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山西日报

住院了,“心病”也要医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2010年08月19日05:14
  人食五谷杂粮,生病住院是常事。但患者表现出焦虑、抑郁、易发脾气、对疾病缺乏信心等症状时,并不一定是与躯体病症相伴的正常表现,很可能是心理出了问题。

  住院患者心理问题发生率高

  18岁男孩刘涛,在一次放学回家途中发生车祸,导致右腿粉碎性骨折。

  “孩子住院手术期间,情绪波动很大,要么发脾气,摔东西,要么不言不语,不理不睬,常常夜里失眠,暗自流泪。”说起这些,他的母亲既心疼又无奈。她认为孩子的表现是由于身体的疼痛导致的正常情绪发泄,并没有重视起来,只是每天“听孩子的话”。

  孩子住院期间的表现真是躯体病痛伴随的正常现象么?

  “当住院患者表现出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对疾病恐惧、缺乏康复信心等症状时,并不一定是躯体疾病伴随的正常现象,很可能是出现了心理问题。”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医师田峰说,“综合医院躯体疾病患者伴发心理障碍非常普遍,患者的部分躯体不适往往是心理问题的"躯体化"表现。”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住院患者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达到10%至30%。内科、外科、风湿科、呼吸科等各个科室的住院患者中均有可能存在心理问题,而糖尿病、冠心病、骨科创伤等住院患者均为易发心理问题群体。

  “心病”容易酿成严重后果

  55岁的王英 (化名),有12年糖尿病史。得知患病后,她出现情绪不稳定状况,经常独自哭泣,家人对她的异常表现并没有重视起来。

  3个月前,她跌倒导致腿部骨折,之后情绪更为低落,变得多疑、烦躁、孤僻,甚至去跳河轻生,幸亏被路人所救。家人终于着急了:“得个糖尿病也不至于要寻死吧?!”随后,家人赶紧送王女士到山医大二院内分泌科住院医治。起初一段时间,治疗效果并不明显,血糖水平一直控制得不理想。经专家会诊,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王女士因患糖尿病伴发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住院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首先,对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和劳动生产能力损害巨大,它所导致的心灵痛苦不亚于躯体疾病导致的痛苦。有数据表明,躯体疾病患者伴发自残、自杀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其次,常见的恐惧、焦虑、紧张、绝望等心理问题会使患者夸大症状表现,增加医护人员的治疗难度,并进而促使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恶性肿瘤、溃疡病等病情的恶化。第三,由于家属及患者心理卫生常识缺乏,当患者出现心理问题影响到临床疗效时,会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感,易引发医患纠纷。”田峰认为。

  综合干预管理治疗“心病”

  2003年,山医大二院精神卫生科着手对住院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成立了相关的课题组。历时7年,至今年4月,由田峰主持完成的《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和干预研究》项目通过省科技厅专家鉴定,课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课题立项以来,我们探索建立了符合国情的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心理问题干预管理模式,并在省内7所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实施和应用,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田峰介绍。

  据了解,这种干预管理模式主要通过科研课题合作的形式,成立综合医院心理问题干预协作组,联合精神科医生、心理工作者、护理人员和临床相关科室医师,共同实施对住院患者心理问题的干预措施。

  “我们的干预策略主要通过三级预防的方式来实现。”课题组成员、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副教授徐勇介绍,“一级预防是在综合医院躯体疾病患者住院前,有准备地、主动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患者及家属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二级预防是在综合医院躯体疾病患者住院后,加强心理问题早期干预工作,防止心理问题严重发展;三级预防则是综合采用各种综合干预措施、手段,达到控制和治疗心理问题的目的。”

  记者了解到,具体的干预措施包括健康宣教、热线电话、心理讲座、集体晤谈、心理治疗性干预、精神病药物治疗以及康复训练等多种方式。

  多方关爱摆脱“心病”困扰

  一对处在花季的农村姐妹,19岁的姐姐在确诊患上系统性红斑狼疮后无法接受现实,经常大喊大叫,乱发脾气。父母认为是患病后的正常心理宣泄。但是,她的忧虑和担心使疾病得不到良好的控制。在山医大二院住院期间,风湿科医生与精神卫生科医生密切配合,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同步实施,专业人员还对其家属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宣讲,指导家人与患者有效沟通,多方关爱,最终使姐姐病情不断好转。不幸的是,17岁的妹妹随后也被确诊患了同样的疾病,而且情绪表现与姐姐相同。为此,姐妹俩的家人主动找到精神卫生科的医生,希望对小女儿进行心理治疗,与此同时,姐姐也给妹妹做思想工作。目前,妹妹积极配合治疗,病情稳定,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如果亲属重视住院患者的精神心理疾病,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医生给予相应治疗,对患者躯体疾病康复会起到积极作用。”山医大二院风湿科主任医师李军霞表示。

  在对住院患者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后,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家属认识到良好的心态对于康复的重要性,开始主动要求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精神心理治疗。

  专家介绍,具体的干预措施主要内容包括:每周1次的专题讲座,详细介绍躯体疾病伴发心理问题的特点和发病机制、康复知识以及治疗目的;进行以普及心理危机知识为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以危机干预为目的的危机教育;通过交谈减轻压力的方法,适用于受影响较轻的危机个体;对于严重的危机个体,进行心理治疗性干预等。对于一些特殊的住院患者,则在上述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合并特殊的康复训练。

  “总而言之,建立综合干预措施,旨在以"人"为本。我们关注患者即时的心理问题,通过前瞻性追踪,纵向获取心理变化信息,随时给予干预,提高了整体治疗的疗效。亲睹许多患者摆脱 "心病"困扰,我们感到十分欣慰。”田峰说。

  本报记者 秦洋 实习生 杨雅静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