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天气 > 中国多地遭暴雨洪水袭击 > 南方遭暴雨袭击消息

27年“无汛事”的背后南昌县的“科学治水经”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8月13日18:17
  新华网南昌8月13日电(记者余孝忠、林艳兴)南方主汛期已过,南昌县又一次平安度过洪水年份。至此,围地面积10万亩以上圩堤数量占江西1/3的南昌县,已经连续27年“无汛事”。1984年以来,这个水利大县圩堤无一决口,水库无一倒坝,无一人因洪灾死亡。在洪灾严重的1998年,全县堤防亦安然无恙。记者调查发现,南昌县多年来高度重视水利,坚持科学治水,平时大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汛期全民动员科学抗洪,其经验值得借鉴。

  夯实基础兴水:冬修水利1元投入 赛过抗洪10元花费

  鄱阳湖畔的南昌县地处赣抚平原,地势低洼、三面环水,赣江、抚河、清丰山溪三大水系穿境而过,全县96%的耕地、93%的人口都住在洪水警戒线以下,全靠堤防保护。境内1600平方公里土地全是这些水系的冲积平原,江河沟渠纵横交错,湖泊库塘星罗棋布,共有挡水圩堤880多公里,其中外洪圩堤520多公里,内涝挡水圩堤360多公里。

  “靠圩堤保命,靠排涝活命,靠灌溉养命”。曾长期担任南昌县水利局局长的退休干部黄本香说,临水而居的特殊区位使得南昌县历届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水利设施建设。在他当水利局长的13年间,全县兴修水利、科学治水的氛围很浓厚,年年大搞水利冬修。

  记者查阅有关资料显示,1998年的特大洪水使江西险情迭出,全省数百座圩堤决口,其中九江市300多座圩堤有200多座溃决,鄱阳湖畔的余干县近百圩堤仅3座安全。由于水利基础设施结实牢固,南昌县却在大洪水之年安然无恙,圩堤无一溃决,人员无一伤亡。

  1998年之后,南昌县坚持不懈大兴水利,先后投资10多亿元,用于外洪堤防整治加固、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堤坝道路硬化、排涝沟渠清淤整理等防洪、排涝和灌溉工程。目前已经建成了一个集防洪、排涝、灌溉和城市供水为一体的水利工程网络。南昌县水务局副局长罗小平说,如今,全县15座外洪圩堤防洪标准全部达20年一遇,赣东大堤、抚西大堤两座特等堤已达可防50年一遇洪水标准。 通过多年建设,南昌全县现已建有大型泵站7座,中型泵站15座,30千瓦以上小型机电排灌站408座,总装机容量8.06万千瓦;渠道333公里,小型水库15座,总集雨面积13.745平方公里,总库容771.9万立方米。罗小平说,全县基本实现排灌自如。

  “冬修水利1元投入,赛过抗洪10元花费。”黄本香说,十多年来,南昌县委、县政府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但加强水利建设的做法延续了一届又一届。进入新世纪以来,南昌县经济发展迅速,2009年以20多亿元的财政收入跃居江西省第一。县委、县政府坚持工业反哺农业方针,进一步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防汛抗洪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未雨绸缪防汛:防汛务必万无一失 稍有一失将“万无”

  “今年南昌县的防洪压力不亚于1998年。”南昌县水务局副局长罗小平说,6月21日23时抚河洪峰水位23.83米,超历史最高水位0.08米,造成县内长乐联圩塔城南洲堤段洪水过漫。而滨湖地区的南支、中支、北支受鄱阳湖洪水上涨顶托,南新联圩、蒋巷联圩以及红旗联圩和长乐联圩的湖堤,持续出现高水位,给滨湖地区防洪、抢险增加了压力。

  “但我们的底气却比1998年还足。除了堤防更加巩固了之外,我们防汛物资的储备也更加充足了,只要合理调配,丝毫不会慌张。”罗小平说,今年进入汛期以来,该县即把防洪抗汛当作“首要任务”“中心工作”来抓,立足防大汛、防久汛,举全县之人力和物力,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确保不发生溃堤事件,不发生人员伤亡事件。

  南昌县防办统计,今年抗洪全县累计使用卵石18500方,块石6200方,消耗草袋13万条,编织袋28万条,木桩1300方,都是汛期到来前县、乡、村各级投入1亿多元准备好了的。 “防汛务必万无一失,稍有一失就"万无"。”南昌县防办主任刘振龙说,虽然通过几十年建设,南昌县的堤防已经非常坚固,但为防“万一”,县里还是高度重视防汛,并储备了大量物资。光是卵石,县里从2008年开始就连续储备了12万方。“沙石堆得老高,堤上还每时都有人,有什么险情还不早就被发现和处理了,我们有什么好怕的?”家住南昌县抚西大堤边上的村民刘冬根如此说。

  此外,南昌县许多防洪堤铺上了水泥路,既方便了日常出行,也增强了防汛实力。日前,记者在红旗联圩塘南段采访时就看到,防洪堤上已经铺上了坚固平整的水泥路,公交车不时在堤上穿行。堤旁塘南镇梓溪村村民熊国仔说:“1998年我也参加了防洪,那时艰难呀,堤坝上是泥巴路,车子开不进来,沙袋、石块都得人工扛。如今,看到防洪堤上都是水泥路,老百姓犹如吃了定心丸。”

  全民动员抗洪:领导干部“返乡”指挥 农民人人是“内行”

  南昌县还有全民抗洪的良好传统。新华社1998年对南昌县抗洪的一篇报道曾提到:“南昌县成立了由7位老水利专家和30位水利技术人员组成的工作组,对抗洪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如今12年过去了,这一制度仍在坚持,并有了新的发展。

  ——退休“老水利”当“顾问”。今年6月21日,抚河水岚洲堤段发生漫顶,须抢建子堤防护,否则有决堤危险。从其他地方调沙、土来不及,南昌县县长陈匡辉咨询身边的老水利工程师胡贤慧后,决定在堤坝外围田地里取土垒堤,一举挺过了洪峰。

  在今年的防汛抗洪中,南昌县像胡贤慧这样的退休老水利“顾问”有11位,他们有的随同县领导深入抗洪抢险一线处险,有的在县防办协助分析水情、雨情,既弥补了防汛期间水利工作人员的不足,也为新一代水利工作者做好了传、帮、带。 ——领导干部“返乡”当指挥。每当汛期到来前,南昌县都要在各堤防重地设立防汛分指挥部,9个分指挥部都安排了曾在当地工作过的县领导担任指挥或副指挥。南昌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木旺曾担任塔城乡党委书记多年,任职县人大之后他年年都返回塔城乡防汛。他说:“我熟悉塔城乡地形和水利情况,派我回去防洪可以迅速进入状态。”

  今年6月19日至21日,抚河干流塔城乡段入青岚湖口处水位两天时间上涨了4米,21日晚洪峰水位达23.83米,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08米,防汛形势非常紧张。6月19日,县防总照例又安排李木旺回到塔城乡任防汛指挥。李木旺到任后,组织上千干群在短时间内搭建起1200米的防护子堤,抵御了洪峰入侵。

  ——普及知识让农民成“内行”。防洪不能仅靠水利技术人员和领导干部,得唤起民众千百万。南昌县将水利技术人才的培养和防洪救灾知识的宣传列入常规工作抓紧抓好。目前,全县配备专业水利监管人员500多名。今年抗洪期间,每个分指挥部都有1名技术把关人员,每个堤段有1名技术负责人员,县里还印发3000份《防汛抢险手册》,发放给堤防沿线农民,让他们也成为防洪“内行”。在这些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广大农民的参与下,南昌全县汛期先后发现的148处险情均被控制在了萌芽阶段。

  南昌县委书记肖玉文说,今年4月1日至6月26日,南昌县的降水量高达1847毫米,是常年同期的两倍,为江西省最高。特别是6月19—20日,全县11个站点监测到超过100毫米大暴雨,境内众多圩堤全线告急。面对险情,南昌县发扬多年积累的“治水经验”,沉着应对,依靠实力,科学防洪,成功化险为夷,做到了未死一人,未决一堤,在洪涝严重之年实现了“无汛事”的新记录。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