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株洲8月10日电 (记者 傅煜)湖南株洲市市长王群10日在此间透露,该市将投资100亿余元人民币建设神龙城,打造全球华人炎帝文化景观中心。其中,神龙城炎帝广场景观项目将于今年“十一”期间建成,对海内外游客开放。(编者注:所谓炎帝文化—炎帝和他所带领的原始氏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和实践中,创造了丰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中华文明的发轫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准备了最初的物质、文化基础。在炎帝神农氏时代形成的炎帝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直接源泉和重要组成部分,富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包容性。)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坐落于株洲炎陵县的炎帝陵是炎帝的陵墓。自唐代开始即有官方在此奉祭,而今每年来此寻根祭祖的海内外华侨华人达数十万人次。“炎帝陵祭典”已成为凝聚全球华人民族情感的一个重要载体。(编者注: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又称赤帝、烈山氏,距今约四千多年前生于姜水之岸(今陕西宝鸡一带);他与黄帝结盟并逐渐形成了华夏族,这才有了今天的炎黄子孙。)
依托深厚的炎帝文化,株洲将以现有炎帝广场为中心,以神龙文化为主题,在原炎帝广场基础上,对现有建筑进行提质改造,建设集生态水系(神龙渠)、神龙像、神龙塔和神龙文化艺术中心等标志性建筑和景观于一体的神龙城,打造集文化、旅游、商业等功能于一体的“两型社会”示范项目和新型城市开放空间。
据介绍,该项目从今年开始建设,总规划面积约2970亩,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其中一级开发超过30亿元,目前已完成前期投资5.81亿元,神农城天台山公园已于7月底完成景观设计方案招标,炎帝广场景观将在今年“十一”期间对外开放。该项目将于3年内一次建成。
作为传统老工业城市,株洲工业经济一直以高耗能、重污染的重工业为主。王群表示,为推动产业从“高碳”向“低碳”转变,该市决定大力发展旅游业,并将旅游精品工程神农城项目打造成株洲城市文化品牌和全球华人炎帝文化景观中心。
可是各地依然轰轰烈烈的上演着炎帝之争
据中新网:名人故里之“争”背后是各地区域经济的发展“竞争”,在此逻辑背景之下,近十多年来,尤以“炎帝故里之争”为最——文化博弈规格最高,传播范围最广,相关区域发力最猛,汇聚项目投资最多。
炎帝故里之争关涉四省五地(湖北随州、陕西宝鸡、山西高平,以及湖南株洲炎陵县和会同县),各地围绕炎帝故里的经济营销,从生态文化、生态宜居到低碳环保、循环经济,投资总额更是突破百亿大关,既是县域经济体的激烈竞争,更是鄂湘等文化旅游强省之间的宏大博弈,同时,国内学术界与文化界争先恐后,投入其中…[详细]
炎帝何以如此“炙手可热”,人人想要?
据长江日报:争夺名人实质当然是争夺的巨大经济链。随州市旅游局局长算账:去年“炎帝故里”带来的旅游效益是25亿!
“炎帝故里”带来的是随州旅游的跨越式发展及整个地区的经济效益。去年5月20日,在随州“炎帝神农故里名胜风景区”举行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邀请海内外华人华侨及著名企业参加,去年因此吸引480万人次来随州旅游,实现旅游总收入25.4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详细]
名人之争带来经济效益,给百姓带来了:
据中广网:湖南株洲市民向《新闻纵横》反映,当地政府正在修建一座标志性建筑——炎帝广场神农城,而附近两个刚刚建成两年的住宅小区因此被迫拆迁。这些被拆迁的住户,有的刚装修完房子准备结婚,有的则不堪侵扰,有家不能回。
业主小吴的父母都是农民,而她自己的月收入1200多块钱。09年3月,父母以23万的价格买下一套65平米的二手房给她作嫁妆,为了这个新房,家里借了8万多块钱,还需要贷款按揭。因为是结婚用的,装修又花了不少钱,而拆迁评估的价格只有20万左右…[详细]
当文化遭遇“经济”与“政绩”
据中国网:名人故里之争,在我们的国土上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境地。倘若谁要来个汇总,必定洋洋大观,非个别而普遍,就不能说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故里之争往往被认为是文化之争,我坚决不这么看,因为我们从中看见的只是写着“文化”的招牌,而窥不到任何文化的影子。如果一定要和文化二字沾边的话,那么它也只能是一种“伪文化”———倘若嫌那个“伪”字扎眼,那也得给“文化”打上双引号才行。不仅窥不到文化的任何影子,相反,这种毫无理智的争抢倒有玷污文化之嫌。
故里之争既然无关文化甚事,却又关些什么呢?微观一点儿看只关经济,宏观一点儿看只关政绩。我们不难发现,对这种乌烟瘴气的现象,只是民间的义愤才溢于言表,上级部门完全是“坐山观虎斗”的架势。也许没有哪个“部门”与此“有关”,也许“有关部门”把现象的产生推给了“市场经济”,以为不可干涉,不必干涉。但杞人如我,生出一种担心,继续这样疯狂下去的话,只怕无端淆乱了后人对“历史”的理解…[详细]
据红网:如今的名人故里之争都不约而同地发生了变味。本是学术领域的观点碰撞与交流,主角却演变为了地方政府,目的是为了利益驱动下的资源经济博弈。行政介入,本无可厚非,但不遗余力地“御用”专家学者造势,全民参与呐喊,大肆修建庙宇,搞近乎疯狂的祭祀仪式,恨不得让作古的名人们复活过来作个现身佐证,不能不说是一种扎眼的怪异现象。
此类为了地方利益诉求,而不惜一切精神与经济代价争贴名人标签,不仅是对学术研究的庸俗化,更是对历史的亵渎与伤害。在政府为之“大动干戈”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的浮躁心态。执政误区,在不断升级的名人故里之争中已经暴露无遗。
殊不知,名人争夺效应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能因地制宜,顺势挖掘历史名人资源,来丰富地方文化底蕴,提升区域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反之,为了粉饰政绩,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胡乱地与名人攀上关系,欲把名人品牌演变为一种营销方式,而不是静下心来,集中财政投入,积极改善生活与投资环境,结果只能落得个偷鸡不着蚀把米。
由此可见,作为地方政府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发展与名人效应之间的关系,知晓仅凭名人关系提升地方经济是愚蠢的想法,抛弃“拍脑袋”之下的盲目定案,而要立足实际,科学决策,让争夺名人故里之类的闹剧不再上演…[详细]
保护文化是正道,不要“走偏了”
据上海商报:要知道,世界遗产在申遗之前不管申遗成功不成功,它都在那里,而且只要不去过度开发,它还会在那里。世界遗产是人类的遗产,是我们也是子孙后代的遗产,不能在我们手里毁掉,更不能在申遗成功后毁掉。对于世界遗产,我们首先是保护它,而不是利用它促进地方经济。所以我们殷切希望,千万不要使申遗成功之时,变成大规模开发也就是大规模毁坏遗产之始…[详细]
【深度关注:名人故里之争让我们失去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