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黄山脚下“能管事”的义务护村队

来源:法制日报
2010年07月25日10:01
  本报记者李光明本报通讯员李若安

  在各地农村义务护村队建了很多,但将“义务”进行到底,真正发挥护村队参与社会管理的作用却很难。

  近日,记者来到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焦村镇龙源村,探寻被当地群众称为“能管事”的义务护村队,是如何将义务进行到底的。黄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卢新龙解读说,村级作为最小的综治元素,是容易被忽略的,根源就在于“义务”,也许一次、两次、甚至十次是可以的,一年、两年……八年可能“义务”可能就成了一张白条,龙源村多年来能将“义务”进行到底,是黄山区重视激活最小综治元素的结果,是黄山区乃至黄山景区长期保持平安的缩影。

  对这支义务护村队,龙源村党总支书记张建平如数家珍。

  焦村镇龙源村坐落在皖南山区的黄山西麓,素称黄山西大门,辖18个村民组,2700多人口,村“两委”决定组建一支用于防偷防盗、护林护笋护茶、化解邻里纠纷、应对突发事件、治安巡逻的护村队。

  近8年来,护村队的队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义务护村的作用却越来越强,不怕困苦、不计得失,充分发挥了“巡逻员、信息员、调解员、宣传员、服务员”作用,积极投身平安村建设,促进了龙源村社会治安的明显好转。

  龙源村对护村队严把进人关,确保素质、精力、责任三到位。队员选配条件是40岁以下、身体健康、热心公益事业,特别是治安积极分子的党员、退伍军人、村组干部优先,一般都是群众中有较高威望、群众基础好的人,能够完全做到义务参加。入队的程序是:先由本人自己报名,经村“两委”审核后交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几年来,村民参加护村队的热情高涨,前后有近百人报名,都把参加护村队作为一种荣誉。村里则拿出有限的资金用于队员必须的服装、装备和必要的误工补贴。目前全队31名队员平均年龄35岁,党员20名,退伍军人5人,都能正确处理好“大家”与“小家”的关系,保证有足够的时间精力从事护村工作。在镇综治办和派出所的指导下,坚持每月学习和集中整训,同时制定护村队工作纪律,严格队伍管理,规范工作运行。同时建立了纠纷调解、防范宣传、治安巡逻工作职责和相关台账。

  护村工作的基础就是要把工作做实,群众感到平安了才会支持护村队,主动尽义务。龙源村村干部说,护村队成立当年,全村盗窃发案率就下降了71%,目前盗窃现象已基本绝迹。护村队不仅巡逻、排查,做到对治安动态及时掌握,而且主动展区域联防,与派出所建立信息通畅机制,和相邻村综治组织建立信息通报共享,对重点地段、重点时段、重点人员进行实时控制,联动互助巡防。

  像龙源村一样,目前通过复制该村经验,黄山区综治部门要求各个村逐步都组建能管事的义务巡逻队、护村队,以筑牢黄山脚下平安护卫“铜墙铁壁”。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