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信信托与山西省一民营矿业集团的合作,拉开了信托资金进入煤炭整合乃至资源产业的序幕。业内人士认为,煤炭行业的资源优势与信托业的资金与制度优势结合,有望实现“双赢”。
民营矿企面临资金困境 记者日前采访了解到,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取得阶段性进展,在130家整合主体中,40多家民营整合主体已基本完成收购价款支付,进入对所收购煤矿的技术改造阶段,但普遍面临资金短缺。
“以前我们公司流动资金充裕,但支付完收购价款后,进行技术改造的资金缺口超过20亿元。”一家民营整合主体的财务总监告诉记者。他说,40多家民营整合主体普遍面临技改资金缺口,资金短缺量预计达600亿元到700亿元。
这位财务总监介绍,今年三、四季度将是各煤矿开足马力进行技术改造的高峰时期,亟须资金但又难以融资。首先,目前采矿证暂存于国土部门,企业无法用采矿证抵押获取贷款。其次,即使民营企业能够提供其他抵押资产或担保,从一家银行获得的贷款额度一般只有2亿元,这意味着一家企业得跑十几家银行才能贷齐款项,至少得一年时间。第三,私募股权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一般希望控股企业,而且只瞄准拟上市企业,这与大部分煤炭企业需求不符。
一家中型煤矿的矿长介绍,煤炭行业的特点是“一次性投入高,收入稳定,回报较高”。此前整个行业资金充裕,很少与金融机构打交道。资源整合使大量煤炭企业集中出现资金缺口,事实上也为金融资本进入煤炭业提供了难得机遇。
银信合作叫停促使信托业转型 近日监管层全面叫停银信合作,促使信托业务加快向自主管理型转变。
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国2万多亿元信托资产中有65%为银信合作业务。今年前5月共有32家银行和36家信托公司参与发行了银信合作产品413款,预计全部银信合作理财产品规模超过6000亿元。
一位信托业人士说,银信合作信托产品是银行主导的管道产品,费率低得可怜,信托公司常常是只赚规模不赚钱。不过,由于大量信托公司自主管理能力较弱,只好本着“苍蝇肉也是肉”的态度大力发展银信合作业务。随着这一业务被叫停,信托公司不得不“苦练内功”,加快业务创新。
在银行、保险、公募基金、信托四大金融支柱产业中,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信托业资产规模已超出银行业甚至该国GDP总量,我国信托业资产规模则排名倒数第一。目前,信托贷款和证券投资仍是我国信托公司的主流业务,主动管理型的产业股权投资业务也正在迅速增长,信托资金正在积极进入基础设施、电力等实体领域。
“信托业是唯一可以跨越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业投资领域的金融行业。在金融行业混业发展趋势下,在实业领域构筑自己的核心理财能力,应是信托公司的立身之本。”中信信托总经理蒲坚说。
信托资金介入煤改有望“双赢” 中信信托日前推出的“中信·聚信汇金煤炭资源产业投资基金Ⅰ号集合信托计划”,拉开了信托资金进入煤炭行业乃至整个资源行业的序幕。
这款煤炭产业信托计划规模25亿元,主要投资于山西一家民营煤业集团。投资期限为2年,预期年回报率大约为9.5%,因此该煤业集团每年支付的资金成本应高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在风险控制措施上,中信信托派驻董事参与公司重大事项决策,对重大事项具有一票否决权,并委托专业机构对企业经营、投融资活动、安全生产进行严格监管。
该信托计划所投资企业是山西省40多家民营煤炭整合主体之一,也是首家引入信托资金的整合主体。“虽然信托资金要求较多,但我们乐意承受。”该企业负责人说,一是信托公司能快速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二是信托公司严格的风险控制措施,有利于促进企业规范化运作,促进企业决策的科学性。
中信信托有关负责人说,信托关系法律结构严谨,各种利益均受到法律制约,能较好平衡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制约某些权力,其优势不仅在于可以综合运用股权、债权等手段进行项目运作,更在于优化所投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我们适时介入山西煤改,在为公司开辟新的业务领域的同时,也可以协助民营煤企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任芳)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