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8月2日下午,自治区隆重举行欢迎欢送援藏干部大会。张庆黎、白玛赤林、公保扎西等出席, 张裔炯、王京清讲话, 尹德明主持。这是大会主席台。本报记者 姚海全 摄
7月2日,拉萨市娘热乡仁钦蔡村,一群特殊的“客人”迎着盛夏的灿烂阳光走来,“贡康姆桑”(藏语意为:你好!),你一言、我一语,他们连比带划与村民们交流着。
当村民们了解到这是从内地到西藏援藏的县(市)委书记时,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这一天,是这46名县(市)委书记在自治区党校培训学习中的一堂深入基层实践课。
进藏伊始,来自五湖四海的援藏县(市)委书记们没有立刻走马上任,而是先进了学堂——学习藏语口语,领会中央新时期治藏方略,了解基本区情,掌握在藏工作的方法经验,梳理援藏工作的思路……由区党委组织部举办的为期三个月的培训让他们在紧张、忙碌、充实中积蓄了力量,坚定了信心,即将开始的三年援藏工作在“先知先觉”中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知——“学、说、听、看、行”,全面掌握区情 先做学生、再当“父母官”,成竹在胸才能有所作为。党中央和中央组织部在认真总结前五批援藏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决定今年在援藏县(市)委书记正式到岗前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集中培训,让他们在全面把握西藏工作和区情特点的基础上,尽快进入角色、履行应尽职责。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从方案制定、课程设置,到培训时间都悉心询问、认真研究,不仅如此,张庆黎、白玛赤林、郝鹏、次仁、李昭、洛桑久美等自治区领导还亲自走上讲台授课,使援藏县(市)委书记们受益匪浅。
46名援藏县(市)委书记齐聚一堂接受培训,这在我区是第一次,如何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如何在短短的三个月融入最大的信息量、如何站在理论的高度把握区情和民情?
“以学习贯彻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为主题,围绕西藏当前形势与任务、藏族历史文化、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藏语口语会话等7个模块展开培训。”在“第六批援藏县委书记培训班”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的多次研究和商议下,最终为援藏县(市)委书记“量身定制”了培训方案。 47堂日常藏语口语教学、43次专题讲座、5次小组讨论、13次参观实践、1次学员论坛……理论联系我区实际的教学一步步有序地开展了起来。
如果说“语言是文化的窗户”,那么日常藏语口语教学正以它的鲜活生动和贴近实际成为了此次培训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来自湖南省岳阳市的援藏县委书记余良勇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字母认读、拼读和日常生活用语部分的学习内容,虽然感觉不容易,但却学出了兴趣。”他说,学好日常藏语是尽快贴近基层群众、融通各族干部感情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入调研、把握第一手社情民意的重要工具,援藏县(市)委书记们都把这当成了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以提高自身援藏工作能力。
从最初的“嘎、咔、尕”到一首首完整的藏语歌,一字一句的练习在继续着,援藏县(市)委书记们对西藏的风土人情、乡规民俗、区情民情的了解和认知也在不断加强,他们的身心不知不觉中已融入西藏这块热土。
悟——增强大局意识,树立良好形象 加强援藏县(市)委书记培训,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关于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和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是中央组织部改进援藏干部队伍建设,着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西藏县(市)委书记队伍做出的重要举措。
虽然有远离家乡和亲人的孤寂,但走进雪域高原就要把心留在这里,就要把根扎在这里。培训期间,初来乍到的援藏干部们更多地是在考虑怎样不负党组织的重任,怎样回报家乡父老的期盼。
如何提高大局意识、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形象是援藏县(市)委书记们在培训期间不断思考的问题。从历史文化、民族宗教政策到岗位规范,从小班互动、乡间实践训练到现场参观考察,三个月有针对性的集中培训,让援藏县(市)委书记们较为全面地掌握了西藏的历史沿革和当今发展稳定的形势任务,也熔炼了属于雪域高原的那份感悟。
三年援藏,始于当下。在即将赴任就职之际把这千头万绪的援藏工作理顺至关重要。即将奔赴山南地区贡嘎县的援藏县委书记夏文斌如此感悟:要有荣誉感,但不能有名利观!在长远利益面前,我们宁愿做一些打基础的工作,也不能为了政绩搞形象工程。要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胸怀,才能沉下心来、多花精力真正把西藏发展稳定的基础打牢。 珍惜在西藏工作的机会,使自己得到在内地得不到的锤炼。夏文斌说,要转变工作作风,淡化当官意识、强化为民意识,深入基层、心系百姓、关注民生;要说真话办实事,不能做表面文章,也不能掩饰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要少讲空话,多干实事,坚持在实践中学习,自觉走进农牧区基层一线,贴近群众,学习当地干部和群众的好思想、好做法。
把握形象,抓好援藏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援藏干部要继承和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带头“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树立“为民、务实、廉洁”的良好形象。
三年以后我们留下了什么?成绩决定形象,到时候请西藏人民检阅。这是采访中援藏县(市)委书记说得最有力的话语。
思——立足实际,以特色促发展 西藏有着特殊的地理自然条件、战略地位和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和平解放特别是民主改革50多年来,西藏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与内地其他省市相比,却还有相当的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何把学到的知识放在援藏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去理解和领会,如何把学习的积极性转化成推动工作的根本力量,如何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随着培训的深入,随着对西藏的逐步了解,援藏县(市)委书记们做好援藏工作的思路渐渐清晰,信心越来越足。
来自内地的县(市)委书记们对于抓经济工作都各有各的拿手好戏。在学习期间,他们深入领会自治区提出的“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工作思路,结合各地实际,探索有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子,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援藏县(市)委书记们对内地与西藏当地特点相结合,有独到的认识。 王希静这样说道:“我来自农业大省——山东,马上要到日喀则工作,通过学习,我初步认识到,要做好当地工作,关键在于要先会抓"瓶颈"。到任后,我将着力提高当地农业的科技水平,增加农产品科技含量,促进农牧民增收。同时选好工业项目,强化"大旅游"观念,做大做强做精特色旅游业,带动现代服务业,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争取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落实援藏资金和项目,依托本地优势生产要素,做好"一县一品",扩大规模,增强造血功能。”
通过学习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王欢苗对如何在西藏当县委书记也有了初步打算:“援藏事业要与加快当地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了解区情、结合县情的基础上抓出特色,把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下谋求更好、更快发展,扎扎实实地有效改善当地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利用援藏县(市)委书记上岗前的时间开展培训,让援藏县(市)委书记学好、吃透中央对西藏的各项政策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才能把党的阳光雨露撒播在雪域高原,实现“兴一方经济、保一方平安、富一方百姓”。
7月2日,拉萨市娘热乡仁钦蔡村,一群特殊的“客人”迎着盛夏的灿烂阳光走来,“贡康姆桑”(藏语意为:你好!),你一言、我一语,他们连比带划与村民们交流着。
当村民们了解到这是从内地到西藏援藏的县(市)委书记时,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这一天,是这46名县(市)委书记在自治区党校培训学习中的一堂深入基层实践课。
进藏伊始,来自五湖四海的援藏县(市)委书记们没有立刻走马上任,而是先进了学堂——学习藏语口语,领会中央新时期治藏方略,了解基本区情,掌握在藏工作的方法经验,梳理援藏工作的思路……由区党委组织部举办的为期三个月的培训让他们在紧张、忙碌、充实中积蓄了力量,坚定了信心,即将开始的三年援藏工作在“先知先觉”中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知——“学、说、听、看、行”,全面掌握区情 先做学生、再当“父母官”,成竹在胸才能有所作为。党中央和中央组织部在认真总结前五批援藏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决定今年在援藏县(市)委书记正式到岗前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集中培训,让他们在全面把握西藏工作和区情特点的基础上,尽快进入角色、履行应尽职责。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从方案制定、课程设置,到培训时间都悉心询问、认真研究,不仅如此,张庆黎、白玛赤林、郝鹏、次仁、李昭、洛桑久美等自治区领导还亲自走上讲台授课,使援藏县(市)委书记们受益匪浅。
46名援藏县(市)委书记齐聚一堂接受培训,这在我区是第一次,如何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如何在短短的三个月融入最大的信息量、如何站在理论的高度把握区情和民情?
“以学习贯彻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为主题,围绕西藏当前形势与任务、藏族历史文化、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藏语口语会话等7个模块展开培训。”在“第六批援藏县委书记培训班”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的多次研究和商议下,最终为援藏县(市)委书记“量身定制”了培训方案。
47堂日常藏语口语教学、43次专题讲座、5次小组讨论、13次参观实践、1次学员论坛……理论联系我区实际的教学一步步有序地开展了起来。
如果说“语言是文化的窗户”,那么日常藏语口语教学正以它的鲜活生动和贴近实际成为了此次培训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来自湖南省岳阳市的援藏县委书记余良勇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字母认读、拼读和日常生活用语部分的学习内容,虽然感觉不容易,但却学出了兴趣。”他说,学好日常藏语是尽快贴近基层群众、融通各族干部感情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入调研、把握第一手社情民意的重要工具,援藏县(市)委书记们都把这当成了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以提高自身援藏工作能力。
从最初的“嘎、咔、尕”到一首首完整的藏语歌,一字一句的练习在继续着,援藏县(市)委书记们对西藏的风土人情、乡规民俗、区情民情的了解和认知也在不断加强,他们的身心不知不觉中已融入西藏这块热土。
(责任编辑:ren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