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媒体推荐 >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消费主张》

游历黔东南寻苗绣 亲密接触“针尖下的传奇”

来源:央视网
2010年07月19日10:49

  游历黔东南寻苗绣 亲密接触“针尖下的传奇”

  小杨在工作中绝对是个时尚敬业的女孩,最近却迷上了一种极具传统色彩的技艺——苗绣。她从网上了解到,苗绣不但技艺精湛,而且价值不菲,一件贵州民间的苗绣服装竟然在法国卖到20万美元的高价。不仅如此,目前贵州省已经在为苗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如果收藏一件精美的苗绣,说不定以后还能升值呢,小杨决定前往苗绣故里——贵州黔东南州找找看。

  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是黔东南州苗家人聚居最集中的村寨,这里有一千二百多户人家,几百年来,他们在这里耕种、织绣,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走进民族商品一条街,琳琅满目的苗绣扑面而来,

  小杨看中的一副绣片,非常精美,价格只有两百多元,而另外一副看起来很不起眼的绣片,店家竟然要九百元钱,区别就在于一个是机绣,一个是手绣。传统的苗绣都是苗家女一针一线靠自己的想像绣出来的,出自不同人之手的绣品,图案色彩和技法都不同,市场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作品,这样的苗绣才值钱,当然它的价格要比机器加工的贵。

  机绣和手绣怎么鉴别呢?机绣的背面是密密麻麻的线网,杂乱无章,而手绣的背面和正面从色彩到图案到是一样的整齐、规则,只会有少量的丝线结头。手绣的价值要比机绣大得多,不同的手绣作品由于图案、技法、年代的不同,价值也会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年代越久远越值钱,绣法的难度越大越值钱。

  镇子上有个苗绣博物馆,馆长杨建红给小杨讲了不少苗绣知识。

  杨馆长说,在苗族,刺绣主要是用在服装上,真正好的绣品是这些苗家人代代相传下来的、年代久远的苗服。苗族妇女对服饰非常讲究,一个苗家女子在一生中拥有各式各样的盛装:有分别用于节日、婚嫁和各种喜庆的盛装,也有年老后丧葬的殡服,都区别于平时穿的普通衣服。

  一幅苗绣就是一个动人的神话传说。苗族是个浪漫的民族,他们没有文字,从古至今,他们把对自然的理解,把自己生活环境的变迁,人和动物、植物的关系都通过一针一线织绣在自己的服装上。苗绣是苗族文化中最精彩的部分,是苗家人穿在身上的历史,人们会根据刺绣水平的高低来判断妇女的聪慧和贤达。因为苗家的传说和历史都是通过刺绣来表现,有些图案经过若干代人的口口相传很多已经失传,现在人也很难理解到真正的含义,都是至今让人感到悬疑的问号。

  了解到一件苗服竟有如此丰富博大的内涵,小杨暗暗下决心,自己也要亲自到苗家人家里,去寻找一件真正有价值的苗服。

  雷山县

  黔东南州雷山县四面环翠,历史上就是苗家能工巧将辈出的地方。苗家的女儿个个都会刺绣,她们从懂事起就开始学习刺绣技艺,用十几年的时间为自己精心制作一套美丽的嫁衣。但是,这些年来,因为苗绣费时费力又赚不了多少钱,苗绣的传人越来越少,很多苗家的女子已经不再学习传统的苗绣技艺,而是离开家乡去外地打工。

  听杨馆长说,现在很多苗族人家留传下的大量苗服几年前就被外面的人收走了,而且随着苗绣收藏热,这些民间的苗服越来越少,找到一件年代久远的苗服并不容易。只有在当地从事苗绣的传承人手里,才有可能看到他们珍藏的家传苗服。

  杨阿妮是一位家传几代人都擅长苗绣的传承人,在雷山县城也算是工艺最出类拔萃的民间艺人之一。她从三四岁就跟随母亲学习苗绣技艺,心灵手巧,并且自己设计图案剪纸和刺绣,如今才35岁就带有6名弟子,还在雷山县城里经营着一家苗绣加工厂。

  杨阿妮带着小杨来到了一个绣品市场。正逢赶集的日子,许多乡下织绣的老人都会带着自己的绣品来集市上卖钱以换家用,这些老人有些已经7、80岁了,都是地地道道绣了一辈子的苗家绣女,其中不乏手艺精湛过人的高手。

  现场见识了当地著名的平绣、贴布绣,小杨本想找老人定做一套苗绣服饰,可是杨阿妮告诉她,制作一套苗服的周期至少要一年以上,这些老人因为视力老花,现在单独完成一套服装对他们来说工程太大。

  以前的苗家女绣一件衣服要花十几年的时间。母亲如果要替自己的女儿制作嫁衣,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做起,利用农活和家务空挡来刺绣,也要做到孩子嫁人时才算完成,衣服做得好不好,针线绣得细不细,图案绣得美不美,都关系到女儿能不能嫁个好人家。

  欣赏了市场上老艺人的精湛表演,小杨也算不虚雷山之行。但是,想到自己收藏一件传统苗服的愿望还是没有着落,不免有些惆怅和失落。

  剑河县:摆放锡绣

  苗族有一百三十多个部落,每一个部落相当于一个支系,他们的服装和习俗都有所不同,也有不同的苗绣技法。在12种苗绣技法中,雷山以辫绣、平绣、贴花绣和双针绣这四种技法最为出名,而剑河县拥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绣法,叫做锡绣。

  在剑河县,小杨拜访了一位名叫龙女三九的锡绣大师。走进龙女三九的家,果然看到的不是花花绿绿的丝线和银针,而是裁缝用的大小不等的剪刀。再看看龙女三九的衣服,那可不是普通的布料,上面泛着一层金属的光泽,仔细端详精美细小的金属绣片,小杨都不能相信这是用地道的民间纯手工加工而成。

  龙女三九告诉小杨,制作一套她这样的盛装需要三道工艺。第一染布就要三、四个月的时间,经过很多道工艺的熬制、捶打和晾晒后才能使布料变成有金属光的颜色;二是在布料上打底花,用四种暗色的线绣图,因为针脚非常细小,错一针出来的图案就面目全非,所以绣一片衣袖上的底花最快也要一个月;第三是在底花上上锡,一两个月时间就能完成;而制作一身衣服最快也要一年的时间!

  因为锡绣工艺难度很大,到今天能够掌握锡绣技巧的人并不多,所以锡绣服装在市场上也很少买的到,龙女三九自己也是花了40年时间才掌握了锡绣的全部技巧。

  龙女三九告诉小杨,要想看到最好的工艺,就得去施洞的苗家看破线绣,那里出了一位著名的传承人叫吴通英,而且听说在这次上海世博会上,她还作为苗绣的代表一展技艺。

  施洞是黔东南州下属的台江县的一个乡镇,这里的苗家人在刺绣技艺上更为讲究精细,他们的破线绣就是把一根原线破分为四根、八根、甚至十六根,再一丝丝绣上去,这样的绣品表面如绸缎般光泽润滑,图案丝丝细腻入扣,非常逼真,但同时也是苗绣中最为耗时的绣法。

  贵阳

  小杨打听到,吴通英现在已经不在施洞居住,而是在贵阳开办一所苗绣的学校,小杨直奔贵阳。

  老人为她进行了破线表演,一根根分开的丝线已经细弱游丝,这些破分后的丝线还要经过一种植物浆的浸泡后再阴干,而植物浆的原料和拉浆的手法好坏都会直接影响到丝线和绣品的质量。

  老人说,破线绣是以剪纸作为绣花的底样,利用平针、长短针、插针等技艺绣图,再用锁绣锁边。苗家人在刺绣时有很多的禁忌,一定要心静,全心全意做手中的活,小孩哭时不能绣,青蛙叫时不能绣,生气的时候更不能绣。

  以前苗家的绣女,常年生活在青山绿水的村寨,除了耕作就是刺绣,生活平静,用心绣出的绣品非常精细,色彩搭配也是独具匠心,在图案设计上更是随手拈来,每一幅绣品都是一幅精美的艺术品!

  老人告诉小杨,破线绣考验的不仅是刺绣人的技法,重要的是她的剪纸和设计能力,就是手巧加心巧,如果你只会绣不会剪,那还算不上真正的苗家艺人。

  吴通英拿出自己亲手绣制的珍贵苗服,除了她的母亲传下来的九宝服外,其余的都是她几十年来的全部心血,每一件衣服包含了十几种绣法,花费好几年的时间完成。老人说现在她的视力不行了,再也绣不出第二件这样的作品了。

  小杨此行寻宝的任务终于要告一段落了,虽然最终没能买到一件珍贵的苗服,但是,短短几天时间里,苗绣带给她的收获的远远不止这些,她知道,一扇神秘绚丽的大门正在向她打开。

(责任编辑:刘芬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