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天气 > 多省高温 > 高温消息

高温天气需要“高温”应对!(图)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0年07月31日08:56
  7月30日,重庆市渝北区龙山路上,一位市民打伞过马路。当日,重庆部分区县气温超过40℃,主城区气温超过39℃。重庆市气象台已连续两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新华社记者 陈诚 摄

  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这两天实在是太热了,在今天全国范围内有21个省区受到了热浪的侵袭,有的地方最高温度居然达到了45度,高温炙烤下的生产和生活实在是需要用高温去应对。

  主持人:

  今天中午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了高温黄色预警,截止今天,中央气象台已经连续有六天都发布了高温预警。

  热浪滚滚,温热难耐,今天高温控制了中国21个省市自治区,多个地方气温冲破了40度,其中内蒙古中部拐子湖和额济纳旗甚至分别到了44.5度和43.7度。这也是7月以来我国迎来的第二轮大范围高温天气,行走在街头、乘坐公交,无数个地区相同的感受,人就像是处在蒸笼里,说不出的难受。

  记者:

  坐在北京公交57路汽车上,从公主坟到四惠,路途大概一个半小时,您看我的身上已经是大汗淋漓了,由于这辆车的车辆机器是前置,司机驾驶旁边的温度非常高,现在我们看看他的温度大概是多少?司机驾驶舱旁边的温度是51℃。

  司机(北京公交57路车队):

  就是太热了,感觉像个大蒸笼似的,闷得都喘不上气。

  记者:

  我所在的区域就是机场停机坪的工作区,在两万多亩的机场工作区域内是不能有任何的树木和遮挡的,到底机场停机坪的区域温度有多高,我们曾经做了一个实验,这是一个非常精准的医用体温计,在短短几分钟之内,这个里头指示温度就已经达到了它的极限43℃。同时在1个多小时之前,我们曾经把一个鸡蛋放到了这个杯子里,现在通过一个多小时之后的蒸烤,这个鸡蛋基本上已经熟了。

  中午,在北京首都机场飞行区域,记者见到行李搬运工小张,当时地面温度将近60℃,而他已经连续工作了6个小时。浅蓝色的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用他们自己的话说,现在的工作环境就是脚下烤,头上晒,中间蒸。我们粗略地计算了一下,每天一个行李搬运工装卸的行李就有2000多公斤,虽然每个人都是大汗淋漓,但是我们发现,大多数的行李搬运人员穿的都是长袖工作服。

  搬运工:

  就是防晒,因为经常露天工作,如果穿半袖的工作服容易晒伤。

  连日的高温"桑拿天",更是直接催动了各地电网不断地突破用电负荷历史记录。在甘肃酒泉,罕见高温天气甚至导致了各大商场空调、电扇的脱销。

  某电器城营业员:

  空调基本上就是每到一批就没了,(销售)相当快,就放个两三天。

  记者:

  现在厂家还有存货吗?

  某电器城营业员:

  厂家现在应该是有的,不过现在调货非常困难。

  全女士(市民):

  过来转一下,看空调有没有货,我们去各大卖场看它都没有货,价格都涨了,涨了五六百到七八百。

  姚女士(市民):

  听说朋友订了一套空调,等了好几天才能安装,四五天才能安装上,要么就是没货现在。 而在酒泉市各大医院,高温诱发的病患更是导致医院爆满。

  王若鹏(酒泉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医生):

  车祸今年明显增多,工地的意外伤害事件也是明显地增多,就是由于天气炎热,司机在驾驶过程中疲劳驾驶,诱发车祸,明显增加二三十起。再一个,施工工地的施工人员也是由于天气炎热,诱发一些意外事件。

  在西安,高温天气更是50年罕见。

  李志(本台记者):

  这里就是上水人们工作的一个区域,我手里现在有一个电子的温度计,它上面显示这列刚刚进站列车的温度是47度。但是由于水流到地面上,包括太阳在高空进行炙烤,这个工作环境里的温度至少在60℃以上。

  三伏天,人喘不过气,汽车也受不了。最近,福州、杭州多地出现汽车自然现象。

  两天前,在福州一辆停放在路边的面包车突然发生自然,火势瞬间吞噬了整辆面包车,车内的座椅、玻璃等全部化为灰烬。

  目击者:

  黑云有四、五米高,灭火器拿着不顶用。

  与此同时,高温中暑人员也明显增多。石家庄的首个中暑专用病房自7月7号投入使用以来,已接受多位中暑病人,大多是老年人,不少都患有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基础性疾病。

  这个夏天连续的热浪让很多人猛然发现,原来高温同样是一种灾害天气。人们的健康、生产的安全,甚至是社会运转的顺畅都会受到干扰。在寻找着避暑方式的同时,所有人都期待着天气能降温,酷热早日消退,凉风何时能够到来。

  主持人:

  今天我们演播室特别请到的是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先生。

  何先生,我们先来看这张图,全国高温区的预报,您看在全国,就是在中国的腹地很多地方都是黄色、橙色,在如此大规模、大范围的里面出现长时间的持续高温,这是不是异常的现象?

  何立富(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还是比较异常的,像这次高温出现这么大的范围,持续这么长的时间还是比较少见的。

  主持人:

  以北京为例,您看我们以往也有"桑拿天",但是一下子上来就持续一周甚至更长,这是几乎没有过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殊的天气?

  何立富:

  华北地区出现这种长时间桑拿天气的一个主要原因,主要还是由于我们上空受这种强大的暖气团的控制。这种暖气团主要是来自热带海洋的,我们称为副热带高气压的一个控制。在它的控制之下空气非常潮湿,它的相对湿度甚至能达到70%到80%,所以大家感觉到非常闷热。

  主持人:

  刚才我们说的是北京、华北一带,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高温区预报,连以前我们认为夏天避暑的很多地方,比如说内蒙大草原,那个地方也居然出现了40多度的高温,这是为什么?

  何立富:

  控制我们国家产生高温这种天气的暖气团实际上有两种类似:一种是来自海洋的,我们称为副热带高压,它是比较潮湿的;还有一种带来高温天气的是一种来自欧洲内陆的,我们称为大陆的那种高压,这种高气压控制之下,它的空气是比较干燥的,但是它的温度在这种强的太阳辐射之下,它的温度通常会上升得比较高,它的最高气温经常还会超过40度。 主持人:

  何先生,刚才我们看短片的时候,有一个来自酒泉地方,他们说二三十年没有这么热过,很多人就会联想,这是不是异常天气的一种前奏,可以这么理解吗?

  何立富:

  出现这么长时间的高温天气,我们认为它是一种极端的天气,但是如果说它和很多异常天气会发生,或者说它是一种前奏,这种联系目前来看并不是很紧密的。

  主持人:

  您看,有人说它是否和今年在南方,包括东北地区出现洪涝灾害有联系,从气象局的角度来说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

  何立富:

  高温热浪的这种天气和洪涝灾害、暴雨、洪涝这种关系并不是十分密切的,因为两者之间产生的天气系统是不一样的。这种暴雨、洪涝主要是温暖空气持续的一个交汇,这种高温热浪天气主要是受暖气团长时间的一个控制。所以这两者之间的一个联系并没有一种直接的联系,相反这种高温的一个主要联系是和干旱的联系更为紧密一些。因为通常在长时间高温的这种情况下,土壤失墒会比较严重,旱情会逐步露头。

  主持人:

  也就是说旱灾会在后面等着?

  何立富:

  对。

  主持人:

  高温天气是不是一种自然灾害?

  何立富:

  高温天气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它就像台风、暴雨,还有寒潮等这种灾害性天气是一样的,也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主持人:

  高温炙烤下,很多人还要坚持工作,尤其是对那些在这种高温天气下仍然要在户外坚持工作的人们来说,如何去做好他们的防护工作呢?《新闻1+1》稍后继续。

  林金桥是湖北省罗田县的一位农民。两周前,他在建筑工地工作时高温中暑,昏迷了整整10个小时,差点丢了命。这场大病,让林金桥几乎无法再与人交流,大多数时候他只有这样呆呆地坐着。

  其实,像林金桥这样在高温中倒在工作岗位上的人并不是少数。进入七月,仅从媒体报道,我们就看到高温中暑已经引起了多起伤亡事故。

  7月6号,河南开封市一位环卫工人在工作中中暑死亡。山东青岛一名建筑工人由于在烈日下长时间作业,导致中暑休克,伤及脏器。

  7月7号,跟林金桥在同一座城市打工的一名建筑工,也中暑死亡。

  唐志忠(解放军武汉总医院急诊重症监护主任医师):

  都是因为在野外和露天作业引发的中暑,重度中暑死亡率特别高,特别我们早期的抢救不及时,死亡就会更高,会达到百分之八九十。 眼下,已经进入了一年之中最热的三伏天,不少地方的气温都超过了38℃。有条件的城市人群都躲进空调房里消暑纳凉,或者去游泳馆里享受一丝凉意,但是一些依然要在烈日下坚守岗位的人们却有些无处躲藏。

  值勤交警:

  我们早晨是五个小时,在路上执勤期间,我们的脚一直感觉到像是在铁板上一样,特别烫。下班的时候我们的内衣感觉到几乎是能拧下水来了。

  刘扬(北京急救中心主治医师):

  这种天气我们肯定浑身都是大汗淋漓的,基本上一天要上班(出诊)八九趟车,基本上衣服(也)要湿八九遍吧。

  杨师傅(送水工人):

  上午七点半到下午六点半,除掉吃饭的时间,10个小时起码的。(衣服)每天长期都是湿的。

  记者:

  一天要换几套衣服?

  蒋永超(中铁一局北京地铁九号线04标段工人):

  一天要换两身到三身,关键就是里面太蒸,蒸得厉害,干活热的时候就拿水管往身上浇,往身上淋水。

  记者:

  管用吗?

  蒋永超:

  管用。

  记者:

  管多长时间?

  蒋永超:

  也就半个小时左右吧。

  在建筑工地上、在公交车里、在岗亭旁边,还有一处又一处防汛大堤、高温正在考验着无数人的意志和身体。而为了应对高温酷暑,各地也陆续出台应对措施,今年北京市将室外露天工作人员高温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

  武汉市政府部门紧急启动纳凉工程,全天候开放1000多个社区纳凉点,并为每个社区纳凉点下拨3000元纳凉经费。火炉城市重庆在全市设立了102个纳凉点供市民避暑。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有14个省份都根据自己当地的情况,分别公布了从10元到20元不等的日高温津贴标准。除了提高补贴之外,也还有更贴心的措施,这是河南焦作环卫部门给一线环卫工人配备的防暑降温背心,内附夹层,装有四块冷冻内胆,冷冻5个小时,在40℃左右的温度下,可保持4到5个小时的制冷效果。

  祁秀花(焦作市中站区环卫处职工):

  穿这个背心,感觉特别凉爽,就跟穿一个空调一样,觉得特别舒服。

  在重庆永川一个建筑工地上,20多年间临时搭建的板房宿舍全都装上了台式空调。

  肖国勇是一名砖工,在外务工多年,这是他第一次住进有空调的宿舍。

  肖国勇(建筑工人):

  晚上休息很好,第二天干活精神也很好。 在北京,包括公安交管局局长宋建国、政委李建华在内,全局483名现职领导干部最近也开始路面执勤,目的是替换一线435名执勤民警休息。在地面温度50多度的开放工作间,少站上一会儿都会是一种莫大的关怀。而对于很多人而言,这个夏天实在是个苦夏,可是从提高补贴到发放防暑背心,到工地安装空调,再到干部上街轮岗,举措虽小,所起到的作用却不可小觑。或许高温也给社会带来一个机会,它或许也能让我们在煎熬中冷静地去思索一些重要的问题。

  主持人:

  何教授,刚才我们说了,高温天气是一种自然灾害,但是在面对这种自然灾害的时候,我们普通人应该做些什么样的防护?它毕竟是灾害。

  何立富:

  我们普通人,第一个在这种高温的条件下要注意保护自己,首先要注意要勤喝水,要预防脱水,预防中暑。

  第二,我们要注意饮食的卫生,在这种高温条件下,食物也容易变质,很多人很喜欢吃冷饮,要注意预防这种肠道、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第三,这种高温的状况之下,我们要注意必备的一些防暑降温的药物。

  主持人:

  就像何先生刚才所说的那样,在这种高温,尤其是极端高温的情况下,能不外出就不外出。但是对于那些必须得在高温下、在户外工作的人们来说,我们应当为他们,整个社会应当为他们提供怎样的关照呢?我们来听听一位专家是怎么说的?

  罗云(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教授):

  现在我们国家对高温作业有一个清晰的标准,也就是说不同的高温作业条件下,我们要有相应的劳动防护的职业健康的相关措施来保障。具体地说:

  第一,一些高温作业一般说要采取综合的保障措施,比如说工艺的流程,采取一些现场隔热、通风降温这么一些措施来保障,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有保健措施,所谓的保健就是说对高温作业的相应的员工要给饮料、营养以及个人的防护,防护服、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检查的这么一些保健措施。

  第三,有一些管理性的措施,比如说温度我们不能改变,作业现场,像这几天北京也好,相关地区的室温我们不可能降下来,但是我们可以调整劳动的时间,来调整高温作业的状况和水平。中暑我们国家也作为职业病之一,国家的十大类115种职业病里面。

  记者:

  您所提到的这些一般性的常见措施或者说是这种标准,您感觉在目前实践中,它贯彻的怎么样呢?

  罗云:

  因为我们国家对安全生产问题、制约安全健康问题,很长一段时期重视了事故,重特大事故,就是职业安全问题。但是这一类高温作业属于职业健康,这个方面我们国家很多企业有标准、有措施、有规定,这个没错,但是在实践当中执行起来比较软,它不像重特大事故要查处、追究,所以我们要加大检查来提高它的执行力。

  主持人:

  刚才罗教授说得很清楚,因为在面对这些自然灾害的时候,您刚才也反复提到,就是要保护自己。但是对这些在户外工作的人,当我们说到洪涝灾害的时候,我们有一个非常直观的认识,而且整个社会有一个应急的系统,但是像这个"热",您觉得社会这种应急系统是不是很完善现在?

  何立富:

  确实是做的我觉得还有待加强,我觉得应该加强一些部门的联动机制。

  主持人:

  这怎么说呢?

  何立富:

  很多部门,气象部门如果发出了高温预警,相应的一些劳动部门应该采取相应的一些措施,发挥部门联动的这种效应,完善高温下这种应急响应体系。 主持人:

  另外,从心态来说,就是把热当作一种灾害,这种心态相关的部门是不是已经做到足够了?

  何立富:

  我觉得可能大家的认识还有待深化,其实像这种高温的天气所带来的这种灾害,它是一种缓慢变化的,是一个逐步累计的效应。

  主持人:

  这话怎么讲?

  何立富:

  比如说它对生命财产的损失是逐渐加重的影响,而且对人体伤害也是这样的,包括对一些高温状态下这种作业人员或者是老弱病残这种体制比较差的人的生命影响也是逐步显现的。

  主持人:

  现在全球的气候在发生着一些跟以前不一样的变化,所以很难讲未来是不是会反复出现像今年夏天表现出来的这种高温,所以作为社会应急系统来说应当做出什么样的调整?

  何立富:

  我觉得还是要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对这种高温热浪灾害性天气危害的认识,再加强部门之间相互的一个配合和协调。

  主持人:

  大家特别关心,现在热了这么长时间了,这一轮热什么时候能够过去?

  何立富:

  据我们对最新资料的认识,也就是说在这个月底31号到3号前后,有一股明显的冷空气影响北方地区,这样在这个时间段,也就是说在31号以后这种高温,特别是北方地区持续这么长时间的高温热浪天气有望得到一个缓和。但是由于7月下旬到8月上旬是华北的雨季,如果说这股冷空气减弱以后,还有可能不排除未来会出现这种高温天气。

  主持人:

  走了也可能再来?

  何立富:

  对。
(责任编辑:黄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