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评论:迈向投资强国中国准备好了吗(图)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7月24日08:39
  资料图:7月6日,欧盟委员会决定,批准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大庆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并购瑞典沃尔沃轿车公司。这是3月28日,在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的沃尔沃公司总部,中国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签署收购协议后出席记者招待会。新华社记者 武巍 摄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记者叶书宏)联合国贸发会议22日发布的《2010年度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对外投资520亿美元,从上年的全球第10名跃升至第5名,位居美国、法国、日本和德国之后。这份报告预计,未来三年中国对外投资额将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同时中国将涌现一批大型跨国企业。

  金融危机背景下,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排名提前,原因在于,一方面中国比世界其他经济体复苏态势更好,另一方面则是其他国家对外投资下降。但是,撇开危机因素从中长期看,中国走向对外投资大国也是经济发展周期的必然。

  历史上,英国、美国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都曾经历依托本国资本优势、人力优势、技术优势、营销优势等开拓外部市场的过程,但到达一定阶段之后,资本输出就越来越多地取代产品输出。 中国对外投资总额2004年还只有55亿美元,但到2008年就超过500亿美元,年均增幅多在100%以上。按照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邓宁的投资周期理论,目前中国经济总体上已经到了海外投资大规模增长的阶段,未来直接投资流出量可能超过流入量,这标志着中国国际直接投资地位将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当前,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所累积的内部问题,如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平衡,资源短缺、环境超负荷发展等,也迫切要求中国企业“走出去”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中国对外投资规模的迅速扩张,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必要性。例如,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推动生产要素双向流动,让资源配置更加国际化,缓解发展的资源瓶颈;通过边际产业转移消化过剩产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促使中国产品更多地进入海外市场等。

  实际上,中国改革开放累积的财富、技术、知识等优势也迫切要求通过对外投资的方式转化为国际竞争力。例如,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外储余额超过2.45万亿美元,国际收支方面常年保持经常项目及资本项目双顺差格局,这为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障。此外,中国在某些领域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的比较优势也为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基本条件。

  近年来,对外投资已经催生了一批“根在中国、遍布世界”的跨国企业。然而,中国对外投资的道路并不平坦,有自身短板的因素。例如,信息不对称导致海外并购等决策失误;跨文化管理能力不足导致本土化进程受阻;海外管理人员不适应跨国经营的需要;缺乏有效的海外管理监督体系导致治理风险上升;短期套利动机过强,不注重自主品牌的创建和保护等。这些都阻碍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步伐。

   与此同时,外部风险和制约也越来越明显。除了文化差异、汇率波动等风险外,政治风险的比重也在增加。从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受阻,到中铝控股力拓失败,再到鞍钢与美国钢制造公司合作在美国建厂受到美方阻挠……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频频被政治化,对企业国际公关能力以及政府外交也提出了全新的命题。由此看来,从“投资大国”走向“投资强国”的历程远不是一蹴而就的。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