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恰逢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五周年。在这五年间,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初步确立逐步走向成熟;人民币汇率从快速单边升值逐步形成双向波动特征。
汇率弹性增强 人民币汇率包括汇率水平和汇率形成机制这两个核心问题。2005年7月21日汇改启动以来,我国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那时起到金融危机前,人民币保持小幅、渐进的升值步伐,升值幅度呈逐渐扩大态势。截至2008年7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超过17%。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适当收窄,并半“盯住”美元。2008年7月-2010年6月,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在6.81-6.85区间窄幅波动。尤其是2009年9月以后,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基本在6.82上下波动,2009年的升幅为0.1%。在世界经济最为艰难的时期,人民币保持币值坚挺,为全球经济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 欧债危机爆发后,美元因避险资金大量流入而走强,人民币也随之对欧元、日元等其他货币被动升值。2010年6月20日,央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此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交易日波幅接近千分之五的上限,汇率弹性明显增强。
与2005年宣布汇改后人民币大幅升值不同,汇改重启后人民币升值预期并不强烈。对外经贸大学教授丁志杰指出,汇改重启后,人民币总体上是波动状态,从目前市场反应来看,大概一年升值1%左右。从未来经济基本面发展来看,升值幅度有可能在3%-5%之间。
此外,国家外汇局在2009年年报中透露,将适时推进外汇市场对外开放,继续丰富外汇市场参与主体,扩大银行同外汇市场净额结算业务,改进做市商制度,鼓励外汇市场产品创新,完善人民币挂牌汇价管理。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