁。天天啃书本,她担心自己会厌学。
杭州育才中学校长郜晏中说,在职老师不家教,关键在管理到位,育才有“六不承诺书”政策,其中明确一条是“不做有偿家教,不在外兼课”,只要有人举报育才老师在外面做家教,要不离职,要不就罚到老师肉痛,下次再不敢做家教。但一些业内资深老师透露,许多校长对老师做家教睁只眼闭只眼,是因为杭州实行了阳光工资,特别是重高老师的收入减少明显,堤内损失堤外去补么,只要老师把班级管牢、家长不投诉就行。
原全国人大代表、省特级教师协会会长徐承楠认为,家教不能过度,衡量标准是不能让孩子厌学,老师投入的精力不能超过本职工作。一个班有四五十名学生,让任课老师一对一答疑,也勉为其难了,学生有分层,课外适当请老师解惑也是应当的,但他很反感个别老师把上课的内容藏到家教班上去讲,而且公开向学生暗示到自己家来培训。老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物质上的丰盈并不能取代人格的崇高,精神生活的丰盈才是人生的最高追求。 本报记者梁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