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经济

工行700亿再融资敲定 在港平台私有化整合起步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07月29日00:19
  另一只靴子终于掉下来了。

  扑朔迷离、几经周折的工商银行(601398.SH;1398.HK)再融资方案最终得以确定。

  7月28日,工商银行发布董事会决议的公告,公告称,该行将在A+H股市场推出配股方案,配股募集资金总额拟不超过人民币450亿元。

  与此同时,此前工行股东大会讨论通过的250亿A股可转债融资计划也将照常进行。

  这意味着,此番工商银行再融资总规模达到了700亿元。

  但公告仅称,本次配股A股配售对象全体A股股东。至于汇金是否全额参与配股尚不得而知。

  仿效中行

  公告称,此次配股每股面值人民币一元,按每10股配售不超过0.6股的比例向全体股东配售,A股和H股配股比例相同。但A股配股采用代销的方式,H股配股则采用包销的方式。

  此次募集的不超过450亿元人民币资金都将用来补充资本金。

  与此同时,市场普遍猜测汇金将继续增持几大国有银行。这将使资本市场较少受到工行此次A+H巨额配股方案的影响。

  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中国的银行股今年来持续走低。截至6月末,工行今年年内跌幅达23%,估值优势逐渐显现。

  而事实情况是,汇金也参与了中行的再融资。此前,汇金就曾先后两次发布公告表明积极支持并参与三行有序补充资本的态度。

  有消息指出,此前就是因汇金的积极参与,中行再融资计划作出重大调整。

  今年3月,中行董事长肖钢曾明确表示,该行A股400亿元人民币可转债发行后,暂无A股股权融资计划。但7月初,中行却提出A+H配股融资不超过600亿元人民币的决定。

  工行完全仿效中行的后尘,增加了A股配股方案。

  这同时也意味着,三大国有上市银行的配股计划都将通过A+H融资的方式完成。加上发行的可转债在内,三大行的再融资规模共计2450亿元人民币。

  其中,建设银行确定的再融资计划为A+H配股融资不超过750亿元人民币;中国银行确定的再融资计划除了在A股发行400亿元可转债外,还将通过A+H配股融资不超过600亿元人民币;此前,工商银行已通过在A股发行250亿元可转债的计划。

  但工行的资金募集计划可能实际上并不仅止700亿。

  近日也有消息称,除了再融资,工商银行还将发行总额为220亿元的次级债,在充实资本金的基础上,用以替换2005年发行并即将在下月到期的相同金额次级债券。

  此前,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曾承诺称,再融资完成后,预计工商银行未来三年将不需通过二级市场进行资本补充。该行已经开始尝试“二级市场+内源性资本补充+资本节约”三种模式合一的资本补充手段。他认为,未来工行目标的资本充足率应该维持在12%以上。

  2009年末,工商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2.36%;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9%。

  工银亚洲私有化

  募集资金的同时,工商银行似乎也没有忘记花大价钱整合香港业务平台。

  截至2009年底,工商银行在香港的业务平台共有三个:工商东亚、工银亚洲和工银国际。

  但如今,上述三者似乎只能保留一个。

  7月27日,股价连续5天上涨后,工银亚洲(000349.HK)毫无征兆地突遇停牌。

  在排除了因工银亚洲自身业务而停牌的可能性后,流传多年的工商银行可能私有化工银亚洲的消息重返江湖。

  次日举行的工商银行董事会会议则以一纸公告的形式肯定了这一市场传言。

  7月28日晚,工商银行公告称,董事会审议通过了一项关于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私有化的议案(当中包括纯现金要约),但还须有关部门审核,待审核后再行公告。

  尽管公告寥寥数字,但值得注意的是,工银亚洲停牌前五个交易日,其股价连日上涨,收盘价从7月20日的20.90港元大幅升至7月26日的23.05港元,累计升幅达11%,股价创出新高。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工银亚洲股价更是上升36%,远远跑赢大市。

  这将提高工行的要约收购价格。事实上,金融危机后不久,2008年底到2009年初,工银亚洲股价曾一路下跌至6.6港元。

  毫无疑问,对于工商银行而言,选择在此时将工银亚洲私有化无疑是选择了一个高成本的时间点。当然,如果在金融危机时以较低价格要约收购,也可能会引起股东反对。

  由于工商银行目前持有工银亚洲72.40%的股份,股本13.52亿股,若按前一交易日23.05港元计,且全部以现金形式收购其余股东的股份,工商银行将支付86亿港元。

  但23.05港元显然不可能是最终现金要约收购价格。一外资证券公司人士猜测,工银亚洲的现金要约收购价格有可能在27港元左右,与此同时,工行亦有可能提供换股选择。因此,最终收购成本不得而知。

  工银亚洲的前身为友联银行,成立于1964年,并在1973年上市,于2000年被工行收购,更名为工银亚洲。 与中银香港相比,工银亚洲一直希望拓展在港零售业务,但多年来成效并不显著。目前,零售业务只占其业务比重不到三分之一。

  尽管此前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曾多次公开表示,工商银行从来没有私有化工银亚洲的想法。但现实地来看,作为工商银行在香港的子公司,尤其是当母公司A、H股两地上市后,工银亚洲实质上已经不需要保留上市地位作为融资平台用途,工银亚洲的独立上市也似乎显得多余。与此同时,由于内地与香港之间未来的人民币业务“前途无量”,工银亚洲私有化的理念变得相当合理。

  事实上,银行私有化有过先例。中信银行(00998.HK)于2007年上市后不久便把中信嘉华银行的上市控股公司私有化。

  不可否认的是,中银香港(02388.HK)亦有着类似的境遇,该行在内地与中国银行(03988.HK)在业务上竞争,处境尴尬。

  除了工银亚洲,工商银行此前在香港另有工商东亚作为投行业务平台。但工银国际的成立宣告了工商东亚的终结。

  2008年5月,工商银行成功在香港注册成立“工银国际融资”(ICBC International Capital Ltd.),并获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发出第1类和第6类投资银行的业务牌照,申请亦获得香港金融管理局批准。

  此举意味着,工商银行在香港的投行牌照,亦将逐渐从工商东亚转移至工银国际融资。

  2010年1月28日,中国工商银行与东亚银行就加拿大东亚银行及工商东亚股权买卖交易成功完成交割。交易完成后,工商银行将控股加拿大东亚银行,而工商东亚则成为东亚银行全资附属公司。

  表面上看,这是工商银行以旗下投资银行,即工商东亚的全部75%股份为代价,换取了进军加拿大商业银行市场的机会。但与此同时,出售工商东亚亦正是工商银行整合其在香港的机构和业务资源的重要一着。此举将更使工商银行集中资源加速拓展其在香港的投资银行业务。

  事实上,经过近两年来紧锣密鼓进行的资源整合,工商银行香港业务的轮廓也越发清晰。
(责任编辑:李恺萌)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