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者举报称农安县前岗乡永德村中有一座村民自设的“收费站”,记者根据线索进行了实地采访
有专人看守 想要过“桥”拿钱来
村民对过往车辆进行收费 记者 施忠威 摄
东亚讯(记者 胡海宾 助理记者 张世剑 实习生 孟欣) 继本报曝光农安县合隆镇与德惠市万宝镇交界的小桥有人私设“收费站”后,读者再次举报称农安县前岗乡永德村中也有一座村民自设的“收费站”,而这座“收费站”上还装上了自制的“吊桥”。
读者反映有人“拉绳收费”
在一个多月以前,就有读者向本报反映,农安县前岗乡永德村村中一座桥上,有人“拉绳收费”。19日,记者驾车以过路人的身份来到永德村中的这座桥。14时许,记者到达读者所说的这座桥附近,远远地就能看到一个小窝棚,旁边坐着10多个人在乘凉,一根绳子从桥头的树上顺下来,牵着桥上一块铁板,铁板两侧是枕木,用来通行车辆,铁板受到绳子的牵引,是立起来的,而铁板立在车道中间,车辆就无法通行。
中年男子桥头收费
看到有车过来,桥头一名中年男子伸手示意记者停车。记者看到,这座桥宽约3米,长约4米,桥头放着一个塑料锥形反光筒,反光筒后面的桥面上,有一个三角形的大洞,三边各长约70厘米,已经露出了水泥里的钢筋。
“这块是不是能上万宝啊?”
“嗯。”
“这是咋的了?”
“放个板收两个钱儿。”
“多少钱?”
“2块。”
“这是你们自己修的啊?”
“是,桥架塌了,大伙修好了,方便走。”
中年男子说,再往前走18里地,就到德惠市万宝镇。
村民:桥上曾过40吨的车
记者交了2元钱后,中年男子取下铁板上的挂钩,铁板落下,记者的车从枕木上顺利驶过这座桥。随后,记者的车停在桥头附近,一名记者下车以打听路的名义,与中年男子再次进行了对话。
“回来时还用不用交了?”
“有零钱就给,没有就拉倒吧,那还问啥啊。”
“过大车多少钱啊?”
“都是一块两块的。”
“能承受住多少吨?”
“10吨8吨的,多的也过不去,大车一百年不过一回,过一回5块钱,但以前40吨也过过,(桥)底下都是砖。”中年男子说,这座桥没有名字,就是永德村两个屯子中间的桥。中年男子收完钱以后,就回到人群中聊天。
原路返回仍要交钱
永德村距离前岗乡约10多里地,两地之间是弯曲的“村村通”公路,这座桥下面并没有水,桥高约2米。见到记者的车在桥头停了很长时间,从桥东侧的屯子里走来了一名稍壮的年轻男子,也坐到小窝棚边的桥护栏上。记者在现场等待的10多分钟里,有一辆白色货车和一辆轿车经过这里,两车都交了钱。
10多分钟后,记者再次驾车来到这座桥,中年男子仍然拦住记者的车,让记者交钱。
收入可观但非常危险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与农安县合隆镇与德惠市万宝镇交界的那座桥相比,这座桥就显得冷清的多,但每天收取的“过桥费”仍然是可观的。记者在现场10多分钟的时间里,加上记者的采访车,先后有3辆车驶过这个“收费站”,记者估计这个“收费站”一天的收入可能达到几百元。
由于桥头没有限重标志,记者无法知道这座桥在完整的时候是否能承受得住40吨重的车辆。而已经产生破损后,村民自己用枕木加固的桥,不禁让人对这座桥的安全性产生担忧。
记者手记
在近段时间本报接到的线索中,很多村头的桥梁因为年久失修以及大型车辆的碾压,使桥梁破损严重,而村民修好了桥梁,本是好事一件,可村民再用私设收费站的方式,收回成本,就有些说不过去了,部分村民将收“过桥费”变为了谋生的手段,违背了修桥的初衷,本报记者再次提醒其他地方以修桥为名收费为实的村民,修桥本是好事,但私设“收费站”却万万要不得。(胡海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