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米绿豆粥是杭州人喜欢的消暑产品。但半年来,薏米已经涨了近一倍。
其实,不仅是制作夏季凉茶凉粥的当令中药材涨价,中药材普遍大涨。尤其金银花、三七等品种涨幅高达5-7倍。专家分析,中药材涨价原因非常复杂,涨幅最高的产品一般都有特殊原因,确实影响到供求关系,但其中肯定还是有炒作成分;如今的高价,也有泡沫存在。
现象
中药材价格普涨
当令中药材猛涨
杭州人爱吃的薏米,半年来价格翻了一倍,绿豆涨得也多,所以一碗薏米绿豆粥,年内涨了一倍还不止。
不仅如此,杭州人喜欢喝的菊花茶原料,也在涨价。
河坊街一家中药铺里,杭白菊原来50克10.9元的价格被抹去,改为每50克12.5元,相当于每千克上涨32元。另一位做药材生意的女老板说,胎菊现价80元每公斤,“比几个月涨了30元”。
金银花和三七涨得特别凶
磐安中药材市场是浙江最大的中药材市场,在这里,金银花去年8月的批发价在每公斤50元左右,今年最高涨到300元,目前有所回落。杭州某药店金银花的零售价,则从每公斤200元一路飚升至每公斤820元。目前仍要卖700元。
清热解毒的三七,涨前批发价每公斤仅七八十块,去年年底最高冲到600元,目前回落到三四百元。但药店零售价则高达1100元左右。
浙江中药材价格普涨
事实上,这只是冰山一角。去年底开始,中药材价格全面上涨。回春堂内张贴了一张药价变化表,38味中药材中,有37味涨价,最少涨了20%-30%,最高涨了2~3倍。
在浙江中药材网站上,药乡磐安新渥的“浙八味”行情显示,去年12月开始,中药材价格全面走高。到今年7月底,涨势趋缓,但价格普遍比去年8月涨了一倍以上,其中桔梗、太子参价格达到一年前的4.8和7.2倍,十分惊人。
中成药涨幅很小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都涨价,但中成药却涨幅不大,甚至很多没涨。
从表面上看,这是因为,很多中成药的价格受国家管制,不能随意涨价;其深层次原因,其实是中成药本身利润率要比中药材高很多。中药材一般利润率在20%-30%左右,但中成药一般都有50%-60%,甚至百分之百也不少见。所以,就目前而言,大部分中成药生产厂商都压缩利润空间,自己消化了原材料的这部分上涨。
普涨前批发价格 批发价最高值 目前批发价格 商铺零售价 百度百科功效
三七 100-200 600 300~400 1102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金银花 50-60 300-400 150-200 700 清热解毒
杭白菊 80 160 160-205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薏米 15~20 30 30 30-40 健脾益胃、利月除湿、缓和拘挛、清肺热
记者采访行情 (元/千克)
原因
部分品种的天价,有特殊原因
自然灾害区域药材达天价
省中药研究所药材资源室主任俞旭平介绍,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西南大旱,导致三七、天麻等当地中药材减产,“三七要五年才能收获,大量旱死后,达到了天价”。
再如薏米,“主产区是贵州一带,贵州去年受到旱灾的影响导致薏米减产,价格在半年间涨了一倍。”
磐安县中药材研究所陈所长告诉记者,今年2月底到3月中旬,磐安一直维持零下3℃~5℃低温,导致1/3面积的药材损失,使得近几个月磐安药材价格普遍上涨。
流行疾病增加相应药材需求
去年甲型H1N1流感暴发,导致抗病毒类中药材价格上涨。亳州药材市场,金银花价格从每公斤100多元猛涨到每公斤300~400元。
国际市场、新增市场需求增加
另外,国际市场有需求,或者药厂开发新药,需要大量新原料,这样也会导致某些药材价格上扬。前年,国际市场急需鸢尾制造精油,导致鸢尾价格一度快速攀升至70元一千克。
粮价涨也就跟着涨
粮价上涨影响八至九成中药材
俞旭平认为,有八至九成的中药材价格上涨受到粮食价格变化,特别是小麦、玉米、大米价格上涨的影响,“药材也属于农副产品,它和粮食以及其他农副产品价格的关联性是比较大的。”
养生观念渐热,优质高价药材不缺买家
俞旭平明显感受到,近几年人们讲究养生,像薏米、菊花一类药材的需求量已经越来越大。
“冬虫夏草,六七万元一斤,一般的普通群众是吃不起的。但是现在因为有钱的人很多,冬虫夏草需求也大。”俞旭平提到,萧山一位生意人很有头脑,亲自到青海、西藏收购冬虫夏草,然后回来销售,自己吃一部分,赚取的差价降低了自己食用虫草的成本。
而普通百姓常买薏米、菊花,“感觉价格上涨,但有需要还是会买。”
吴山花鸟市场菊花、金银花涨价了,但来买的人没见少。
市场信息通畅,牵一发动全身
“各大药材地区之间的信息几乎是无缝的”,俞旭平分析,大规模普涨也与市场信息通畅有关,“别的地方药材行情是怎样,浙江的行情马上就是怎样,而以前信息很闭塞的时候,另一边涨了,这边要好几个月才出现增长。”
肯定有非理性因素参与其间
俞旭平介绍,去年金银花狂涨,部分原因是企业大量囤积,抬高价格。
草果,“它一般用于香料火锅里面,北方冬天需求很大。它主要生长在云南,是热带的木本药材,需要长大结果以后才能采摘生产。炒作的人大量地囤积,到了吃火锅的季节后,开始走货。”
俞旭平笑言,炒作的人也不容易,“他们跑到产地去看,统计树死了多少,大概减产多少,做很大的前期工作,这样他们往往能够吃准这个品种,通过炒作来赚钱。”
一位药店采购人员也说,现在楼市不太好,股市风险大,不少游资就瞄上了药材。
趋势
市场会调节,且正在调节
“目前的高价中,肯定有泡沫存在,不过,不必担心,相信市场会做出调节,而且,事实上已经在调节了。”俞旭平这样认为。
据介绍,中药材属于“农副产品”,国内没有统一定价,完全随市场波动。
业内分析表示,当药材价上涨到消费者难以承受的地步,销售终端或处方医生会用其他中药代替,最终终端少用,销量下降。一旦销量下降,价格肯定回落。例如三七作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主药,并非无药可代替。试想作为消费者捡一剂中药,光三七一味十克就要十元左右,一剂下来就要二三十元,患者难道不换药吗?消费者喜欢用中药,一个因素就是价格便宜。
事实上,目前中药材的价格相比去年底的最高位,已经下调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