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天气 > 中国多地遭暴雨洪水袭击 > 南方遭暴雨袭击消息

栾川县委县政府就伊河大桥垮事件登报检查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7月29日05:58
  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河南伊河大桥因为洪水而坍塌的事件,到目前为止已经造成66人死亡和失踪。在事后的第三天,当地的相关部门就写了一份检讨,这份检讨还在报纸的头版头条登了出来,我们关注这件事情。

  (播放短片)

  字幕提示:

  27日傍晚画面

  四川汉源连日降雨引发山体垮塌;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一处山体滑坡形成泥石流;云南贡山县普拉底乡发生泥石流灾害。

  解说:

  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暴雨洪涝灾害,如今还在继续。四川汉源发生山体垮塌,21个人失踪,在今天,搜救队员已经找到一名失踪的孩子;26号,云南贡山县发生泥石流灾害,在今天已经证实有11人失踪,11人不同程度地受伤;今天,辽宁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发生山体滑坡,已经造成4人遇难;今天,吉林永吉县全程被淹,三万人被困。而对于河南洛阳市栾川县的人而言,暴雨给他们带来的切肤之痛更加直接。

  截止今天下午,四天前傍晚的洪水带走了当地37条人命,还有29人失踪。

  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汤营村村民1:

  整个桥从南边向北边塌,和打仗时的炸弹差不多。整个洪水,被炸得十几米高。

  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汤营村村民2:

  冒着烟下去之后,人往下掉。

  解说:

  24号傍晚,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伊河大桥突然发生整体垮塌,导致在桥上观看洪水的数十名群众都被卷入水中。回忆那天的情景,有村民用“100多米的大桥像豆腐一样说塌就塌了”来形容。

  (电话采访)

  李志全(中国新闻社河南分社记者):

  大桥是汤营村唯一的一个出路,这个大桥垮塌之后,这个村几乎就成了一个孤岛了。

  记者:

  大米是怎么运进去的?

  李志全:

  靠冲锋舟。

  解说:

  7月26号,《洛阳日报》头版刊登了栾川县委县政府就伊河大桥垮塌事件写给洛阳市委市政府的书面检查,随后在昨天召开的河南全省防汛工作事评会议上,副省长刘满仓表示,这是一起特重大事故,这次事故完全可以避免。

  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汤营村村民3:

  没有人通知说这里太危险。

  解说:

  事实上,有村民拍到大桥垮塌前一天的照片,在这张照片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未垮塌的桥有五个拱,当时水流已经逼近桥面,不知道当时这样的场面是否已经引起了有关人员的注意?

  (电话采访)

  李志全:

  汤营村一个村支部书记说,7月初当时各级政府都说防汛这个事,但是大家都没有在意,只是说排查一些河堤、河坝,对其它进行检查,把这个桥给忽略了。

  解说:

  这座整体垮塌的大桥,在1986年11月开工建设,1987年12月竣工通车,由潭头镇人民政府组织修建,总投资79万元。去年因为出现过部分坍塌而进行维修。

  在如今大桥垮塌的现场,在断裂的桥面上,人们也并没有发现钢筋材料。

  今年栾川的灾情很严重,事发前一天,栾川下了一场百年一遇的大暴雨,降雨量达350到400毫米。7月24号,潭头镇汤营村伊河段洪峰流量达到平时流量的63倍之多。

  (电话采访)

  李志全:

  他们官方的描述,说这是50年一遇的洪水,说栾川局部这个地方甚至就百年一遇,比较上年纪的村民,大概60多岁左右,他就告诉我,之前根本就没有发生过这种事。

  解说:

  面对这样的垮塌,当地有关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曾对媒体的记者这样解释,大桥本身设计的早,根基是自重力式,不像孔桩桥基那么牢固,洪水来临时,河里漂浮着很多上流下泄的树木,由于树木阻塞桥孔下泻水面,导致洪水对桥冲击很大,瞬间垮塌。

  主持人:

  你看岩松,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就在关注大暴雨还有洪水造成的损失,但是发生在河南栾川的这样一个这么大的损失,你怎么看?

  白岩松(评论员):

  我觉得最关键的是在发生了这样的悲剧之后,我们怎么去反省,尤其反省的重点在哪里,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做到痛定思痛。形成这个桥梁的垮塌的原因,大家无外乎现在是从三个方面去总结,造成这样的一个悲剧:第一个,当然是由于持续的暴雨所导致的特大的洪水,这是排在第一位的;接下来要强调的是大家在怀疑是不是桥梁的质量有问题,这是第二个;第三个,大家想的是为什么在当时充满着危险的情况下,桥上会有这么多人,不管是少量路过的,还有把它当成了观景台看水的,我觉得这个时候分析起来就非常有意思了。因为我们不能去指责说全部的原因都在暴雨导致的特大洪水使这个桥梁垮塌了,因为未来也有可能遇到,我们是要尽量地在这样的特大洪水面前去避免伤亡,对吗? 另一个,大家在说桥梁质量,这个还有待于去进一步地提供很多的细节,但问题是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在这次整个降暴雨的过程中,在整个洛阳市垮塌了桥梁34座。你看,34座,我想如果包括了这座桥梁的话,那33座好像没有人关心,也许它也存在质量问题,但是由于它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大家的这种注意力就不那么明显。所以我觉得这件事情在当下最值得反思的是,为什么已经有了预警,暴雨在持续,还允许居然没有警觉,让桥上可以有那么多的人在观看洪水,以至于悲剧酿成。

  (视频连线)

  主持人:

  关于这次桥梁坍塌事件的更多的消息,我们来连线本台记者代纪玲,代纪玲你好。

  代纪玲(本台记者):

  你好董倩。

  主持人:

  到目前为止,我们知道的数字,66个人已经死亡和失踪。据你的统计,给我们报道一下,已经救起来的人是多少?

  代纪玲:

  事发当天就有13人成功获救,在第二天,当地的打捞动员,包括救援队员又救出一人,一共是14人获救。另外还有5个人现在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我们也到医院去探寻了一下,这5个人他们分别是骨伤和擦伤,并没有生命的危险。董倩。

  主持人:

  很多报纸上写,当时有很多人在桥上,他们在观景,还有一些路人,为什么当时已经知道很危险的情况下,还有那么多人在桥上?

  代纪玲:

  事发的这个桥是伊河上的一个临近汤营村的桥,这个桥也被命名为叫汤营大桥。我们也了解到,目前已经发现遇难和失踪的人员,主要是汤营村的村民,其中也有少量的外地,来自郑州等地的游客。我们也向当地村民了解了一下,就在昨天的时候,我们专门地乘冲锋舟到村里去跟村民了解情况。因为在伊河这一段平常水是非常少的,它的水深也就是1米多,当时雨大水急,水越升越高,很多村民就像是看景观潮一样地到桥面上去看大水。

  另外还有一个细节,也就是刚才在片子中和岩松已经提到的,当时这里并没有明确的预警和警戒,桥的两端并没有设立明显的标识,不让民众到桥上去。

  同时还有一点,就是当天整个洛阳市是普降暴雨的,就在上游的栾川县也有几座桥梁出现了危险。当时,如果在这个时候这边就发出预警的话,那水到事发的汤营大桥,其实还有3到4个小时的时间,完全是有能力和时间进行处置的,但是遗憾的是,这些工作都没有做。

  据目击者称,当时在桥上至少有70多人。目击者用“远远看去,整个桥上全都被雨伞覆盖”来形容当时的情景。董倩。

  主持人: 有媒体报道说,在2009年的时候,也就是去年坍塌的这栋桥实际上维修过,当时是因为什么原因而维修的?

  代纪玲:

  这个桥呢,我们了解的是它并没有进行过大的维修,而是在2008年的时候,因为当地的旅游发展,因为这个地方它属重渡沟景区,一个非常著名的景区,而在汤营村边上,又刚刚新增了一个温泉度假村。正是因为旅游发展的需要,当地出资对这个桥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外在和美化式的维修。当时只是对桥面进行了重新的铺装,把原来的石头栏杆换成了玉石栏杆,但是并没有进行特别彻底的维修。而且据村民讲,这个桥用了将近20年,目前并没有出现过大的险情,主持人。

  主持人:

  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媒体报道的资料说,可能倒塌的桥梁是看不到任何钢筋的,你了解到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代纪玲:

  的确,我们在现场采访,包括我们近距离接触垮塌现场的时候,没有看到钢筋,只看到大块的石块和水泥。我们也了解了一下,当地村民和当地的解释说,这个桥它本身的结构就是一个石拱桥,因为大家知道桥分很多类型,有钢结构的,有砖混结构的,也有像木结构的,还有我们刚才提到的石拱桥。我们在现场看到,大量的石块和水泥脱落,但是的确没有看到钢筋。不过当地也正在对这个事故。刚才也提到,这个桥是建于80年代,当时是由政府出资,村民集体出义务工来修建的。那这个桥当时的规划设计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存在缺陷,现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证实。

  主持人:

  好,最后一个问题给你代纪玲,就是当地的相关部门到现在为止,有没有给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次桥梁的坍塌?

  代纪玲:

  的确,当66个人的生命现在已经不在,或是生死未卜的时候,很多人都想知道原因。但是对于一个大桥的垮塌,这样一个事故来说,它牵扯到很多部门和环节,而且需要多个技术数据来支持,想要在事故发生的三四天之后拿到答案是不大可能的。不过有一个消息要告诉大家,就在昨天的时候,洛阳市已经成立了一个由市纪委牵头的事故调查组,而且今天,这个事故调查组已经进入现场开始工作了。

  另外,我们还有一个新的消息要告诉大家,今天下午我们到达现场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工作人员正在现场进行测量和探测。因为刚才片子中大家也听到了,现在汤营村一共有2480多口人,他们唯一的生活通道现在断了,当地正在加紧、紧急地规划设计一个便桥,以方便这些村民的进出。主持人。

  主持人:

  好,感谢代纪玲。岩松你听完更多的细节之后,你的感受? 白岩松:

  我还是觉得我们有一点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了对桥梁质量的关注上,它是不是一个大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大问题。但是在这次造成了超过60人生命的一个巨大悲剧的事故面前,我认为它仅仅是第二位的一个责任,我们是需要一段时间再慢慢地去看看它究竟问题出在哪儿?

  第一位的问题,最麻烦的还是一个我们的这种警觉和提前的对生命的这种防范。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是我们有更早的这种,就是有没有时间警觉呢?我看了一下相关的新闻,查看了一下相关的时间点,是足够有时间警觉。

  主持人:

  刚才代纪玲也谈到,3个小时。

  白岩松:

  如果敏感的话,你看,不只3个小时,出事在什么时候呢?在24号傍晚6点之前,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下呢?22号的上午的8点,22号的8点到23号的8点,24个小时过去了,23号再到24号,又有将近20个小时的时间,而且在24号这一天,雨是持续地越下越大,而且已经在洛阳市出现了多处的桥梁的垮塌,13条道路中断。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有一定的警觉,在脑海中我们有哪些危险点的话,恐怕这个点早就应该用绳拦上,已经不让人上去了。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去年去台湾”八八风灾”,其实台湾基础建设也是很棒,但是八八风采我看到了太多的桥梁垮塌的场面,但是桥梁垮塌本身几乎没有带来人员伤亡,为什么?我突然想到了几年前我去台湾,在台风来之前,很多个小时之前,所有的警察等等都已经出动了,开始到海边各个地方开始拉绳,就不让人进去了,车全部劝退,那是一个非常大的工作量,最后把人都离开危险的部位。

  我们去想象一下,如果在这个桥的过程当中,如果我们要让这些人更早地就离开危险部位的话,哪怕一个人能想到的话,这个悲剧能发生吗?它不过就变成了在这次持续降雨过程中,洛阳市垮塌的34座桥梁当中的一个,我们只记住了数字,而没有记住死亡和悲剧。

  主持人:

  但你看,刚才你说的一个人要有一种危险的意识,刚才你说到台湾的经验,就是有人给他们拉绳,不让进,因为这是一个禁区了。但是你看刚才记者的介绍,短片的介绍我们看到了,水势是迅速地上升,当地人,常年生活在这儿的人,难道自己不应该有一个适当的……

  白岩松:

  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我们当然希望我们教育很好,从小就教给了每一个中国人去逃生和安全,各方面的意识,但是这不过是这几年大家在慢慢地增长,由于地震等等很多的因素。所以我们不好在这个悲剧面前把责任又立即推到了乡亲们那里。

  另外还有一点是,我们永远不敢简单地寄希望于不来这么大的洪水,这是第一个不敢寄希望,你不敢吧?我也不敢。因为大自然随时变脸,你不知道它会是什么样的,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我们还不能寄希望于所有的桥梁在任何超出这个常规的自然灾害面前,也是安然无恙的,这既有大自然是出乎你的想象的。 我去年去了台湾的”八八风灾”我就知道了,大自然太厉害了,它可以让一座城市将近两米泥的厚,桥梁很多都坍塌。另外还有一个我们工程质量的问题,我们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每一个工程的质量都特棒的,这需要综合地去使生命得到一种保障。所以我说,警觉和安全意识,尤其在有关部门能更早地意识到这儿很危险,该拉绳的拉绳,该出动人力这块儿就不让通车了等等,大家就不会出现这样一种悲剧了。所以我觉得在这个事件上给我们的提醒,我看到了很多人把注意力放到了桥的质量。当然我们一会儿还会有时间去谈桥的质量的问题,但是在这个事件上真不是第一位的,要想保命,在这个时候不能说我们隔靴搔痒似的,好像我们很心疼的样子,桥的质量如何如何,在这件事情最让你心疼的是,当时只要有一个人在两头拉上绳,一个人都死不了。

  主持人:

  到目前为止,这个事故到底是什么原因还没有最后确定下来,但是在事故发生之后的第三天,当地的相关部门写了一封检查。

  (播放短片)

  解说:

  伊河大桥垮塌发生后的第三天,《洛阳日报》头版刊登了栾川县委县政府就伊河大桥垮塌事故写给洛阳市委市政府的书面检查。

  字幕提示:

  市委、市政府:

  ……事件发生后,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解放军驻洛某部舟桥团官兵、驻洛武警支队的指挥员以及栾川县、嵩县干部群众的昼夜搜救、救出1名落水群众,发现28具遇难者尸体,目前仍有13名群众下落不明……

  解说:

  从相关文字量的统计来看,这篇检查对灾难成因的反思和分析并不多,相对于文中一一罗列的明确的五条事后措施,对灾难发生的原因,这篇检查表述得并不明确。

  尽管此次灾害事件发生有连降暴雨、突发洪水不可抗拒的因素,但也充分暴露出我们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无力,执行不到位,工作不深入、不扎实、不具体、不细致等问题。

  大桥在今年洪水面前坍塌,造成群死群伤,到底是什么原因,有关部门目前正在调查中。可能是因为还忙于救治和善后工作,在上述这份检查中,当地有关部门对自己究竟如何工作不深入、不扎实、不具体、不细致也没有进行说明。

  但是昨天河南省防汛工作事评会议上,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却给出了一个明确的说法。栾川“7·24”事件中,桥梁垮塌造成群死群伤,这是一场特重大事故,这次事故完全可以避免。 对有安全问题的危桥、险桥等设施,既没警示标志,发生洪水时也没有组织人员把守,造成了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而同样在昨天这场河南省防汛工作事评会议上,除了刘满仓的分析,省水利厅厅长王仕尧还特别提到了卢氏县的预警经验。

  三年前的一场洪灾,仅仅是一个卢氏县就死亡、失踪79人,但是,今年虽然洪水比三年前更大,可伤亡却明显减少。

  7月24号0时28分,卢氏县防办监测到全县降雨达到预警时,立即通过短信平台、电话、广播、电视等通报雨情,凌晨3点半,又向全县发出山洪灾害红色预警。从县到乡到村,各级干部入村入户,值班的村支书、村主任敲响铜锣,吹起哨子,把全村村民都喊了起来,就这样,洪水还没到,4万多人已经从危险地段先期转移。面对自然灾害,卢氏县的预警经验显得更加可贵。

  如今,在四川、在河南、在湖北、在吉林等等等等,中国大片地区,抢修转移,还要不断地面对一个接着一个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这就是当下所有的基层部门无法回避的责任和压力。在湖北洪湖市,这位电排站的站长何富志,因为连续12昼夜抢排泽水,甚至晕倒在工作岗位上。

  而在福建南平,一位村支书,同样因为抗洪第一线坚持工作,劳累过度,最终突发脑溢血,至今他已经昏迷了20多天。

  面对持续严峻的水情,一面是来自上级的任务压力,一面更有来自受灾群众的强烈期待。的确,摆在地方政府头上的压力十分之大,但是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未雨绸缪,细致的工作,可能比一份检查更有现实意义。

  主持人:

  当地相关部门在事后写了一份检查,刚刚我在一开始的时候说是检讨,那正要要说一下,这检查和检讨区别是什么?

  白岩松:

  其实这个检查是洛阳市委市政府责令当地的县委县政府来写的一个检查。但是难得的这份检查被登在了《洛阳日报》上,登在了头版。当然头条也是关于这个灾情的了。因此它是一个书面检查被公开报道了。我不想说这个检查是好还是不好,比如说我给大家举一个我很钦佩的一个例子。在这份检查里头,登在《洛阳日报》的检查里,到了第二段才写了痛心跟自责,主要是面向市委市政府写的。但是在2004年,吉林省当时出现了中百商厦的特大火灾,没想到几天后,吉林省的省长洪虎在《吉林日报》上登了一份致歉的信,第一段就有了这样的检讨,你看看这个检讨会不会更为深刻一点:

  “我作为省长,作为全省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深感内疚和自责,对不起全省人民和死伤的群众”。

  他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人民和群众上。我觉得难怪当时全国各地的评论都是好评如潮,说这是近年来省部级干部第一个针对这种重特大的安全生产事故而做出检讨的一个人来,因此跟那份检讨比较起来,这不过是一个被公开刊登出来的一个内部的书面检查,也没有像大家期待的有那么深刻的反省。当然我觉得可能需要时间吧,过一段时间也许他们会反省地更好。 (来源:央视《新闻1+1》)
(责任编辑:徐永刚)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