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安徽滁州4000万建观景台 被称“花架子”太夸张

来源:中安在线-新安晚报
2010年08月25日10:01

  近日,滁州市清流河边要建一座150米高景观塔的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在当地引起震动。据了解,滁州相关部门已经将两套建设方案放在网上,邀请市民参与投票选择。但不少市民对这道选择题不“感冒”,而且对政府“花大价钱看风景”的做法提出质疑。

  方案公布:

  俯瞰全城成“噱头”

  这几天,打开滁州“大滁城建设”网站,一个悬浮窗口引起了市民注意:相关部门在网上公布了“景观塔”的两个建设方案,由市民进行投票选择。

  该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景观塔是滁州清流河两岸景观规划中“清流河公园”建设的一部分,建成后将兼有观景和商业的功能。“整个规划由北京一家设计院设计,目前设计方案已经出炉,就等市民选出他们心中的方案了。”

  记者在方案中看到,高达150米的景观塔将设有观景平台和一些商业设施,“人居其上基本可以俯瞰滁州城区,不但心旷神怡,更将滁州美景尽收眼底。”

  截至昨晚,在已经参与投票的网友中,大多数网友偏向于现代风格的“清流帆影”方案二,另有一部分网民选择了寓意“天下粮仓”的方案一。

  争论焦点:

  4000万造价谁买单

  在公布的方案中,方案一“天下粮仓”塔和方案二“清流帆影”塔均高达150米,总造价分别是4300万元和4100万元。在滁州当地几大BBS上,关于“景观塔是否应该建设”的讨论远远超出了“两个方案哪个更合适”,更多网友将矛头直指预算4000万以上的景观塔造价。“这笔钱谁来出,建成后又靠什么收回成本?如果它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岂不是一种浪费?”

  面对市民的质疑,滁州“大滁城”建设指挥部的一位工作人员解释说,清流河综合治理工程总耗资达4亿元,除了增强清流河防洪能力外,还将大大提升景观效果。“4000万建一个景观塔在这个大工程中不算什么。”这位工作人员表示,景观塔可能先由承建方全额垫资建设,建成后移交给政府,政府再分期返还。“不过目前还不能确定,要等设计方案最终选定后才能讨论到这一步。”

  建设部门:

  可以提升城市形象

  “如果景观塔建成,不仅能成为滁州又一地标式建筑,还可以大大提升滁州的形象,优化投资环境。”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150米高的建筑不仅在滁州将成为“第一高度”,在省内都能“数得上”。

  记者了解到,全省目前还没有一座类似“景观塔”的建筑。2006年时安庆曾经提出要在菱湖风景区建一座景观塔,已经将设计方案公之于众,但最终没有建成。合肥近几年也有消息称,将在天鹅湖和紫蓬山附近建设具有观景功能的“景观塔”,但目前也没有任何开工迹象。

  该负责人介绍:“景观塔在省内的确比较少见,因此建成什么样对百姓来说是个大事,政府决定把选择权交给市民,听听市民的意见,争取把这事做好。”

  网友质疑:

  中看不中用的“傻大个”

  “造价太高”、“面子工程太夸张”、“有无必要建景观塔”等质疑声在当地越来越高,在一位网民的回复中,则干脆将这座高达150米的景观塔戏称为“傻大个”。

  “4000多万元可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为何非要建一个‘花架子’。”在网友看来,景观塔的外观的确很“拉风”,但实际并没有太大作用。网友“无忧草”表示,“如果上面只有个餐厅或只能看看风景,估计本地市民很少会去;如果再收门票之类,更没有人去了。”网友还表示,滁州只是地级市,影响力不比北京、上海,建成后的景观塔比不上“东方明珠”,想吸引外来旅游资源会比较难。

  一些市民表示,花大价钱建一个“景观塔”,今后的维护和盈利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经营不下去,景观塔就成了“聋子的耳朵”,“还不如多建一些实用的基础设施。比如体育场或是市民广场供市民休闲。”市民周女士说。

  专家说法:

  钱要用在“刀刃”上

  对于花4000多万建150米高的景观塔,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开玉教授也表达了自己的不同看法。他认为,我国现在尚属处于发展时期,有研究显示,社会建设比经济发展已经滞后了15年,因此目前政府的任务应该加大社会建设,其中建设的核心应该是民生工程。

  “如果把钱花在医疗、教育或者养老等方面,远比建一座‘奢侈’的塔要有意义的得多。”王开玉教授认为,从目前情况分析,不仅是滁州市,全省有关景观建筑的建设条件还不成熟,可以停建或缓建。

  同时,北京的一位建筑规划专家也表示,现在城市的景观建筑更加注重功能的发挥,如果花费巨资建的景观塔只有观光和简单的功能,对中小城市来说还“有待商榷”。

  记者手记:别让市民“被选择”

  “我有权知道我生活的城市变成什么样。”采访中市民的一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除了景观塔建设的可行性还有待探究外,建设方案征询意见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也值得深思。

  既然要征求广大市民的意见,为何只方案一和方案二两个选项?为什么只让市民讨论该怎么建,而不让他们讨论该不该建。市民的意见是否有渠道传达到决策人手中?市民的意见会否被采纳?

  如果这些基本的问题都无法得到满意的答复,那么这个景观塔最终只能成为常住市民仰望且嗤鼻的“傻大个”。如果把钱花在这样一个华而不实的东西上,既不能说这是城市发展的前瞻和创举,也不能说这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那么,它不又成了政府官员炫绩的工具了吗?网上向市民征询意见,仿佛以为市民得到了最好的权利保障,实际上只是在“踩狗屎”还是“踩牛粪”之间的一次“被选择”。

  本报见习记者 吴碧琦

(责任编辑:news6)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