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潜伏》证明广东人有文化投资眼光 但文化力弱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2010年08月24日14:41

  奋力建设文化强省

  2010南国书香节

  羊城晚报讯 记者张演钦、杨辉报道:写入2010年省政府工作报告、获省委宣传部百万大奖的红极一时的电视连续剧《潜伏》到底姓不姓“粤”?这……是个问题吗?

  正在举行的南国书香节期间,作家麦家携《风语》现场签售。一起前来的,还有同名电视连续剧的导演刘江(曾执导过当红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和记者聊天的时候,大家谈到了《潜伏》,刘江表示:我不知道《潜伏》和广东(有什么关系)……在场的广东记者一愣。“投资人张静和我都很熟,在我的印象里,是北京干的一个活……广东是投资方,有可能。”

  原来,外界是这样看待被广东奉为难得的文化成果的《潜伏》的?

  广东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文化学者认为,的确,《潜伏》不能说是广东的“文化制造”,因为原著、剧本、导演、演员以及其他艺术要件,都不是广东元素。只能说,《潜伏》是广东文化产业的一次成功投资,说明广东人的文化投资眼光不错———但这很可能只是一次偶然事件,比如《杜拉拉升职记》是广东的“出产”,但将它拍成电影的,却是其他人。

  《潜伏》到底姓不姓“粤”?

  “《潜伏》是我们台和张静所在公司共同投资完成的;除此之外,是我们台报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审批的,大家可以看到,播出时打着‘粤审字……号’字样。”投资方之一的南方电视台副台长余瑞金对羊城晚报记者说,在哪里报批,在哪里拿许可证,这作品就是哪里的。既然如此,《潜伏》就是广东的。

  不过,只能说,这只是“广东出品”。那算不算“广东制造”?

  余瑞金说:“比方说湖南拍的电视剧,请的演员可能是台湾的、美国的,就像IBM,品牌是它的,但在很多地方生产。没必要说‘广东制造’。”

  难道说《潜伏》不能证明广东文化的实力,只能证明广东人有商业头脑,也就是说有文化产业投资的眼光?余瑞金说,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文化实力需要很多人一起参与构筑。但余瑞金不认为这种投资是一次偶然,“这是我们长期研究的结果”。

  有记者问:“原来的《情满珠江》、《公关小姐》等,一看就知道是‘广东制造’,为什么《潜伏》却不会呢?”余瑞金说,原来的电视剧生产是非常单一的,电视台就有一个电视剧制作中心,但那是很久之前的事了,那时候连制作公司也没有,生产条件和现在很不一样,现在各种独立的制作公司纷纷涌现,他们根据市场组合资源,“才有了今天电视制作业的蓬勃发展”。

  “连《潜伏》如此著名的作品,都没有起到让广东文化‘威一把’的效应,有人甚至不知道它是‘广东出品’。那广东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究竟该如何体现?”

  ———谁来回答?

(责任编辑:曾安能)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