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大同:为推进城镇化进程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8月10日16:18
  城镇化是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和载体。实施城镇化战略、推进城镇化进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镇化道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关键在党。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须着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执政权威、发挥党的执政优势,把党的领导放在第一位,把组织工作触角延伸到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大同市委特别重视加强对城镇化的组织领导,将城镇化发展战略纳入全市党的建设总体目标之下,把有利环境与党建优势相对接,把有利政策与城市定位相对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全领域保障,为全市城镇化建设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一、党委统揽全局,始终牢牢把握全市城镇化发展方向

  1.主题思路牵引全市城镇化发展主线。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尤其是1993年地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新体制之后,大同的城镇化建设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春天,真正实现了有主题、有规划、有步骤、大步伐推进。这期间,市委步步紧跟全国全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形势,针对不同时期的发展之需及特点,提出了体现时代特征的城镇化发展主题思路,牵引全市城镇化发展方向,全程体现和巩固了党的领导。1993年9月召开的大同市第十次党代会上,市委以地市合并为起点,提出“二次创业”的发展主题。1998年6月召开的大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市委延伸“二次创业”的主题内涵,进一步要求全市再造具有大同特色的经济发展新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01年9月召开的大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市委提出“一切为了发展,重振大同雄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主题。2006年9月召开的大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市委提出了“奋力赶超,重振雄风”的发展主题,努力建设中国煤都、北方商埠、电力基地、制造业基地、旅游胜地。2008年6月召开的大同市第十三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市委进一步丰富推进全市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思想,提出“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努力打造宜居、魅力、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这一系列城镇化发展主题,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内涵,巩固和发展了市委对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坚强领导。

  2.系统原则规范全市城镇化发展目标。为把发展主题和思路转化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目标措施,2006年,市委提出“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围绕中心,加快发展的原则。强调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紧紧围绕市委的工作大局抓建设、谋发展,抢抓一切机遇,团结一切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二是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的原则。强调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快发展的统领和主题,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数量和质量、眼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进步,推动全市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三是坚持改革开放,促进发展的原则。强调要努力消除机制阻碍,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努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创造宽松的创业环境,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强调要始终依靠全市人民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始终把实现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真心实意地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通过发展生产、扩大就业,努力增加人民群众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更加注重“三农”问题,关心城乡贫困人口和社会弱势群体,解决好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着力改善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3.科学规划描绘全市城镇化发展蓝图。市委、市政府以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突出建设主城区、区域中心城镇、县区中心城镇、一般建制镇和工矿点构成的四级城镇体系,强化城区,完善近郊区,发展各县,加快新区开发建设,组成辐射形的城镇网络体系,形成了大同多层次、立体化的现代城镇化发展规划蓝图。为保证规划蓝图经得起历史检验,市委、市政府将全市区域规划为重点开发、禁止开发、限制开发三种类型,对人口聚居区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区域进行强制性约束,缓解人与自然关系矛盾,最大限度地保护可持续发展空间。

  二、组织人事跟进,适应城镇化需要从优选配领导干部

  1.着眼全市城镇化发展前景之需,储备优秀后备干部。2000年以来,市委根据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亟需一批思想解放、素质较高、能够胜任城镇化建设的县级干部的实际,公开选拔了26名正县职、30名副县职干部成熟人选和一大批县级后备干部,涉及正副县区长、市直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市人大、政协中层各类正副处级职务。

  2.围绕全市城镇化战略推进实施,选配专业型领导干部。2003年,市委针对全市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住房需求量加大,房产市场活跃且市场化管理难度加大的实际,面向全市公开选拔了房管局长。2004年,针对市五医院成立早、规模大,医疗技术水平享誉晋、冀、内蒙古周边地区,院长职位空缺的实际,公开选拔了有管理现代化医院的经验和能力的院长。2009年,针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主城区改造需要,结合政府组成部门正职换届和其他市直单位主要领导干部调整,加大选拔专家型人才力度,在新任的28名市政府工作部门正职中,9人任职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18人是长期从事且精通该行业业务的行家里手。如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了擅长于城市规划管理的市城乡规划局长,选拔了熟悉城建开发、善于做拆迁中群众工作的干部担任市政管理委员会主任,选拔了财政金融专业毕业、具有高级经济师职称的同志担任市财政局局长等等,有效加强了政府组成部门领导城镇化的业务水平和执政能力。

  3.着眼加快推进以县区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步伐,选准配强关键岗位领导干部。2008年,市委针对全市县域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部分县区长岗位出现空缺等实际,采用“三轮推荐,演讲竞职,差额考察,综合评价”的办法,选配了6名县区长。

  4.针对全市城镇化总体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大规模交流使用干部。2006年市县党委换届中,市委针对全市城乡发展差距拉大、各县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对县处级干部进行了大规模交流,调整涉及进退留转的干部128名,交流104名,占调整总数的81.25%;党委班子交流66名,占党委班子总职数的62.26%;新提拔的干部全部进行了易地交流。2007年县区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换届中,调整干部145名,交流86名,占调整总数的59.31%。

  三、干部教育熏陶,提高各级干部领导城镇化的能力素质

  1.服务城镇化发展主题高起点规划。市委宏观上统揽,把全市干部教育工作放在全国全省改革发展的大局中,把干部教育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突出强调。制定了《大同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实行重要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强化培训、年轻干部择优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制度体系,形成了党政联动、上下齐抓、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市委组织部坚持抓大放小,从制度配套建设入手,把市委的长远规划与近期目标相结合,逐年制定《全市干部教育年度培训实施意见》,加强对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微观调控和计划管理,严格审核各单位的年度培训计划,使基层的干部教育工作既在全市大局下行动,又有因地制宜的创新空间,形成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利好局面。

  2.依托城镇化发展定位高层次办班。市委紧紧抓住大同与北京同处环渤海经济圈,清醒认识和把握区位优势所隐含的干部教育潜能,按照建设“一都一埠三地”的要求,加大开放办学、合作办学的力度,在发挥市县两级党校培训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积极依托省内外著名高校和干部学院“借地育才”, 提高办班层次,先后与中央党校、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清华大学及部分省市党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借地借智合作办班,培训县处级领导干部,邀请了近百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同讲学,使受训干部接受高层次的理论熏陶,高水准的战略思维训练,加速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升。

  3.紧扣城镇化发展之需高效率培训。市委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为课堂,以沿海的城镇化发展先进经验为教材,把受训干部推向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接受能力训练,提高各级干部推进城镇化的本领。一是积极选派干部到沿海省市接受培训和挂职锻炼。在杭州市委党校举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培训班,培训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200名;先后组织1000多名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干部分别到浙江、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二是开展多类型的专业技术培训。针对推进城镇化对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三支队伍”的不同需求,先后在省外高等院校举办了《信访条例》专题培训班、卓越企业CEO(总裁)高级研修班、国有企业经理(厂长)经理培训班、中央党校民营企业家高级经济管理研修班、街道干部社会工作和社区建设研修班,以及扶贫开发、廉政文化、救灾应急预案和灾害灾情信息管理、新闻发言人等专题培训,提高了干部解决城镇化进程中某一领域内现实热点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科学发展,提高各级干部推进城镇化的执政水平

  1.致力提升科学执政能力,创建优质服务型党政机关。市委创建了一系列活动载体,引导在全市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改进作风,科学执政。开展“树四观创真绩”活动,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端正为政动机;树立新型的人才观,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树立牢固的群众观,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真抓实干,争创一流业绩。开展“四看四比”活动,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全省看位次、比实绩,在全市看大局、比创新,在单位看团结、比作风,在基层看服务、比形象。开展“定标争优”活动,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炼概括出既符合《党章》和上级要求,又体现时代精神、符合岗位实际的工作目标,寻找差距,改进工作,提高服务群众的效率,加快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2.致力提升民主执政能力,从严考核评价干部。市委将干部的理想信念、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执行政治纪律、基本理论素养;党性修养,道德品质,执行民主集中制;发展观、政绩观,战略思维(创新意识);组织动员能力,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协调各方(分工协作)情况;法制意识,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水平;意志与自信心,对复杂情况的心理承受能力;事业心、责任感,敬业精神,学习态度;深入实际,讲求实效,联系群众;分管工作完成情况,抓班子带队伍(抓落实促发展)情况;敢于和善于解决复杂矛盾,注重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搞短期行为,重视基础工作(重视部门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情况;遵守廉政规定(履行经济责任),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与要求,接受监督,生活作风等11项指标为具体内容的考核体系,综合评价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引导班子成员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

  3.致力提升依法执政能力,规范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市委针对城镇化进程中,领导干部履行职务中经济交往活动增多,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督促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廉洁从政。建立了由市纪委、组织部、监委、人事局、审计局五部门组成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出现的有关情况和问题。审计对象由市委组织部提交市经济责任审计领导组,审计局依法审计。重点审计离任的、任期届满的、任职时间较长的“一把手”。实行干部责任追究制度,出台《关于进一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行为的实施意见》,严肃追究违法违纪人员责任。

  五、统筹协调推进,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资源共享体系

  1.建立健全机制。市委出台《落实各级党委(党组)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强化各级党委抓基层党建的主要责任。制定《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致力把村党支部书记培养成为小康领路人、产业带头人、科技推广人、市场经纪人、群众贴心人。制定《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实行一人一档登记、一人一证身份证明、一人一联结对联系、一季一访走访慰问、一年一训培训制度、一年一会通报制度,保障流动党员有责任、有尊严地参与社会建设。

  2.理顺管理体制。针对城镇化发展带来的社区党建新特点,按照“一社区一支部”的原则,及时对原有的居民党组织进行整合,形成了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支部为基础,街道社区党员为主体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通过近年来的投入建设,全市绝大部分社区均有了自己的办公用房,独立办公的社区达到了205个,有效缓解了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向城市转移流动带来的社区党建保障压力。

  3.城乡共建共驻。各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支部建立了街道社区成员单位党组织联席会议、街道社区重大事项通报、在职党员参与街道社区工作双向联系、社区党员义务奉献情况通报等制度,初步建立起了单位党建与街道社区党建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建立了党员服务站(点),设立流动党员示范岗,从思想、政策、技术和服务等方面提供就业创业扶持。当前,全市街道社区党组织与驻街单位党组织在城市拆迁改造、维护社会和谐中发挥着积极政治优势。

  4.扩大组织覆盖。市委按照“重点培养、先易后难、有序推进、全面覆盖”的思路,加快“两新”组织党组织的组建步伐。目前,全市108个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其中,单独组建党组织的90个,联合组建党组织的18个,新社会组织新组建党组织26个。积极推行“专业合作组织+支部”、“协会+支部”、“村企联建”、“村居联建”,并在合作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探索建立新经济组织党工委和新社会组织党工委,解决“两新”组织党建领导合力不足的问题。

  5.巩固基层阵地。一是建设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重点围绕如何当好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怎样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开展培训。二是培养自主创业、带领致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重点开展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工党员、下岗失业职工党员、退伍转业军人党员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把城市党员经济能人发展为党员,到农村领办、创办经济实体,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三是重视保障农村干部享受到稳定增长的基本待遇。各县区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作为基数确定报酬标准,并根据各村的经济状况和人口多少作适当浮动,制定出台了《农村“两委”主要干部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形成了务实管用的农村干部管理监督制度。四是拓展农村干部的事业发展空间。从2006开始,全市连续4年选聘了2185名大学生担任村(社区)干部,通过考录,目前有97人成为公务员,80人成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9人当选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20人当选为村委会(社区)主任。2007年以来,连续3年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了114名乡镇公务员和106名县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使农村干部体会到,只要有才能,就会有广阔的事业发展空间。五是重视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全市新建488个高标准活动场所,并把今年确定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年”,目前正在加紧对全市1022个没有或危旧活动场所村进行新建或改建,确保每个行政村都有标准较高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六是开展城乡党员结对帮扶活动。从纪检、组织、宣传、财政、司法、公安、经管、农、林、水等部门抽调精干党员干部力量,组建驻乡镇工作队,派出驻村指导员,一村一策,分类转化,整顿和帮带后进村建设。

  6.党员争当模范。市委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下基层、访群众、办实事、促和谐”,在广大基层党员中开展了“争先锋、树形象”等主题实践活动,积极为群众解决涉及低保、上学、医保、就业、市容、环卫、城市拆迁等民生问题。各街道社区党组织普遍开展了“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和“联户帮困”的服务群众实践活动,宣传党的政策、帮扶困难家庭、调解邻里关系、维护治安、创建文明楼院。各非公党组织广泛开展了“共产党员先锋岗、比贡献、比奉献、一个党员一面旗、共产党员挂牌服务”等活动,发挥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农村党员干部争做市场经济的领路人,争做科技推广的带头人,争做文化教育的热心人,争做生态建设的创业者,树立新时期农村党员新形象。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