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蒋安杰
由田涛教授、胡戎恩教授等人历时8天前往贵州铜仁市、江口县、石阡县、思南县、印江县、松桃县等地进行实地调查,在采集了二百余件标本的基础上合作完成的《流动的土地》一书日前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土地流转有什么重大现实意义?对中央的农村改革方针各个地方如何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地方实际需要的实施细则?各地进展情况如何?农民是否有土地流转的真正需求?东部和西部有什么不同?集体土地制度能否解决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土地承包权作为用益物权流转后与土地所有权还有哪些区别?下一步如何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与城市化有什么关系?农村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化有什么关系?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与现代农业制度有什么关系?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与18亿亩耕地红线有什么关系?农村金融制度到底应该如何设计和建立?农村流转土地是否应该给予抵押权?农民房屋到底是否应该给予其抵押权?我们到底应该如何保护农民的财产权?农村土地制度如何做到公平正义?
这些问题,是促成田涛教授和胡戎恩教授完成此项田野调查的原动力。胡戎恩教授告诉记者,首先提出深入调查的是本书的编委会主任廖国勋同志,调查过程中,他已经担任中共铜仁地委书记,由于公务繁忙没有全程参与调查,但本次调查的提纲、调查重点、调查路线都是他设计和建议的。
在深入西部农村进行田野调查和社会实证研究的想法的驱动下,作者选择贵州铜仁地区农村进行试点,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数据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之所以选择贵州铜仁地区,是由于贵州是全国最贫困的省份,铜仁又是贵州最贫困的农业地区,选择铜仁对广大西部农村有代表性。
田涛教授和胡戎恩教授一行在进行调查时发现,铜仁农业企业或者农业大户普遍遭遇的最大困难是———融资困难。投入资本几乎全部是自有资金和政府扶持资金,没有商业贷款。原因很简单,现有法律和政策不允许农村承包土地、农村宅基地和农村房屋抵押(包括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没有突破此项限制)。
“而农民除了农村土地和房屋还有什么财产可以抵押呢?”胡戎恩教授如是说。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