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民生生态两手都抓记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心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8月06日11:21
  新华网贵阳8月6日电(记者周芙蓉)在贵州省林业厅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办公室,挂着一面绣着“心系民众,秉公执法”的鲜红锦旗,这是贵州省沿河县沙子镇新龙村200多户退耕户2006年12月送给管理中心的。

  2006年8月,管理中心接到沿河县沙子镇新龙村退耕户举报,当地退耕户退耕还林钱粮未兑现,管理中心与沿河县财政、监察、信访、粮食、林业及镇政府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走访退耕农户及相关部门,经调查核实后,为退耕农户追回了损失,保护了退耕农户的合法权益。

  “退耕户的利益是否能及时足额兑现,是确保退耕还林工程有效推进的重点工作。”贵州省林业厅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心业务科科长周军介绍说,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10年来,管理中心共接访和办理信访案件200余件,最后形成的处理意见均得到信访人的赞同。

  信访案件的查处只是管理中心保障退耕农户利益开展的工作之一。2001年开展退耕还林试点时,管理中心就率先在全国自主开发了“退耕还林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每一户退耕户的基本信息全部录入计算机,退耕户到县林业部门打印兑现凭条,便可到乡粮管所及财政所进行兑现,从制度上规范了兑现,提高了兑现的准确率和及时性。 为了及时了解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益,管理中心还与贵州省林科院共同开展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监测与评价研究项目,从2002年起,紧密跟踪监测退耕还林工程区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10多年的资料积累,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数据支撑。

  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管理中心广泛深入宣传发动,积极探索工程建设新机制。2002年,关岭县人武部以规模化、集团化、专业化的形式组织1500名民兵预备役造林专业队,投入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高标准完成造林任务6.3万亩,成活率达90%以上,国家林业局给予充分肯定,称为“关岭模式”。

  为了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有效解决197万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2007年,管理中心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针对全省农民人均收入低、财政又无力提高补助标准,荒山造林难度越来越大、劳动力成本高等实际,积极向贵州省政府争取加大财政补助力度。

  据统计,从2000年开展退耕还林工程试点到2002年全面启动,截至2009年,贵州全省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1879万亩,为全省增加森林面积1646万亩,增加森林覆盖率6个百分点,加快了“两江”生态屏障建设步伐,对贵州近10年来森林覆盖率年均增加一个百分点作出了重要贡献。 工程区各地积极探索各种生态经济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农林产业,带动了茶、果、竹、药、草、畜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了“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经过对10个监测重点县100户退耕农户的追踪调查表明,退耕还林后人均收入增长2.3倍。截至2009年底,全省已累计兑现退耕还林农户补助105.8亿元。

  贵州省林业厅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心主任黄吉勇说,退耕还林是一项荫及子孙、惠及万民的宏大工程。管理好、使用好退耕还林资金,建设好、发展好退耕还林工程,关系到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关系到退耕农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管理中心将继续站在关注民生和生态安全的高度,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抓好退耕还林各项工作。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