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8月1日电(记者罗争光、仇逸)98岁高龄的著名科学家、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院士溘然长逝,在我国科学界享有盛誉的“三钱”至此成绝唱。连日来,科学与教育界人士在表达哀悼的同时,纷纷表示要铭记“三钱”留给世人的精神宝藏,前辈们的未竟事业更待后来人去继承。
传承一种纯粹的爱国热情 “从钱伟长院士的沧桑经历中,我们能够深刻理解什么叫纯粹的爱国主义。”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周哲玮说。
且不说在新中国成立前,钱老如何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坚持回到祖国,即使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遭遇错误打击和迫害的特殊历史时期,钱老也没有放弃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顽强地开展“地下咨询”:他曾在李四光的恳求下,研究了测量地引力的初步设想措施;为国防部门建设防爆结构、穿甲试验、潜艇龙骨计算提供咨询;为人民大会堂眺台边缘工字梁的稳定提出增强方案……而到了晚年,钱老仍然担任了许多社会职务,推动众多社会事业的发展。
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副总设计师、上海航天局研究员陈昌亚表示,很早就知道了钱伟长先生的事迹,也正是“三钱”钱伟长、钱学森、钱三强等科学家的事迹引导他一步步走上科学道路。“前辈们极具爱国精神,很多人都是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不远万里、费尽周折从国外返回,一生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奠定基础、作出贡献。” “三钱”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热情不仅感动了后辈,更直接影响并带动了一批又一批留学归国人才。上海大学新型显示技术实验室执行主任、半导体光电项目组长张建华教授和丈夫都是从英国留学回国。她表示,对于钱老等老一辈“留洋人”,她们这些“新留洋人”尤其钦佩。
“虽然都是凭着一腔爱国热情回到祖国,但现在的祖国早已非昔日可比。现在的归国人才更希望成就一番事业,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但钱老他们那一代人不一样,他们回来的时候,可能要面临几乎一切工作都是零起点的状况。可以说,他们是凭着一种纯粹的爱国热情,将生命与自己从事的科学事业融在了一起。这种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张建华说。
继承一种探索无止境的理念 钱伟长是中科院资深院士,历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自动化研究所所长,英文《应用数学和力学》杂志主编。作为科学巨擘,钱伟长不仅在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领域成果卓著,更因为涉猎领域广泛被人戏称为“万能科学家”。
张建华坦言,钱老这种科研探索无止境的理念,对自己的科学研究和自身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像现在做项目,有时候也会需要我们改变原先的方向,学习一些新的东西,有时候也会犹豫、彷徨。但每次想起钱老的名言"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又觉得自己应该学会调整,也可以去做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钱老是一位科学家,更是一位教育家。他提出的一系列著名教育理念,如大学要“拆除四堵墙”、实行“三分制”、培养“全面的人”等,如今已成为各高校普遍推行的措施。
尤其是,钱老以自己的身体力行,诠释了大学应该培养“全面的人”的理念,他不仅专研物理学、航天航空学,也对建筑学、地理学、文学和艺术学有着很高的造诣。他还爱好体育,到了晚年依然不忘研究养生学和医学。
“钱老之所以从最初物理考试只拿到低分,到最后在物理学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关键是人内心的深度觉醒,在于人的综合素质。”全国劳模、特级教师于漪说。
于漪认为,现在教育强调自我发展、专业自我选择、发展道路自己设计等等,最重要是个人的发展要与国家需要、民族大业充分结合。“这才是成才的源头动力。有了这样的动力,才能在几十年生命燃烧中,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将这样的精神火焰传递给下一代,这是教育的根本。”
学习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 上海大学有一幢楼名为“乐乎楼”。从1983年来到上海大学后,钱老在这幢楼里一住就是27年,再无其他住所。
“上海大学的师生都知道,钱老在学校几十年,都是住在"乐乎楼"。他从不要求住得多么宽敞,多么豪华,而是要和学校、和学生在一起。”张建华说,钱老生前常讲,“我就住校园,以校为家。”
张建华回忆道,自己有好几次都看到钱老坐在轮椅上,由陪护人员推着在校园里散步。“在身体状况欠佳的时候,钱老还是始终想着再看看他时刻挂念的校园,让我看了特别感动。”
事实上,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钱伟长在上海担任大学校长的时间里,一直是一名“义务校长”,不拿学校一分钱的工资,也没有自己的房子。他说:“我只要事情办得对国家好就行,没有别的要求。我希望祖国强大起来,强大需要力量,而这力量就是知识。教育是振兴国家最重要的力量和手段。”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所长吴毅雄教授表示,老一辈科学家们这种淡泊名利的态度,尤为可敬。“他们这些老前辈,都是为了祖国强盛的目标毅然回国,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甚至一度不为世人所知。而且,当时国内外各种条件的巨大反差不仅没有让他们消沉,反而成为激发他们奋进的动力。这正是中国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巨大精神遗产。”
吴毅雄表示,如今的中国科技实力、科研环境大为改善,但能够吃苦耐劳、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不计待遇、勇当配角的精神永远需要。“学习前辈们这种精神,不分早晚。我已快近退休年限,但老前辈们的光辉依然会引导我更加奋发努力。”
(责任编辑: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