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解放军报综合

别让思念成为一种负担

来源:解放军报
2010年07月20日06:52
  编辑同志:

  “儿行千里母担忧”,“自古忠孝难两全”。参军入伍后,远离家乡的战士牵挂父母,在家守望的父母思念儿女,这都是人之常情。然而,如何不让思念成为牵绊,不让牵挂成为负担?如何让亲情成为建功军营的动力?近日,我们在广州军区某团进行了一番调查采访。

  【现象一】被孤独放大的思念

  列兵张林参军前是遵义师范学院的在读生,参军一直是他的梦想。去年底,正在读大二的他如愿走进军营。“都说军属光荣,但妈妈过得并不轻松。你走后,我那颗为你操了十几年的心,好像一下子没了着落。你爸经常因为工作、应酬顾不上回来,就剩我一个人在家……”下连后不久,张林读着母亲的来信,眼角不由地湿润了。因为担心母亲,他变得有些无精打采,训练提不起精神,工作也常粗心大意,有几次,班长还发现他躲在被子里流泪。

  【现象二】失去重心的母爱

  战士小左父母离异,他一直跟母亲生活。上高中和大专时,母亲都在他身边“陪读”。小左来到部队后,母亲的生活似乎一下子失去了重心。她每天都要翻翻儿子的照片,给儿子打电话,还说自己有继续“陪读”的想法,这让小左十分担心和为难。连队干部和小左本人已经多次做他母亲的思想工作,可她打电话的频率还是不减,来驻地的次数也一次没少。小左说:“我不是不理解母亲,可我之所以选择军营,就是想趁年轻好好锻炼一下自己。我想对妈妈说,请您放心吧,儿子已经长大了!”

  我们在调查采访的过程中发现,以上现象具有一定普遍性。近年来,战士中的独生子女和单亲家庭比例较以往有所提高。从父母角度看,儿女参军入伍后,家里难免显得冷清,于是一些父母一时难以适应,在精神和情感上感到空虚和孤独。从战士角度看,一些身为独生子女的战士从小在家人的呵护下成长,自我意识较强,心理承受力较弱,到部队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和紧张的生活,容易产生想家的念头。当父母和战士的消极情绪“碰”到一起,不仅会影响到家庭氛围,还会给战士在部队的成长进步埋下隐患。

  该团在分析调查情况的基础上,着眼从做好战士和父母双向思想工作入手,开出了三剂“情感药方”。

  【药方一】着眼沟通化解思念之情。该团以信件和电话为纽带,不断加强部队与战士家庭的联系,开展“给家长的一封信”活动,通过介绍部队的光荣历史和软硬件设施建设等,让家长放心;鼓励战士多给父母写信打电话,介绍生活训练情况和自身的成长进步,让家长宽心;组织人员把战士的生活、训练情况拍成短片寄给家长,使他们看到子女生龙活虎的样子后感到安心。对思念情绪严重的战士父母,由连队干部骨干打电话跟他们交流沟通,及时解开他们的心结,让他们相信,把孩子送到部队,就是送到了另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药方二】军地携手解决后顾之忧。该团通过与战士父母居住地的民政、人武等有关部门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战士父母的动态信息,建议他们对生活有困难的战士父母进行照顾和帮扶,并就近组织一些战士家长结成互助对子,鼓励他们通过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来调节情绪,彼此安慰。

  【药方三】立足教育倡导爱国奉献。该团结合“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在战士中开展“保大家为小家”的讨论,树立“参军光荣、当兵有为”的观念,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献身国防与为家尽孝之间的关系。同时,鼓励战士多参加集体活动,发掘每个人身上的优点和特长,为他们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由心理医生组成巡回服务小组,定期到基层授课辅导,答疑释惑,为个别性格内向、想家情绪严重的战士建立专门的心理档案。

  广州军区某团 姜 林、王月中、陶 金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