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央行报告延续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基调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8月06日16:26
  新华网北京8月6日电(记者姚均芳、王宇)中国人民银行5日晚间发布了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从报告中可以看到,货币政策的主要基调未发生变化,央行对价格上行风险依然保持高度关注,要求加强通胀预期管理,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

  央行表示,下一阶段,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

  这一表述延续了此前的政策基调,这主要是基于央行对目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央行认为,目前,当前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经济运行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宏观调控面临两难局面。

  当前,经济增速出现回落。7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2%,回落到去年3月经济复苏以来的新低,距离50%的扩张与收缩临界点仅一步之遥。同时,内需发展的基础还不平衡,民间投资和内生增长动力还要强化,经济运行动力的转换尚未完成。外贸方面,国家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报告认为,预计下半年中国进出口增速将逐季放缓。在这种情况下,政策进一步紧缩会加大经济运行风险。 与此同时,价格上行风险不容忽视。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指出:“物价压力比原来预期的要大,受农产品、蔬菜、猪肉价格反弹以及部分地区洪涝灾害影响,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可能重新反弹至3%以上。”

  央行认为,潜在的通胀压力依然存在。当前国内劳动力价格趋升,资源环保成本加大,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推进,都有可能对通胀预期产生影响。

  央行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当期物价满意指数较上季下降4.2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低。未来物价预期指数升至70.3%,仍处于历史同期中的较高水平。

  因此,在价格压力下,货币政策也不能过早放松,需要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既要满足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又要为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切实管理好通胀预期。

  专家认为,短期内,货币政策仍将处于观察期,政策需要视物价形势、工业运行情况、投资增速、调整结构效果等的进一步发展而决策。 今年上半年,信贷投放节奏较去年趋于平稳,2月份以来,月度贷款增量基本维持在6500亿元左右。央行认为,总体看,2010年以来信贷增长走势符合调控方向。

  6月末,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1.82%。其中,中资大型银行为1.39%,中资中型银行为1.79%,中资小型银行为2.68%,农村信用社为4.27%。

  1.82%的平均超储率水平虽然略低于3月末的1.96%,但仍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今年5月下旬,由于外汇占款骤减以及央行连续净回笼资金等因素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趋紧,部分大型银行超储率甚至降到1%以下。不过,随着央行5月下旬开始连续八周净投放资金,7月开始银行体系流动性重回宽裕。央行也在7月下旬开始重新净回笼资金。

  央行指出,下一阶段要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宏观调控要求和实体经济部门的信贷需求,安排好全年贷款投放的进度和节奏。 按照今年信贷均衡投放的3:3:2:2比例,上半年信贷规模应控制在4.5万亿元。今年上半年,信贷增加4.63万亿元,基本符合调控目标。由于往年信贷投放比例基本为4:3:2:1的规律,因此今年下半年信贷规模相对较为宽松。

  中国建设银行专家赵庆明指出,受经济减速和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调控影响,目前贷款需求有所减弱,预计下半年信贷将不会像上半年那么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上半年冲高的过程中信贷比往年偏紧张,但是在下半年,预计跟去年同期比和历史平均水平比将偏宽松。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