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杭州西进步伐助城乡统筹 五年城市化率达72%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8月17日17:00
  中新网杭州8月17日电 (见习记者 倪幼杰)农村建设的“短板”依然存在,“东快西慢、东强西弱”的格局还未根本改变,这些“软肋”放缓了杭州整体的城市化发展。为此,杭州市提出打造网络化大都市,通过规划西进、交通西进、市场西进、产业西进、文化西进,构筑一小时半交通圈、旅游圈、经济圈、文化圈,做到“规划一张图”、“布局一盘棋”、“设施一体化”、“服务一条龙”、“市民一卡通”。

  “未来五年,我们将加强城乡区域统筹、构建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缩小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区域差距,争取城市化率达到72%,让杭州市人民共享全面小康和品质生活。”杭州市委书记黄坤明曾在一次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

  “周边游”与西湖接轨

  杭州坐拥美丽的山水资源,饱含深厚的人文底蕴,旅游产业极为发达。纵使如此,却依然摆脱不了“东西失衡”的发展现状。有数据统计,2009年杭州西部五县市的游客人数仅为整个大杭州的30%,旅游总收入甚至不到整个大杭州旅游收入的20%。

  “作为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先发产业,杭州旅游业的"西进"将势在必行,可以看到,杭州五县的旅游市场潜藏着巨大的市场。” 杭州市旅委主任李虹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杭州正在积极支持淳安千岛湖省级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大力开辟乡村游、生态游、文化游、休闲度假游、“农家乐”等特色旅游。此外,杭州还将着力打造一批内涵丰富、生态功能健全、江南风情明显、体现杭州新农村建设特色,宜居、宜业、宜游、宜文的特色乡镇的特色小镇。

  李虹说,我们要将五县市的旅游形象纳入杭州主城区旅游整体形象当中,使游客不但知道西湖、西溪和运河,还了解周边的旅游资源。让杭州旅游在总量不断扩张的同时,还不断提升品质。

  新科技、新能源、新平台:三产业齐转型

  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模式将随着城乡统筹发展的契机成为历史。杭州未来的农业更多的将与“科技”、“精品”等词联系在一起。

  记者在一份《杭州关于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进一步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讨论稿)中得知,今后杭州的农业,将很大部分植根于农业园区,全面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预计到 2015年,杭州每个县(市)至少建有一个综合现代农业园区,每个乡镇至少建有一个特色现代农业园区(基地)和一个粮食生产功能区。

  除了农业,杭州未来的工业、服务业也将在城乡统筹进程中寻找新的机遇。

  据悉,未来杭州的工业定位,将以高端化、高新化、低碳化、服务化为主导,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信息产业、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城乡发展势必带来第三产业也就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农村城市化将为商业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杭州解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季文表示,城市化将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很宽广的平台。

  城乡统筹软实力:社会公共建设是关键

  对于目前正在开展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浙江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教授冯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认为,从硬件上看,目前乡村已经具备了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基础,真正的关键核心在于公共产品的投入。

  此观点得到多数民众的认同。很多农民表示希望改变目前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显著落后于城市的状况,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据了解,杭州已经开始着手建设农村公共服务。比如,投入农村基础教育,调整农村学校布局,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阵地建设、放映电影、兴建公共图书服务……

  当然,在形势一边倒的情况下,有人提出顾虑。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教授王治平认为,农村生活和城市生活是不一样的,农村的人生活和城市的人生活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不同的特点,不能片面要求一致相同。
(责任编辑:黄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