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山西日报

构筑温馨大家园——山西省文明和谐城市扫描(下篇)(组图)

来源:山西日报
2010年07月22日08:09
装饰一新的高平市体育场

清徐县街头的民间表演

襄垣县的景观大道——古韩大道

左权县滨河新城

  Ⅰ 讲文明树形象成为群众高度自觉 高平思想道德建设“五抓五强”

  创建文明城市,决不是把大街小巷的垃圾运走就行了,它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环境的干净整洁,更需要每一个市民提高道德修养。高平市创建文明城市以“爱高平、谋发展、讲卫生、促和谐,争做文明高平人”为主题,结合实际,以人为本,不断引深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走出了文明和谐城市特色化创建的新路子。

  7月18日晚,高平市体育馆广场灯火辉煌,人影绰绰,处处欢歌笑语,一派喜庆气氛,全市第八届广场消夏晚会在这里拉开帷幕。丹河花园小区居民宋碧朝细细看着《文明行为进家庭》宣传资料,不时地念出声来:“莫忘记沉甸甸的责任,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近年来,高平把公民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全过程,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常抓不懈,做到“五抓五强”:一是抓学习,强主体。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健全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和党员干部培训制度,建立“三考两推”,开办“高平大讲堂”,组建市、乡、村三级理论报告员队伍,促进全市党员干部理论水平的大提高、工作作风的大转变、实践能力的大提升,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政务环境不断优化。二是抓典型,强带动。他们连续3年开展公民道德评选,通过城乡互创、结对帮创等形式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户群众性创建活动,目前市级以上先进典型共300余个,在全市掀起了学习先进、效仿典型的新高潮。三是抓阵地,强养成。在市区、乡村街头建起高标准的阅报栏,在城市广场、小游园等公共场所树起倡导文明规范的雕塑铜像,建设了10多个未成年人示范教育基地,命名了一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人们学习、生活、休闲提供了健康的活动场所,促进了道德规范、文明行为的实践养成。四是抓载体,强培育。制定市民公约、乡规民约,通过多种形式推动进街头、进社区、进机关、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建立了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妇女儿童禁毒禁赌会等群众组织。把每年3月15日定为文明主题宣传日,广泛开展市、乡、村三级“万、千、百”大宣誓、大签名、大赠书活动,促进了文明新风的培育和形成。五是抓宣传,强氛围。组织编印了《市民文明手册》《“讲道德、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漫画集》《文明和谐城市创建知识百题问答》等书籍,媒体开辟“文明你我他”专栏,在街道设立公益广告牌,街头电子屏播放格言警句,营造“做文明人,建文明城”的浓厚氛围,使讲文明、树形象成为广大群众的高度自觉。

  Ⅱ 文化古城呈现出诗意家园 清徐以“软实力”提升县城品位

  文明是城市的根,文化是城市的魂,文化赋予城市灵性、激情和思想。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具有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增强软实力的双重作用。清徐发挥人文、历史、自然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文明新城已初具规模。

  在刚刚结束的上海世博会山西文化周上,大型新编历史剧《龙兴晋阳》一票难求,剧团不得不以加演的方式满足观众,目前国内档期已排满,海外也有不少国家向剧团发出邀请。该剧由清徐县政府和嫦娥文化艺术公司联合打造,是清徐县利用民间资本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次成功尝试。

  “一部戏推介一座城,这就是文化的魅力。繁荣文化提升"软实力",提升城市品位,是我们加快创建文明县城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裴耀军说。

  清徐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是全省的文化大县。近年来,该县抓住建设文化强县的历史机遇,建设“文化名城、醋都葡乡”,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体系,重视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通过增强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县城的辐射带动能力。

  他们制定《创建“山西省文化强县”实施方案》,从组织领导、文化事业投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明确任务。还出台《支持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社会文化政府奖励办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办法》等,进一步增强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

  本着“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思路,鼓励社会力量办文化,积极探索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新路子。该县筹资1.3亿元,新建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体育馆等八馆合一的多功能文体活动中心,并成功申报老陈醋酿造工艺、背铁棍和砖雕等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彩门楼和赵氏孤儿项目正在上报。完成了特色文化品牌和民间艺术大师的申报工作,徐沟东南坊村被命名为全省特色文化村,“清徐元宵节”被命名为全省民族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铁棍《杨门女将》获第七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暨“山花奖”展演金奖。全县的3个民营剧团年演出场次1200余场,演出收入达720万元。

  该县充分挖掘醋文化、葡萄文化、晋商文化、罗贯中文化内涵,实现文化与旅游对接,龙林山风景区、清丰农庄、通和农场、华联生态园等景区面貌一新,建成了集醋传统工艺、醋文化展示、醋养生为一体的宝源老醋坊,完成了中国醋博物馆布展设计方案。目前,全县从事农业旅游22家,葡峰山庄和中隐山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Ⅲ 奋力搬掉百姓头上的“三座大山” 襄垣让群众共享文明成果

  “上学、看病、住房问题是老百姓头上的"三座大山"”,仔细推敲这句民间俗语,戏谑中充满着无奈,现实中我们感受了太多的心酸。襄垣县坚持共建共享,创建过程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他们从办好群众身边事入手,积极解决群众看病难、上学难、饮水难、行路难、住房难,最大程度地让群众享受到文明县城的成果。

  听说在襄垣旧城改造中,开元街居民郭炎军破院换新房,还“赚”了4万多元,引起记者的浓厚兴趣。7月17日晚,经一位居民的指引,我们敲开了三楼郭师傅的门。他把我们让进客厅,倒水递烟,坐下后拉起家常。“政府拆迁尽想着咱百姓,城中村改成住宅小区,旧房变新房,平房换楼房,我一算账不赔钱,还富余4万多元,仿佛做梦一般……”言语间,郭师傅掩饰不住内心喜悦,目光中闪烁着自信。

  拆迁素有“天下第一难题”之称。2008年,该县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复论证,推出“五公开”:拆迁责任公开、政策公开、办法公开、评估过程公开、对特殊困难户照顾公开。实行“五让利”:商铺让利、住宅面积置换让利、拆迁补偿让利、回迁楼层分配让利、回迁后物业管理费让利。群众无不称快,共拆迁3000多户。并高起点规划了迎宾东西大街、环湖路、人民广场、学府路等122栋、90多万平方米回迁楼,现在拆迁户都搬入新居。

  总投资4.5亿元的县城集中供热是一项重点工程。县委、县政府于2008年5月率先拆除机关锅炉,背水一战,投入13个工程队,400多名施工人员,100多台大型机械,昼夜不停,仅6个月即竣工运营,供热面积130万平方米,惠及县城106个单位、31个小区和4000户居民。去年又实施二期工程,供热面积310万平方米,供热覆盖率达85%。还投资6400万元进行煤气管网改造,投资3000余万元进行自来水管网改造。

  该县投资6000余万元新购环卫运输车、洒水车、保洁车127辆,新添垃圾集装箱、果皮箱460个。新建了垃圾填埋场,县城大街小巷全部落实清扫责任制,全天保洁,垃圾定点堆放,日产日清,定时清运,城区清扫保洁率达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参保居民18188人。

  他们新建了西关小学、迎宾街幼儿园等。随着县医院住院大楼的竣工,提前一年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全覆盖目标。县城还增加了森林公园、华襄绿苑、植物园、迎宾东街公园、东湖水上公园、人民广场、和谐广场、笔塔山森林公园、府后花园、华宝新天地广场等,给群众带来实惠。

  Ⅳ 群山环碧野一水抱城流 左权打造“太行山中段明星城市”

  “晴天满身土,雨天两腿泥”,是昔日左权县城的真实写照。从地理上分,左权城分两大块,一块是辽阳旧城,历史悠久,但免不了陈旧落后;一块是滨河新城,孕育着活力与希望。创建文明县城,离不开旧城的与时俱进,也需要新城的快速成长。左权县提出建设“太行山中段明星城市”目标,他们对旧城与新城的硬件建设同等重视,同步推进,目前滨河新城已拔地而起,整个县城的承载力明显提升。

  “桃花你就红来,杏花你就白,爬山越岭寻你来,啊格呀呀呆……”一曲婉转悠扬的左权民歌把我们带进这片红色的土地。7月19日,采访团在清漳河畔的滨河广场,看到工人师傅顶着炎炎烈日,挥汗如雨,准备搭起一座巨型 “左权将军塑像”。在场的副县长王飞介绍,滨河新城规划面积1.18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可容纳2万人,已建成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宏远学校、体育馆等。

  标志性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为了使县城这张名片更具魅力、更具品位,该县在县城建设中,立意超前,倾力打造了一批精品工程。投资上亿元先后建成了市政广场、山坡祝融公园、文化中心、游泳馆等。作为点睛之笔的集中供热工程,是全省县城第一家,带动住宅开发面积以年均10万平方米的速度推进,现在集中供热覆盖率达81.8%,住宅小区建筑面积达70万平方米。投资3400万元建成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B类标准,污水处理率达94%,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在县城的管护上他们同样舍得花钱。现在活跃在街头的有三支队伍:一是由40人组成的县城交警中队,人员公开从社会招聘,经费、装备开支由财政供给,实行军事化管理,规范化执法。主要负责县城交通秩序、街道乱停乱放及整个街道的治安管理。二是组建了20人的城市监察大队,主要负责县城绿化、市政设施、市场秩序、摆摊设点的维护管理。三是组建了170人的清扫保洁队伍,300人的卫生突击队,隶属住建局,主要负责县城的环境卫生。县城秩序井然,行车道、斑马线、指示路牌标识清楚规范,红绿灯、电子警察、倒计时牌运转正常,水果、小吃、蔬菜市场划区经营。每年9月还定为“文明共建月”。

  该县积极探索创建新经验,努力实现单项突破、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在全省县城首创“垃圾不落地”经验,所有单位、居民垃圾一天一清理,138个垃圾点全部取消,车辆每天定时上门收集,清理费用按月缴纳,不足部分由县财政补贴。到目前,县城绿化面积177余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0.3%,人均公共绿地11平方米,垃圾袋装率80%以上,二级以上天数达334天。

  编后语

  一片片树木绿荫匝地,一幢幢住宅楼整齐有序,宽阔的马路纤尘不染,不时听到鸟儿啁啾呢喃……半个月来,省内8家主要新闻媒体记者,对全省2008-2009年度省级文明和谐城市中的8个市县进行了集中采访,映入记者眼帘的总是满目苍绿,鲜花袭人。在每一条街道,每一个社区,每一个窗口,在每一个市民心中。“文明”已刻下深深的烙印。走进一座座城市,就如走进一个个温馨的大家园。

  持续多年的我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记录了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历程,给城市面貌带来巨大变化,影响深远。创建活动蓬勃开展,深入人心,遍及全省城乡、行业、社区,进入千家万户,在全社会形成了追求理想、崇尚道德、团结友爱的文明风尚。本报通过专版先后刊发了“山西省文明和谐城市扫描”上、下篇两组稿件,集中反映8个市县创建文明和谐城市活动的经验和特点。今后,本报将继续关注全省文明和谐城市创建工作,及时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他们的风采,见证城市的文明。

  本版稿件采写:本报记者 李 强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