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一笔糊涂账,河北涞源团县委善款被疑大幅缩水(图)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7月27日08:25
  宋 嵩绘

  河北涞源团县委为救助身患白血病的农家孩子,发起慈善募捐。这本是一件功德之事,没想到却因糊涂账,变成了闹心事。

  据报道,孩子的父亲投诉说,团委书记在转交募捐款时,“虚开收据,少给钱”,导致5.1万元捐款缩水近半。团委书记则予以否认。但是,双方均无证据证明当时交款细节,转交捐款没有第三方监督,善款收支明细也不透明。孰是孰非扯不清,好在涞源县纪委已经介入调查。

  此事一经曝光,舆论一时大哗。假如属实,怎么对得起公众的爱心?即便不属实,这样的糊涂程序,怎么保证善款得到善用?这无疑是泼向公众慈善热情的一盆凉水。在等待调查结果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对当下一些慈善乱象进行反思:究竟有多少盆凉水,还悬在慈善热情之上?

  一是强捐,不情愿也要捐。有些单位,为完成捐赠任务,不问员工意愿,运用行政手段或考核设限,变相强制员工捐款。

  二是诈捐,承诺了却不做。有些企业、个人甚至名人,为博名望,允诺捐款,然而,受助对象天天期盼,却迟迟不见“甘露”来临。

  三是扣捐,转交了却缩水。有些受捐组织或机构,对捐款流向进行暗箱操作,贪污截留,“善流”涌向受助对象却变成“滴水”。

  四是糟蹋捐,用不好还浪费。有些慈善机构,缺乏操作经验,花钱没效率,没用在刀刃上,浪费公众爱心款。

  五是糊涂捐,少程序缺监督。有的慈善机构,从募款到善款的管理、交接、使用等环节,都很随意,没有一套规范的流程,很不专业,再加上监管缺失,便埋下诸多隐患。

  这些乱象,对公众的慈善愿望构成了不小的打击;对需要帮助的群体来说,则是一场更大的灾难;对公益事业来讲,更像摧毁千里之堤的蚁穴。

  那么,慈善乱象的症结在哪里?在于不透明、不规范。不透明则缺乏公信力,不规范则迟早出问题。而透明了,规范了,以上乱象就能得以有效避免。可惜的是,这早已是公益事业的沉疴陋习。

  据统计,以公益为属性的公募基金会披露年度报告的占30.4%,披露财务报告的占28%,这样的信息公开状况离民政部颁发的《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的要求相去甚远。法规是底线,这些基金会对底线尚且不遵,更莫说尊重公众对信息公开的要求了。因此,慈善“口袋”不透明,何来公信力,公众无法监督,又如何捐得放心?

  同时,搞慈善、做公益承载的是公众的善心,受助者的希望,它讲究专业化、流程化,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但是,当前许多公益组织建设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善款使用粗放化,让公众如何捐得安心?因此,慈善公益必须有国家层面的规范与标准。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