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一瞬,走过了十八个春秋的朔州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朔州开发区),正是在这短短的历史瞬间,从无到有,从零起步到大突破,十年夯基础,八年铸辉煌,为朔州人民擎起一片充满魅力的晴朗天空和青春活力的沸腾土地。
一幢幢秀美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城市道路宽敞通达,一个个现代化的入区企业鳞次栉比,一座座优雅的住宅小区宁静和谐……
朔州开发区,一十八载,一路铿锵,一路豪情,走在繁荣发展的康庄大路上……
静水深流聚浩气 静水深流,一种发展运动的大境界、大气魄,聚浩荡之气,生生不息。朔州开发区十八年所走过的发展之路,有如静水深流,汇聚了生生不息的浩荡之气。在十八年的发展中,有许多令人难忘的记忆,抛开空洞的溢美之词,请看一组实实在在的数字。
这里,我们仅以2009年为例:朔州开发区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3.3亿元,同比增长74%;完成工业增加值6.2亿元,同比增长74%;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8.8亿元,同比增长40%;完成出口总额22.2万美元,进出口贸易实现了零的突破;在全年没有出让土地的情况下,完成财政总收入1.03亿元,首次突破了亿元大关,完成基金收入1.06亿元,创造建区以来历史最好水平。
“十一五”期间,朔州开发区突出高标准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先后投资2.4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在起步区新建了振华东街、双拥街、科苑街、招远路等约10公里的城市道路;排水管道沿主次干道中心或两侧铺设,累计完成15公里;给水管道沿规划道路骨架铺设,累计完成8公里;供气主管道沿街铺设,规划总长14公里;完成网通、电信、铁通等通讯管线15公里。起步区形成了“四纵四横”网络状道路框架,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成为城市发展的新亮点。
18年的艰辛与努力,朔州开发区的创业者们在茫茫的田野上,勾画出一派锦绣河山,靠着执著的追求、顽强的意志和奉献的精神,一步步把梦想变成现实。
18年的创新与开拓,朔州开发区的建设者们在昔日的旷野上创造着发展奇迹,成就着辖区人民群众的致富梦想,铸就着各项事业新的辉煌。
18年的奋进与追求,开发区这艘巨舰,聚浩荡之气,正迎风破浪,驶向远方……
逆风飞翔攀高峰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内部诸多深层次矛盾的层层困扰,经过全区上下的艰苦努力,开发区保增长落到了实处,经济社会实现了“迎风起飞、逆势增长”,各项事业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势头。
由于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明显,朔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及省发改委、商务厅在多次会议、多种场合高度肯定了朔州开发区的成绩。2009年11月份,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开发区招商引资可持续发展创新高峰论坛”暨“中国城市、开发区影响力品牌推介发布盛典”上,朔州经济开发区获得“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荣誉称号。
2010年朔州开发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区科工贸总收入增长50%,区内生产总值增长50%,工业增加值增长50%,财政总收入增长50%。
朔州开发区抓住转型发展的机遇,认真谋划战略定位和中长期发展思路,精心编制“十二五”规划。坚持从过去“捡到篮筐都是菜”、“大小项目一起上”、“卖地优于上项目”的传统思维中摆脱出来,高起点谋划,高水平运作。区领导班子一方面吃透上情、吃透政策,另一方面提高政策的敏锐性,增强关注度,积极主动沟通,加大公关力度,组织上报一批新项目、好项目,争取发改、经委、财政、科技、环保、国土、商务等各部门的支持,使更多的政策资源向朔州开发区倾斜。
朔州开发区抓住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遇,力抓新农村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朔州市是全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制度建设试验区。这是全国为数不多、山西唯一的此类型国家级试验区。这同样也是开发区从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互补、实现城乡同步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面对机遇,朔州开发区上上下下形成共识,主动出击,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建设,重点抓好城市建设与综合治理、穆寨新村搬迁、红旗牧场城镇化建设工作。进一步配套完善供暖、供水、垃圾处理、美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加强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和示范街区创建活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加强街道社区工作,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稳步开展穆寨村新村搬迁后的旧村拆除工作,盘活土地资源,科学调整城镇空间布局。抓住市里修建恢河大桥机遇,将朔南大道两侧控制性规划抓紧付诸实施,完成项目建设,配套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支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场职工收入,促进红旗牧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朔州开发区全面加强教育、卫生工作,用好上级政策,在办好现有教育的基础上,着眼未来,规划建设新的学校,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推进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升计生服务水平。
朔州开发区坚持和完善领导接访、首办责任、信访督办制度,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解决群众合法诉求,认真解决社会热点、难点和遗留问题,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强化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持社会的平安稳定。突出抓好安全生产,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提升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职工,形成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
经过一系列科学发展大动作,朔州开发区各项事业逆风飞翔,攀上风光无限的高峰!
和谐发展唱大风 朔州开发区领导班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上项目、保增长、保稳定”目标任务,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努力化解突出矛盾,全力推进“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出平稳、协调、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朔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吴会明说:“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开发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2009年以来,按照省市关于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部署,通过积极争取,朔州开发区派员代表山西省首家入驻作为商务部基地的昆山产业转移促进中心,搭建起一座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桥梁,获取了大量信息。成功组织参加了第四届“中博会”、“渝洽会”、“高交会”以及开发区招商专题推介活动。朔州开发区主要领导亲自挂牌督办,建立项目包点专人负责制,对每一个项目的落实都做到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切实做到了洽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在建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服务。
特色,是发展经济的生命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发展前景必然诱人。朔州开发区在发展方向上,以特色产业为载体,全力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完善配套产业,充分发挥现有龙头企业的聚集辐射和带动作用,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群。在现有主导产业基础上,顺势引导积极培育新型战略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对引进项目的产业导向、用地需求、土地价格、环保要求等制定规则,提高准入门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
2009年,朔州开发区立足朔州产业特点,紧扣低碳经济主题,大力加强了特色产业的培养。管委会主任梁敬华亲自挂帅,集中力量,启动了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方向,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以高科技为手段,全力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静脉产业园区”建设前期工作。目前,静脉产业园总体规划纲要已通过专家评审,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开始全面推进。与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中冶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全国最具实力的光伏系统设计和建设商之一的常州中弘光伏有限公司,就装机容量1GWP的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站项目成功签约,使其落户红旗牧场煤电新区。
“原来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日子过得不咋样。现在不仅分上了宽敞明亮的大楼房,每月按时领取养老金,而且看病还能报销医药费,前几年连想也不敢想。”穆寨村村民李翠娥说。今年70岁的李翠娥家里原有7亩薄田,朔州开发区征用她家土地后,不仅予以合理赔偿,及时兑现各种社会保障政策,还给她家分配了3套楼房。朔州开发区第一家出口创汇企业山西赛瑞谷物有限公司落户穆寨村后,她又被招进企业上班,有了第二份稳定的收入。老人现在高兴的逢人就炫耀:“是开发区的好政策让我们享了福,有楼住,有钱花,简直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李翠娥的事例只是朔州开发区成功打造“和谐开发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加强制度建设,严格精细管理,狠抓工作落实,促进了全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使得“和谐”之花四处盛开,和谐“花香”香万家,香远溢清醉万民。
“和谐”之花绽放在蓬勃发展的社会事务中。开发区努力加大惠民政策力度和覆盖面,按照“自愿搬迁、让利于民”原则,全面启动了穆寨新村搬迁工作,按成本价分配给村民住宅楼和商铺,并免收供热费和物业管理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符合政策的各类人员按月发放各类生活补贴;加强医保管理,改善医疗环境,共为辖区4312名居民办理城镇医疗保险,为参保住院人员报销医疗费用40余万元,帮助患病群众渡过难关。着眼百年大计,夯实教育基础,为区实验中学和区一中面向社会公开招录了优秀教师,充实了师资队伍。对红旗牧场场部学校进行了维修,新建的第一中学和红旗牧场三分场小学已交付使用。通过加大源头参与和监督检查力度,不断健全制度,协调解决企业和建筑单位拖欠职工、农民工工资80万元,促进了和谐企业建设,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和谐”之花绽放在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里。在安全生产方面,2009年朔州开发区积极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查出一般隐患183条,严令整改,整改率达到96%以上,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在信访维稳方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5号文件精神和关于信访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努力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通过有针对性的帮扶和思想教育工作,使得红旗牧场原来的老上访户郭平通过种葱致了富,面对新闻媒体采访时,他由衷地说出了“种大葱比上访好”的感慨。而另一名上访户刘兴财,如今也变成了土鸡养殖专业户。在奥运、国庆60周年、市庆20周年及全国全省两会等重大政治活动期间实现了进京“零上访”,维护了社会安全稳定,受到了上级表彰。
低碳转型绘蓝图 2010年6月上旬,管委会梁敬华主任赴上海同济大学参加了党政领导干部城乡建设和规划专题培训班,通过听取专家教授的讲座辅导,与各兄弟开发区及县市领导交流,感触颇深,受益匪浅。联系到朔州开发区的工作实际,围绕低碳经济转型发展,梁敬华主任高屋建瓴地向笔者谈了对科学规划园区建设的设想。
大力推进煤机装备园区规划建设。贯彻中央、省、市有关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文件精神,围绕朔州煤电支柱产业,加强生产型服务业方面的招商引资,重点规划建设煤机装配维修园区。目前,朔州开发区煤机装备园区已初具规模,以中煤装备、平朔非煤、永富机修、繁盛煤机、日本小松等为代表的煤机装备企业分别已经建成或投入运营。
大力推进静脉产业园规划建设。主要依托华电2×30万千瓦级热电项目,对其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等工业固体废弃物进行再生综合利用。依托静脉产业园区,延伸发展链条,逐步开发粉煤灰分选磨细、陶粒生产、商品混凝土、陶粒骨料砖、陶粒砌块、隔墙板、超细高岭土等17项高附加值的新型节能建材系列产品,从而推动新材料工业成为朔州市转型发展中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
大力推进能源新区规划建设。中国恩菲1GWP太阳能光伏发电站项目落户红旗牧场,将分五期实施,预计2016年完成全部装机容量,全部建成后将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厂。目前,测光站已经动工建设。同煤浙能麻家梁矿业公司年产1200万吨矿井已经正式开工。围绕煤的深加工和转化,正在规划建设4×100万千瓦超临界坑口电厂项目。这些均为能源新区的支柱项目。
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效、绿色农业、发展循环经济,在现代农业上有所作为。积极推动红旗牧场和西盐池生态园成为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成为培育地方特色和农产品的品牌基地。目前,入区企业山西绿草阳光集团畜牧有限责任公司投入3000多万元开展一期工程建设,利用牛粪制沼气发电取暖,用制沼的残渣改良盐碱地,用改良的土地种草养牛,养牛产生的粪便再用来制沼,为环保循环型的生态农业做出了示范。
大力推进生物质能源技术研究。生物质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它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是世界最为广泛的可再生能源。朔州开发区将利用充足的农业资源,把农作物秸秆、灌木杂草和煤矸石混合,通过高科技手段,生产优质生物质燃料。目前,由山西广聚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投资9437万元建设的年产100万吨生物质燃料项目,已经入区建设。
大力推进再生资源利用体系规划建设。面对有限的自然资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朔州开发区将大力开发“城市矿山”资源,发展从废旧家电等废弃物中提炼稀有金属的项目,实现资源回收再利用产业化的战略目的。目前,朔州市万宝再生利用有限公司已经落户开发区,正在积极探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结构建设。
大力推进宜居新区规划建设。开发区西区已累计开发各类居民小区、公共建筑196万m2,常住人口3万人。随着正在建设中的世纪星城、朔州师范专科学校、朔州能源学院等工程陆续建成并使用,常住人口将达到5—6万人。“十二五”期间,朔州开发区要加大宜居新区规划建设,大力推广新型建材,在低碳环保、节能降耗、功能齐全的基础上,努力打造一座安居乐业的城市家园。“做好以上七项重点特色产业园区规划,有利于开发区形成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反馈式流程发展模式。目前,我们已向省发改委申报全省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改革试验区,争取让开发区成为朔州市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前沿阵地,为全省开发区的转型发展闯出一条新路子……”
围绕“立足低碳转型发展、科学规划园区建设”的主题,梁敬华主任一一娓娓道来,透过眼前这幅低碳转型的壮美蓝图可以看到,朔州开发区这只金凤,正从苍苍莽莽的雁门关,从饱经沧桑的大西口,从乌金滚滚、静水深流的中国煤海朔州大地一飞冲天,飞得更高、更远。
张树城 武勇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