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江西省吉安市普法办创新机制,组团队、拓阵地、创文艺、抓农村,激活城乡普法“内生动力”,走出一条小机构可有大作为的新路子。
组团队从“演员”到“导演”
普法机构角色延续中有转变。吉安市各级普法办不再唱“独角戏”,不只当演员,而是向担纲这场“普法大戏”导演的角色靠拢。通过整合各类人力资源,凝聚力量,组建普法团队,齐抓共管的“大普法”格局逐步形成。为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普法工作中来,吉安市普法办与井冈山大学共同组建了大学生法制宣传志愿者服务团,开创了吉安市普法志愿者有序组织和管理的先河。为确保基层普法的日常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吉安市进一步加大了普法宣传员网络队伍的建设,在每个乡镇、单位、村委会、社区聘任1至2名法制宣传员,并登册备案,形成了法制宣传员、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法制副校长、法律明白人、学法中心户等众多普法团队齐心协力普法的良性机制。
拓阵地从“单一”到“多元”
不断拓展富有生命力的普法阵地,是吉安市努力提升法制宣传教育效果的着力点。“五五”普法期间,吉安市将大型固定普法长廊的建设作为拓展普法阵地的重要抓手,全市13个县(市、区)均建成城区公共场所百米法制长廊,90%的乡镇建成了长逾30米的法制宣传栏。全市城区法制长廊总长度达1400米,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参与建设和宣传的单位达300余家。法制长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刊出贴近群众生活的普法栏目,成为有效整合资源、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普及法律知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同时,吉安市还致力于引导和运用现代媒体传播法律知识,谋求普法宣传阵地的多元化发展。一是发挥地方报刊、电视、广播的传媒平台效应。在《井冈山报》开辟《律师法律信箱》,吉安电视台开办《法制播报》、吉安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法律援助热线》等专栏。二是搭建远程网络教育新型平台。各地党委组织部门通过播放法制讲座、影片及邀请律师就常见法律问题进行有针对性讲座等方式,使远程网络教育成为基层干部学法的新平台。三是建设普法网站。吉安法治网、吉州普法网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宣传,兼具了法律法规数据库、法制动态传播平台、以案释法主阵地以及普法信息交流主渠道等功能。
创文艺从“城市”到“乡村”
吉安历来文化底蕴深厚、群众文艺生活丰富多彩。文艺搭台,普法唱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法律知识送进千家万户,是吉安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新亮点。广大法宣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深入乡村,挖掘民间法制故事素材,将优秀作品改编成法制文艺节目,到乡镇、村、社区巡演。乡土演员参演的符合时代特点的普法短剧,参与性强、生活性强,扩大了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永新县以剧团和各乡镇体协为载体,组织业余文艺队伍30多支,深入农村、社区,以歌舞、快板、戏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宣传禁赌、禁毒、计划生育等法律知识,其中《宝朵接婆》在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曲艺大赛中获表演奖;安福县根据县情乡情,创作了宣传学法守法、创新创业的剧目下乡巡演;新干县的农村祠堂里,活跃着自发编演法制文艺节目的农民演员的身影;永丰县、峡江县组织“遵纪守法、共创和谐”法制宣传文艺队到各乡镇巡回演出,效果良好。吉安市“公路杯”大型法制宣传文艺演出,创作了一些贴近主题,教育性和艺术性兼具的节目。青原区司法局创作的小品《真诚为民》,以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杨慧芝的事迹为蓝本,刻画了一位热心、真诚、能干的基层居委会调解员形象;吉州区人民法院表演的说唱快板《公正司法为人民》,表现了人民法院公正司法,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决心。
抓农村从“宣讲”到“帮建”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吉安市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设区市,开展好农村普法教育尤为重要。各地以农村普法“五个千万”工程为抓手,紧紧依托新农村、民主法治村(社区)示范点建设,在开展法制文化进乡村同时,更注重建立长效机制,注重对基层法制宣传队伍和阵地的帮建。有的县(市、区)选派优秀干警任村法制副主任,培养村“两委”干部和法律明白人,开展“六个一”,即每个月至少一次到村(学校)指导开展法制宣传和维稳工作;每半年至少上法制课一场;每周指导村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每个季度指导开展治安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每季度指导开展一次刑释解教人员回访工作;每半年指导开展一次社会治安满意度问卷调查。新干县总结推广了潭丘乡中洲村变“大祠堂”为“大学堂”,运用法律的惩戒和道德的感化作用大力开展道德评议、矛盾化解活动的做法,并在全县134个行政村以及有条件的自然村建立村民法制道德教育园地,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
温志琳 曾晓煌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