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8时46分报道,最近有媒体曝光,市场上的黑龙江“五常香米”,绝大部分是用杂牌米+香精熏出来的。为此,黑龙江五常市紧急下令当地200家米业加工厂停业整顿。
“五常大米”造假泛滥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深层原因?最新一期《三联生活周刊》的文章《五常假大米事件》,通过实地调查,试图解答疑问,详细内容请听中央台记者徐杰峰对《三联生活周刊》记者陈晓的采访。
徐杰峰:黑龙江“五常大米”掺假事件最近引发了很多关注,本期《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采取了一个特别的视角,剖析了五常当地一家中小企业“老乔家”因造假被停业检查的个案,能否说说这个案例有什么代表意义呢?
陈晓:五常这个地方在最近一年里,大米收购价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增长,导致当地出现一些被媒体所曝光的以勾兑或者加香精的形式来制造五常假大米的现象。现在各地政府都在寻求利用本地资源快速发展之道,作为城市的管理者来说,这本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过度的追求速度,希望“罗马在一天建成”,就会出现一些违背良好初衷的事情。
政府希望引进农合企业来带动市场的发展,这本来是一个常规思路,但是如何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约束大企业的行为,尤其是约束政府自身,约束行政力量对市场的介入,这是地方政府在管理中应该要注意的问题。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