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一半住房15年拆除重建”令人警醒

来源:法制日报
2010年08月09日07:12
  独家视角

  胡艺

  “中国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住房在未来15年到20年得拆了重建。”在中国地产金融年会“旧城改造与城市新规划中的投资机会与眼光”对话里,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语出惊人。他认为,目前真正能够在城市中保留下来的房子就是1979年到1999年建成的,但其管理格局以及配套设施都远不能适应今天的城市发展需要,只能存在10-15年(8月8日中国新闻网)。

  无独有偶,今年4月,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说,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只能持续25-30年。短寿的建筑将每年产生数以亿计的建筑垃圾,带来巨大的环境威胁(4月6日《法制晚报》)。

  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是132年,美国的建筑寿命是74年。国家规定住宅使用年限是70年,但是我国建筑平均实际寿命不到30年,对比之下,差距明显。建筑物寿命过短,不仅浪费社会资源,而且造成大量建筑垃圾,造成巨大的环境威胁。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宗旨背道而驰。建筑短命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建筑质量本身不过关,验房制度存在漏洞。住房作为百姓重要的生活资料,建设质量无疑十分重要。在高房价时代,一套房屋购买成本就是百姓的全部家当。如果出现质量问题,自然十分闹心。从“楼脆脆”、“楼歪歪”、“楼薄薄”到“楼垮垮”,媒体曝光的一些建筑质量安全事故,令人触目惊心。

  既然房子有这样那样的质量问题,又是如何通过验收的呢?在房价暴涨的时代,花尽自己的积蓄,啃光父母老本,用房奴身份换来的房子竟然是问题房。让人哭笑不得。建筑质量有问题,开发商难辞其咎。应该说,开发商急功近利、偷工减料,是建筑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但是质量不过关的问题房能够绕过规定通过竣工验收,相关部门也不能免责。

  其二,旧城改造步伐过快,城市规划变动频繁。相关官员拍脑袋决策,随意修改城市规划,大拆大建的情况比较突出。由于政绩评价体系不完善,领导变动频繁,有人认为前任领导制定的规划方案,不能显示政绩。好大喜功,按自己的意图随意更改城市规划者不在少数。于是乎,城市规划陷入了“领导一句话就变”的规划怪圈。包括住房在内的不少建筑物远没有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就因为各种“原因”被拆除。最近媒体更是频频报道了城市新建小区、酒店被拆除的消息。如此短视规划观,既浪费社会资源、劳民伤财,挤占民生投入;也打乱了城市总体规划部署,导致城市规划缺乏连续性、前瞻性;滋生了不少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与烂尾工程。大大缩短了建筑物平均寿命。

  我国正在致力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减少资源浪费,减轻环境压力十分重要。面对建筑短命的尴尬,如何前移监管关口,提高建筑质量,让城市建设达到科学规划的要求,真正实现“建筑大计,百年为本”;改变大拆大建的浪费发展观,摘除“最大建筑浪费国”的耻辱之帽,值得反思。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