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港校内地招生“过热”到“降温” 逐渐回归理性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2010年07月25日04:13

  今年香港各高校内地招生人数有所下降被视为理性回归

  在港求学内地生曾只懂埋头苦学如今积极争取多元发展

  内地生赴港求学调查 上篇

  随着高考录取的进程,香港高校今年在内地招录本科生的工作已基本完成。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各香港高校招录内地本科生约1400余人。从1997年香港回归至今,港校在内地招收本科生经历了从极冷到大热,如今“降温”的历程。

  而内地学生群体也在与港校环境的磨合中调整着自身的位置和心态。他们在香港高校这个舞台上,留下了怎样的形象和表现?港校老师如何看待内地生?内地生经历的港校生活有何特色?颇为“神秘”的港校面试到底考什么?本报特派记者赴香港进行采访。

  文/本报特派香港记者黄茜、任珊珊

  在港校老师的眼中,内地生带来了刻苦用功、在学业上争先恐后的风气,从此港校的图书馆也“座无虚席”;而香港和港校的氛围也影响着这些内地“乖孩子”,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更加独立、主动,放开胸怀拥抱世界。

  几乎100%精力用于学习

  三年发表两篇英文论文

  “与港生最大的不同,便是内地同学几乎将百分之百的精力都用于学习。”从1997年港大开始在内地招收本科生至今,香港大学中国事务总监黄依倩女士作为负责人接触过无数内地同学。“港生在搞社团活动、找实习的时间,内地同学都用来泡图书馆、自习。”

  刻苦用功,是内地学生十几年来养成的习惯。2007年广东高考物理单科状元王书元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每天的时间基本都分配给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香港科大教学楼7楼的一个房间有着270°的“无敌海景”,是该校的“名胜”之一。但王书元居然是在前不久才第一次去。但学业方面他可不含糊:三年大学读下来,已经作为署名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两篇论文。

  “内地生的勤奋刻苦带动了港校的学风。”黄依倩说。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也曾多次公开表扬内地生“勤奋向学”。

  黄依倩说,在内地高校,也许一个学习成绩排名第一的学生可以自动获得奖学金。但在港大,如果第一名的学生自己不提出申请,也不会有奖学金给他。“我们的所有机会,包括奖学金、科研项目、海外交流机会,都是放在校园网络上或通过电邮系统群发给每一个学生,大家机会均等。”

  心态由“等待”变“争取”

  “目标导向”特别看重结果

  但内地生的争取,往往功利色彩浓了一点。港校的很多社团活动、公益活动,不会带来如“保研加分”等实在的利益,做起来却要占用很多时间和精力。黄依倩观察到,港生或外国学生明显更活跃,很多内地生权衡过后便放弃或中途退出了。来自广州执信中学的05级港大女生谢佳宁深有同感:“在香港,参与学生活动主要是为他人服务,很多内地同学觉得这是浪费时间。”

  谢佳宁也谈到,内地生“重结果不重过程”自有其深层原因:与港生相比,内地生背负着更多期待和压力,更希望“做出一番成绩”回报父老乡亲。“大家都希望将时间、精力用在能出成绩的地方。”

  曾想拥有所有机会

  放开心态看待成功

  “进港校就是为了出人头地。毕业后要么到知名外企、投资银行找一份高薪的工作;要么就去美国名校去读博士。如果做不到这些,便叫做失败。”黄依倩说,这是早年内地生来港读书普遍抱持的心态。而学生进入港校一看,机会太多了!科研项目、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海外交流,几乎每个星期都有新的信息扑面而来。黄依倩观察到,渴望“成功”的内地生开始时总是“恨不得拿到所有机会”。“但他们后来会发现,人的时间、精力、专长都是有限的。真正的挑战在于管理机会、做出选择。”香港科技大学本科生教务长办公室的朱力径博士说,希望透过四年的港校学习让更多内地生从以往单一的评价模式中解脱出来,选择自己想要的、适合的多元化发展道路。“人生是一条漫漫长路,应该做好马拉松的准备,而非用百米跑的方式去对待。”

  记者采访的4名05级港大毕业生,出路各不相同:来自广州的女生谢佳宁进入投资银行,过着高薪高压的生活;广州男生宁嘉拒绝国外知名高校的邀请,留在“最适合自己”的港大医学院读研;河南男生宋帅将赴牛津大学深造;来自浙江宁波的“内秀”男生王力拓则进入香港大学中国事务处工作。“我们之中谁更成功?每一个人感觉都不错,选择的道路是自己想要的。”

  对话

  记者对话13年来一直负责香港大学内地事务的黄依倩女士,谈港校多年来在内地招生的收获和感悟:

  广州日报:今年报考港校的内地生人数有所减少,舆论认为港校“降温”了,您怎么看?

  黄依倩:我们认为是回归理性。以香港大学为例,我们从1997年回归后便在内地招生,开始是委托内地高校“代招”。2003年起港校开始独立在内地招生,自此每年报名人数都翻倍,到2007年、2008年达到顶点,报名人数超过1万人。我们觉得有点“过热”,“跟风”比较严重。很多申请者的条件与港校标准差距甚远。今年,报名港大的内地生将近1万人,从申请材料及面试看,学生素质有明显提高。

  广州日报:据报道,今年香港12所高校共在内地招生1400多名本科生。相对于这么小的招生数字,港校投入的人力、财力成本可谓巨大。你们认为值得吗?

  黄依倩:我们希望生源更加多样化,让内地生、港生和外国学生互相学习和促进,这是一所国际化的大学必备的特质。对于内地学生来说,港校的进入让他们有更多选择的空间。打个比方,内地同学多年来都是吃“中餐”,现在也可以选择“西餐”。

  广州日报:你们如何看待与内地高校如北大、清华的竞争?港校在内地招生将来的前景如何?

  黄依倩:我们进入内地,肯定会让内地名牌高校有压力。但内地高校和港校将面临共同的压力和挑战:全球范围内的高校都在争夺中国内地优质生源。未来会有更多内地学生不参加高考,或者参加各种国际考试,学生的选择范围更广阔。

(责任编辑:news3)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